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浙江金華婺城區:2025年新增儲能裝機5萬千瓦

   2025-04-10 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2160
核心提示:新增公共充電設施260根以上,推動電力市場化交易穩步推進

日前,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舉措(2025年版)的通知。

文件指出,嚴格落實國家關于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總量、重大項目能耗單列、綠證抵扣能耗等政策,100%保障全年新上重大項目用能,確保重大建設項目用能“應保盡?!?。全年新增光伏裝機5萬千瓦以上。保障全社會電量供給35億千瓦時左右,新增儲能裝機5萬千瓦。新增公共充電設施260根以上。推動電力市場化交易穩步推進,推動工商業電價在原有基礎上穩中有降。

文件詳情如下:

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舉措(2025年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屬有關單位:

《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舉措(2025年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

2025年4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舉措

(2025年版)

為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和區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推動經濟持續向好,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力攻堅“港”“廊”“鏈”主戰場,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特制定以下政策舉措。

一、強化科技創新(區科技局牽頭)

以統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和迭代升級“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為牽引,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2025年,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95%。

(一)加強科創平臺效能建設。

加快建設浙江光電子研究院,推進“平臺+高校+企業+產業鏈”結對合作,發揮氫途浙大聯合研發中心等校企平臺作用,鼓勵科研機構做好本地科技成果轉化。對新認定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全省重點實驗室,享受市政策每家分別最高獎勵20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享受市政策每家分別最高獎勵50萬元、30萬元。對新認定的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區級一次性獎勵5萬元。謀劃省級制造業中試平臺。鼓勵有條件園區支持各類創業創新孵化載體為在孵企業減免辦公、實驗、科研和生產用房租金。(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經商局)

(二)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引導企業申報省“雙尖雙領+X”重大科技項目1項以上,市級科技項目20項。市級主動設計、重大、重點和公益性科技項目每項分別最高補助500萬元、80萬元、30萬元和15萬元。(責任單位:區科技局)

(三)支持科技領域重大項目建設。

積極謀劃“人工智能+”應急、城市管理、政務服務等場景應用,加強本地算力資源推廣,切實發揮算力集群規模效應。(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發改局、區經商局、區大數據發展中心)

(四)強化科技金融服務。

引導銀行金融機構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金融政策工具,促進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加大對我區科技型企業和科創項目的投資力度,推動金融機構根據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特征,積極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金融資源供給。發揮產業基金引領帶動作用,開展籌建規模為5億元的“1+N”新質賦能基金。對企業購買商業性科技保險的,按照年度實際支付保費最高80%進行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補助20萬元。(責任單位:區府辦、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區投促中心)

(五)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開展高水平校地合作,深化與浙江師范大學、金華職業技術大學、浙江金華科貿職業技術學院全面合作,支持浙師大建設“雙一流”大學及國家大學科技園,高質量建設數理醫學學科。支持浙江金華科貿職業技術學院爭創民辦本科院校。(責任單位:區教育局、區發改局、區科技局、區資規分局)

(六)優化人才支持政策。

2025年,力爭新增創新工程師50人以上,培育高技能領軍人才超40人。符合條件的人才可按規定享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優惠政策。推行企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對獲批國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載體(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海外創新孵化中心、國際聯合實驗室等)的,每家分別最高獎勵100萬元、5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引進海外工程師的單位,給予支付年薪總額的50%、最高30萬元補助。(責任單位:區人力社保局、區經商局、區科技局、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區住建局)

(七)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在執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基礎上,對企業研發費用(扣除政府補助部分、委托外部機構研發費用按50%折算)達到100萬元以上并較上年有增長的或達到100萬元以上并占營業收入比重高于3%(含)的,按存量部分2%和增量部分5%進行補助,每家企業最高補助500萬元(其中委托外部機構部分最高補助200萬元)。首次申報企業按5%,每家最高補助100萬元,上述補助資金按市區財政分成體系承擔。建立健全國有企業研發投入考核機制,“一企一策”制定任務書,國有企業當年的研發投入在國有企業年度考核中視同利潤加回,其中對納入國有企業關鍵技術攻關清單項目產生的研發投入,在考核利潤時原則上按照150%比例予以加回,加回比例可逐步提高至200%。對研發費用100萬以上占營業收入比重高于5%的企業,鼓勵安排用電、用水、用地、能耗排放指標,納入各類科技計劃支持清單,強化要素保障。2025年,“專精特新”板入板企業累計達到10家以上。(責任單位:區科技局、區發改局、區經商局、區資規分局、區住建局、區水務局、區財政局<國資辦>、區稅務局)

