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雙碳”目標推進實施,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交通領域成為重要突破口之一。
“截至2024年底,全國氫能車數量不足3萬輛,其中80%以上為商用車。”國家氫能中心主任鄧波介紹,因具有重量輕、導熱性強、發熱值高、清潔低碳、可回收利用等特性,氫能已成為汽車動力領域“新寵”。
但氫能車購車及加氫成本高昂、氫能技術成熟度、氫安全有待驗證以及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一直制約著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其中氫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2023年底,中國汽研聯合深藍汽車、中國建研院等單位,成功完成了國內首次氫燃料電池整車極限火燒試驗。通過試驗模擬火災工況,從被動安全措施響應正確性與及時性、燃燒規律及速度、泄露擴散特性、泄放風險等多個維度綜合評定氫能整車火災安全可靠性。
“這是我們的特色試驗之一,通過前期安全試驗驗證,為車輛在管路設計、控制策略、材質選擇以及起火后人員逃生等提供技術參考。”鄧波說。
“從0到1,我們目前已可提供氫產業鏈檢驗檢測、標準制定、科技研發、裝備生產等服務,檢測范圍覆蓋從整車、零部件到制氫端等氫能全產業鏈,能夠全面評估產品的性能、安全、使用壽命等重要指標。”
除了為技術迭代提供支撐,國家氫能中心已承接七項國家重點專項;聯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制定了氫燃料電池在用車輛的安全評估體系;聯合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成立“車用氫能安全監管及應急處置”聯合研究工作組,持續推進國內相關安全標準體系建設。
近兩年來,在氫能測試裝備“國產化”的道路上,國家氫能中心也取得了顯著突破。
“2019年,國外燃料電池電堆測試臺售價高達近1000萬元,交貨周期長達一年以上。”為攻克這一困境,中心啟動了百千瓦級燃料電池發動機測試臺架項目,將價格“打到”300萬元,憑借性價比與高性能吸引眾多國內外企業合作。
據悉,該中心目前二期、三期項目正在建設中,重點圍繞電能、氫能安全研究方向布局能力,推動氫能安全相關政策與地方標準規范體系不斷完善。鄧波表示,未來將繼續立足重慶,服務全國,為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