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全面市場化的需求推動了插電、增程、混合動力的技術創新,實現了混動系統綜合效率的不斷提升,也為氫基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和應用打下了基礎。
萬鋼指出,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的示范工程取得了積極成效。他表示,五年來,在城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群和氫進萬家等示范工程的引領下,電堆、膜電極等八大核心技術,特別是循環泵、空壓機等關鍵技術,都實現了自主化突破,并且成本大幅度下降。此外,燃料電池核心系統指標明顯提升,頭部企業的電堆功率密度提升了66.7%,系統耐久性提高了2倍。燃料電池汽車應用于港口、礦山、鋼廠等重點作業和區域,以及區域冷鏈物流等多種場景,輸氫管道、加氫站、氫能基礎設施持續推進。
“截至2024年底,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達到了28000多輛,主要是在商用車。”萬鋼進一步分析表示,我國商用車的碳排放占整個汽車交通碳排放的52%,要解決低碳問題,燃料電池仍然是一個很好的發展。
在萬鋼看來,跨區域示范和多領域應用是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借鑒北京冬奧、氫進萬家等一些示范工程的經驗,通過氫能高速、港口、園區、社區建設,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船舶等的示范運行,探索氫能在跨領域、多層級下高效安全利用的新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氫能綜合利用的樣板工程。”
萬鋼認為,應繼續推動氫能高速長江經濟帶氫走廊建設,以氫能交通,結合清潔的氫能,在精細化工、電子半導體等高附加值領域多樣化應用為牽引,降低清潔氫應用成本,優化綠氫應用環境,支撐燃料電池汽車實現更大規模的跨區域應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還需要繼續擴展,推動全域新能源汽車發展。”
以下為PPT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