(八)培育科技創新主體。

2025年,繼續做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對首次認定、重新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市政策每家分別最高獎勵20萬元、10萬元。新認定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區級每家一次性獎勵5萬元。(責任單位:區科技局)

二、深化重點產業鏈培育(區經商局牽頭)

全力培育三條重點產業鏈,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浙中先進制造業基地。2025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

(九)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高端化產業集群。推動現代五金等優勢傳統行業與智能制造、綠色智造、服務型制造等深度融合。2025年,三條重點產業鏈產值達到180億元,招引落地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6個以上。新增制造業技能人才1000人。(責任單位:區經商局、區發改局、區科技局、區人力社保局、區資規分局、區投促中心)

(十)支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更加聚焦支持工業重點行業設備更新示范等項目。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完成設備更新500臺(套)。組織實施1個以上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項目。引導銀行金融機構用好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再貸款金融工具支持企業開展設備更新,鼓勵融資租賃公司積極服務設備更新需求企業。(責任單位:區經商局、區府辦、區發改局、區財政局)

(十一)支持數字經濟創新提質發展。

2025年全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7.1%。深入推進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引領,加快推進“十鏈萬企”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攻堅行動,2025年,培育市級及以上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累計35家以上,未來工廠及試點企業1家以上。新增數據知識產權登記30件以上,實現數據價值0.3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區經商局、區發改局、區市場監管局)

(十二)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強化鏈主企業引領,支持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新增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推動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總部型企業和上市公司集聚。落實制造業企業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改革若干政策,創新完善對制造業行業企業的財政獎勵獎補政策。(責任單位:區經商局)

(十三)強化工業用地供應服務保障。

2025年,全區新出讓工業用地800畝以上,其中十大制造業平臺300畝以上,出讓建設用地總量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于50%。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1700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000畝,盤活的存量土地優先支持三條重點產業鏈發展。(責任單位:區資規分局、區經商局)

三、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區發改局牽頭)

加快構建“5+4”現代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結構不斷優化,物流、金融、軟件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更加壯大,商貿、文旅、影視等生活性服務業供給更加優質。

(十四)打造高能級服務業平臺和骨干企業。

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建設。在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中,安排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建設用地指標。培育省級服務業領軍企業1家,對入選的領軍企業享受市政策給予20萬元獎勵。(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資規分局)

(十五)提升金融服務實體質效。

引導金融機構用足用好各項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保持信貸總量穩定增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婺城經濟高質量發展。迭代實施融資暢通工程,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力爭全區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占各項貸款比例不低于16%,用好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政策并擴展至中型企業,力爭無還本續貸超200億元。積極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力爭“專精特新”板掛牌企業累計達10家。(責任單位:區府辦、區發改局、區經商局、區科技局)

(十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婺城區軟件信息業發展,為推進軟件產業鏈提升發展提供普惠型產業優惠政策。符合條件的軟件信息業企業可享受軟件人才政策、研發補助、上規模獎勵和房租補助等優惠政策。推進傳統廣告產業數字化改造提升等項目建設,數字廣告營收占全區廣告營收比重達36%。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家。(責任單位:區經商局、區人力社保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稅務局)

(十七)加快文旅融合深度發展。

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建成新型文化空間3個以上,開展“非遺+”活動50場以上,培育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家。落實文旅品牌創建獎補政策。(責任單位:區文旅體局)

四、加強國際陸港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區交通運輸局牽頭)

