廣州兩大世界500強企業聯手,助力打造智車之城!4月25日,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廣汽集團”)與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工控集團”)在廣汽集團番禺總部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技術創新、資源整合、國際化開拓及產業鏈合作等領域開展34項深入合作,全力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注入新動能。
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廣州工控集團董事長景廣軍代表雙方簽署協議,廣州市國資委主任梁凌峰見證簽約,市工信局代表出席活動。
廣汽集團與廣州工控集團強強聯手,
開展34項深入合作,助力打造智車之城
深化戰略合作 重塑產業競爭力
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始終將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支柱。廣汽集團和廣州工控集團均為廣州市重要制造業國有企業,也是世界500強企業。廣汽集團作為年產銷200萬輛的整車產業鏈鏈主,與在制造底蘊、資本運作和全球產業鏈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的廣州工控集團強強聯合,既是產業鏈與創新鏈的雙向賦能,更是廣州國企聚力攻堅的使命擔當,助力廣州構筑更具韌性和全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
廣汽集團和廣州工控集團均為世界500強企業,將為產業鏈與創新鏈賦能
本次合作,雙方將集中整合彼此相關聯的產業鏈上下游業務,深度挖掘雙方在整車供應、動力電池、整車線束、輪胎產品等上下游配套領域的合作機會,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與轉型,最終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推動廣州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優做強。
馮興亞(右)、景廣軍(左)分別代表雙方企業
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馮興亞表示,廣汽集團將扎實推進“穩合資、強自主、拓生態”三大重點任務,用好“轉型、變革、重構”三大關鍵舉措,努力發揮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鏈主企業作用和產業鏈優勢,與廣州工控集團一同建立更加高效的合作溝通協調機制,抓實重點合作項目落地,探索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新發展道路,服務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助力大灣區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
馮興亞稱將努力發揮智能網聯
和新能源汽車鏈主企業作用
和產業鏈優勢,推進項目落地
景廣軍表示,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作為廣州工控集團千億級重點產業布局,目前已建成孚能科技廣州超級工廠、萬力輪胎從化全球最大半鋼子午線輪胎單體工廠等標桿項目,成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團并加速沖刺千億規模。此次與作為中國汽車工業標桿企業的廣汽集團攜手合作,雙方將在汽車整零協同、產業投資、創新平臺、抱團出海等方面共同夯實“萬億智車”的戰略根基。
景廣軍表示雙方將共同夯實
“萬億智車”的戰略根基
成立產業基金 構建新發展格局
活動現場,廣汽集團和廣州工控集團簽署了《廣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合作框架協議》,為在全球范圍內引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優勢企業提供投融資支持,助力廣州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廣汽集團和廣州工控集團共同簽署
《廣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合作框架協議》
除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新能源汽車聯合創新平臺揭牌儀式。雙方將依托各自深厚的科創資源,打造新能源汽車聯合創新平臺,聚焦固態電池、輕量化材料以及工業機器人等前沿領域,構建“基礎研究-技術孵化-批量驗證-產業落地”全鏈條創新體系,推動前沿技術攻關與成果產業化應用,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新能源汽車聯合創新平臺正式揭牌
面對當前全球汽車產業變革與關稅貿易壁壘的挑戰,雙方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練好內功、共同發力,攜手推動廣州汽車產業“換擋提速”,為廣州加快構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萬億級“智車之城”貢獻力量。
-關于廣汽集團-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汽集團”)成立于1997年6月,是一家A+H股上市的大型國有控股股份制企業集團,擁有員工約9萬人,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近80萬人。廣汽集團連續12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2024年排名第181位。
廣汽集團主營業務涵蓋研發、整車、零部件、商貿與出行、能源及生態、國際化、投資與金融七大板塊。在2024年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正式發布三年“番禺行動”,將在保持品質、安全、用戶滿意度行業領先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品牌引領、產品為王、科技領先、國際市場拓展四大改革舉措,再造新時代的“新廣汽”。
-關于廣州工控集團-
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工控集團”)成立于2019年,是廣州市工業領域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國務院國資委“雙百”標桿企業,連續兩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2024年排名394位。成立以來,廣州工控集團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戰略部署,對標打造世界一流的創新驅動型工業投資集團,以優化廣州工業產業生態體系為目標,全面聚焦先進制造、產業金融、產業園區業務板塊,推動全球高端產業資源向廣州聚集,加速廣州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廣州制造向廣州質造、智造、創造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