高質量推進“公鐵水”聯運體系建設,構建現代化交通物流體系。2025年力爭完成綜合交通投資65億元,聚力推進樞紐能級躍升、構建開放發展大格局。

(十八)加快婺城國際陸港建設。

圍繞國際陸港樞紐建設,高水平建設華東國際聯運港西區,全面提升“義甬舟”開放通道西延輻射能力。加快實施金華江、錢塘江三級航道整治工程,推進金華婺城乾西智慧物流港、浙中綜合交通樞紐等公鐵水聯運項目建設。積極支持物流企業跨區域內陸沿海沿邊通關協作,聯動義烏國際陸港和寧波舟山港,全面融入金義“第六港區”,實現內陸出海。加快婺城內河港口建設,以乾西、羅洋兩大作業區為抓手,加快倉儲中心、總部大樓等基礎配套建設。大力支持兩大作業區聯動寧波舟山港、金義“第六港區”,推動港口功能向外延伸。2025年力爭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增長50%以上,分別達100萬噸、2000標箱。(責任單位:區交通局)

(十九)大力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

配合推進金華鐵路樞紐加快擴容改造,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參與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對開通努力打造“義新歐”班列“婺城號”、海鐵聯運“婺城號”、河海聯運“婺城號”平臺給予政策支持,強化衢江及浙贛線、金千線、金衢快速路、蘭婺遂沿線城市的貨源組織能力,全力推進中歐班列西延。高質量完成金華市婺城區《公鐵水聯運專項規劃》和《港產城融合專項研究》兩項編制,依托中宇物流園、乾西作業區、竹馬鐵路貨場將乾西、竹馬片區打造為公鐵水聯運樞紐。(責任單位:區交通局)

(二十)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強化政策宣貫指導,完善《加快婺城區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2025年完成補助金額600萬元。加快乾西作業區、浙中綜合交通樞紐等公鐵水聯運及智慧物流園等重點未來物流中心項目建設。出臺航運服務業扶持政策,充分發揮婺城區現代物流協會的橋梁作用,通過信息共享、資源互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物流成本。2025年力爭公路客貨運周轉量、多式聯運營收均同比增長10%。2025年開通城鄉客貨郵融合線路1條,實現農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全覆蓋。(責任單位:區交通局、區發改局、區郵政管理局)

(二十一)推進民航和低空經濟發展。

積極爭取民航發展基金、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加大對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制造產業培育和低空場景應用拓展的財政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低空基礎設施單獨選址項目和低空經濟產業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用地指標保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民航企業和低空經濟參與主體的金融支持力度。(責任單位:區交通局、區府辦、區財政局、區資規分局)

(二十二)穩步推進交通惠民。

繼續推進實施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2.0版,新改建9公里、大中修90公里,實現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比例達94%。服務農業生產、寬度在8米以下且不納入國家交通路網的鄉村公路實施新建改建時,視同農村道路予以支持。新建“司機之家”1個。2025年全區城鄉公交一體化率達到93%。(責任單位:區交通局、區資規分局)

五、擴大內需和對外開放(區商促中心牽頭)

全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消費基礎性作用,持續打好外貿“穩拓調”組合拳,大力引進高質量外資,加快建設高能級開放強區。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外貿出口增速高于全市平均。

(二十三)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

落實國家消費品以舊換新補助政策。開展汽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開展老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按國家政策擴圍支持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與線上零售平臺開展合作,政企聯合提供更多優惠舉措。開展舊房裝修、廚衛改造試點,擴大裝修補貼范圍。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商促中心、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

(二十四)全面激發消費活力。

打響“難忘金‘消’、婺必有V”消費品牌,加快發展演唱會經濟、賽事經濟,全年舉辦消費促進活動60場以上。持續推動直播電商發展,釋放消費新活力。打造平臺經濟“繁星閃亮”工程,推進平臺企業服務指導站建設,新培育“綠色直播間”4家以上。積極參與對非人文交流活動,積極培育品牌賽事,助力金華市打造“中國電動沖浪之城”,全年舉辦各類賽事活動50場以上。(責任單位:區商促中心、區文旅體局、區市場監管局)

(二十五)推動對外貿易穩量提質。

深入推進“百團千企”拓市場增訂單行動,2025年支持重點展會不少于30個,組織不少于4個團組、280家次企業赴境外拓市場。發展“直播+平臺+跨境電商”融合模式,延續實施跨境電商出口退運商品稅收政策。擴大出口信保覆蓋范圍。對短期出口信用保險保費給予80%補助,原則上單家企業不超過500萬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銀行為更多符合條件的從事市場采購、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的個體工商戶發放外匯貸款,繼續擴大跨境電商外匯便利化政策惠及面;按照政銀企三方共擔原則,對辦理買入外匯期權業務的企業,給予每筆期權費最高40%的資助,年內單戶補貼不超過1200元。(責任單位:區商促中心、區府辦、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區稅務局)

(二十六)大力吸引和利用高質量外資。

落實好省、市兩級外資支持政策,支持先進制造業、重大服務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項目。鼓勵外資企業在我區投資設立研發中心,落實設立支持、科研激勵等幫扶政策。爭取招引2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個以上。(責任單位:區商促中心、區投促中心、區科技局、區稅務局)

六、擴大有效投資(區發改局牽頭)

爭取更多項目納入省“千項萬億”工程盤子,2025年推進省“千項萬億”工程項目9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27億元。

(二十七)發揮重大建設項目帶動支撐作用。

落實重大項目謀劃和市縣財力分級統籌保障機制。推進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項目建設,支持重大建設項目審批能快則快、要素保障應保盡保。加強重大項目謀劃招引,積極爭列省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資規分局)

(二十八)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

全力爭取“兩重”“兩新”、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及各類上級補助資金,力爭各類資金總額度10億元以上。對爭取到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項目,嚴格按照申報要求籌措落實配套資金。(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府辦、區財政局)

(二十九)加大對民間投資支持。

持續推進區“民營經濟34條”政策舉措落實落細,推動“4+1”專項基金、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新增能耗等要素投向民間投資項目。2025年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不少于2個。鼓勵民營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投資,落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施細則。安排財政資金用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風險補償及費用補貼,引導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發揮對小微企業貸款增信作用。保障新質生產力方向中小企業用地指標需求。(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府辦、區財政局、區投促中心、區資規分局)

(三十)強化用地用林要素保障。

2025年全區供應建設用地不少于3000畝,力爭1個項目納入國家用地保障范圍。對符合條件的、投資10億元以上的全市重大制造業項目繼續做好統籌保障和指標爭取。嚴格落實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定額管理制度,秉持集約節約原則,加強省市區重大項目、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和民生項目的保障力度,年度保障建設用地使用林地規模1000畝以上。(責任單位:區資規分局、區農業農村局)

(三十一)強化用能要素保障。

嚴格落實國家關于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費不納入總量、重大項目能耗單列、綠證抵扣能耗等政策,100%保障全年新上重大項目用能,確保重大建設項目用能“應保盡保”。全年新增光伏裝機5萬千瓦以上。保障全社會電量供給35億千瓦時左右,新增儲能裝機5萬千瓦。新增公共充電設施260根以上。推動電力市場化交易穩步推進,推動工商業電價在原有基礎上穩中有降。(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婺城供電分公司)

七、推進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區農業農村局牽頭)

以縮小“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實施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和城鄉融合工程,推進“強城”“興村”“融合”,推動城鄉區域實現更高水平的均衡協調發展。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2.02,所有行政村實現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

(三十二)持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

爭取建成省級未來鄉村2個以上。繼續提升奶牛、生豬2條年產值超10億元的“土特產”全產業鏈,推進金華兩頭烏“土特產”精品培育試點項目。完成幸福河湖農村水系綜合治理2公里。利用城鄉“金角銀邊”場地新增村級健身廣場、體育公園等便民設施75個。(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區水務局、區文旅體局)

(三十三)支持科技強農、機械強農。

對取得《生產經營許可證》且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種業生產企業,開展農作物品種選育,通過競爭性立項,按實際投資給予不超過80%的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支持農作物制繁種基地建設,通過競爭性選擇,按實際投資給予不超過50%的補助,最高不超過80萬元。積極爭取省級現代設施農業扶持政策,2025年申請省級“雙強”(農藝農機融合試驗類)項目3個。(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

(三十四)加強耕地保護、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機制。

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全年實現耕地流入4500畝,完成“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9300畝。全年新增“多田套合”面積4300畝、耕地功能恢復5400畝。新建(認定)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600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儲備區740畝。高效整合省、市、區糧食規模種植直補資金,對全年稻麥復種、旱糧種植面積達到50畝以上的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給予每畝350元的規模種糧補貼;對當年收獲油菜籽50畝以上的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每畝補助400元。按訂單合同交售省、市級儲備早秈谷的種糧農戶,每交售50公斤早秈谷獎勵30元;對按訂單合同交售市級儲備晚秈谷的規模種糧農戶,每交售50公斤晚秈谷獎勵20元,每畝最高獎勵180元。(責任單位:區資規分局、區商促中心、區發改局、區農業農村局)

(三十五)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暢通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完善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鼓勵在婺穩定就業或居住的非戶籍人口在城鎮落戶。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堅持“市民化管理、產業化招引、人性化服務”原則,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保險、住房保障、醫療衛生服務、隨遷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全面落實持居住證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區財政局、區醫保分局)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區人力社保局牽頭)

深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2025年,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三分之二用于民生領域。

(三十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

根據省市要求,配套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公共服務配置機制。配套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機制。學習舟山和淳安、龍游、景寧等“一市三縣”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試點經驗。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責任單位:區府辦、區發改局)

(三十七)推進“勞有所得”。

實施縣域技能型社會行動,全面推進縣域技能型社會建設。支持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落實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進一步擴大工傷保險參保覆蓋面。(責任單位:區人力社保局)

(三十八)推進“幼有善育”。

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加強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建設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爭創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務試點。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5個,普惠托位占比60%以上,0-3歲兒童發育篩查率91%以上,0-6歲兒童孤獨癥復篩率達80%。(責任單位:區衛健局)

(三十九)推進“學有優教”。

優化區域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深化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集團化)建設,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扎實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和中小學科學教育建設工作,全面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2025年,力爭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國家級評估。(責任單位:區教育局)

(四十)推進“住有宜居”。

堅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快消除城中村安全風險隱患,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出臺優化房地產政策舉措。2025年,計劃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584套(間)以上。根據全面完成20年以上住宅老舊電梯更新、15—20年住宅老舊電梯實現應更新盡更新的要求,完成住宅老舊電梯更新改造76臺。(責任單位:區住建局)

(四十一)推進“老有康養”。

2025年,新增持證養老護理員90名,每萬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數達25人;加大失智照護服務供給,每萬老年人擁有認知障礙照護專區床位數達20張;推進康養聯合體建設,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衛健局)

(四十二)推進“病有良醫”。

加快推進區人民醫院高質量發展,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合作創建結石病治療重點專科。推進“全國名醫來金坐堂”,邀請全國名醫來婺開展門診診療服務18人次、年門診服務量720人次以上。積極推進實施“千名基層醫生進修”三年行動計劃。根據市統一部署,聚焦困難家庭和“擴中家庭”,開展家庭型醫療保障政策試點工作,減輕家庭醫療支出負擔。(責任單位:區衛健局、區財政局、區醫保分局)

(四十三)推進“弱有眾扶”。

低保年標準達到13740元以上,2025年困難群眾醫療費用綜合保障率達到85%,“群幫惠”困難群體幫扶達到1345人次。新增殘疾人就業80人,康復救助孤獨癥兒童55人,康復輔具適配688人。(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區總工會、區殘聯、區醫保分局)

各領域政策區級牽頭單位要根據文件要求,會同財政金融、自然資源、能源、人才等4張要素保障清單牽頭單位,抓緊制定深化細化的配套政策文件,按照“政策—模板—案例”的要求梳理政策貫通路徑,及時做好政策宣傳解讀、責任分解和落地實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區發改局要牽頭做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推動新出臺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推動與宏觀政策取向不一致、有收縮性的存量政策有序廢改。

文件明確的各項政策除標明具體實施期限外,均為2025年全年實施有效;同一項目(事項)符合多個政策規定的,按照就高從優原則,不重復享受。本政策涉及財政獎補資金按照事權與財權相匹配原則由市、區共同承擔。國家、省、市制定實施相關政策措施,遵照執行。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汽车| 萍乡市| 巴楚县| 额济纳旗| 德昌县| 双峰县| 额敏县| 内丘县| 恩施市| 玉田县| 天祝| 尚义县| 阿尔山市| 苏尼特左旗| 赤城县| 香港 | 南通市| 武汉市| 施秉县| 巴青县| 靖边县| 亚东县| 夏河县| 建水县| 炉霍县| 南宁市| 武宁县| 托里县| 正阳县| 普陀区| 定南县| 永年县| 永福县| 砀山县| 古交市| 蕲春县| 辽阳县| 武定县| 阳泉市| 桓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