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風電運維技改研討會”上,協合運維董事、副總經理胥佳圍繞新能源資產管理范式轉型發表主題演講,揭示了當前新能源電力行業投后管理從“設備可靠運維”向“資產盈利保障”跨越的發展趨勢,以及協合運維以保障資產持續盈利能力為使命的業務布局和行業實踐。
協合運維董事、副總經理胥佳
01 新能源投資者面臨的三重挑戰
當前,新能源電力行業正經歷深刻轉型,新能源投資者在生產管理、收益保障和新技術迭代方面都面臨著新的挑戰。
其一、電源側呈現出場景多樣化、裝機容量碎片化、地理分散化的特征。
這種多樣化、碎片化、分散化的發展趨勢導致管理質量方差擴大與成本控制失焦,管理復雜度呈指數級上升。
其二、新能源全面入市引發的投資邏輯重構。
“136號文”的出臺成為新能源電力行業的分水嶺,標志著新能源投資邏輯重構:從“資源爭奪”轉向“能力競爭”,胥佳表示。
在平價時代,投資看重資源稟賦,運營重點聚焦設備可靠性與運營成本控制。在市場化電價階段,更多人開始焦慮"我的新能源資產能否通過運營實現持續盈利",運營能力競爭的核心在于對電力交易能力、區域電價波動、設備效率提升等多維要素的統籌考慮。
其三、技術迭代下的數字化升級焦慮。
AI驅動的預測性維護、交易策略優化、電站無人化運維等技術成為數字化升級的主攻方向。在數字化升級過程中,行業普遍面臨著投入產出比不高、場景適配與規模化落地難題。
面對行業困局,協合運維以第三方資產管家的角色,以全生命周期的視角,統籌兼顧各項要素,敏捷響應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不斷構建并迭代自身的能力體系,幫助新能源投資商形成整合價值。
02 面向全場景的智能資產管理
新能源投資者在資產組合配置過程中,不僅涵蓋了風光儲等多種場景,且呈現出“集中式基地化+分布式碎片化"的兩極特征。
針對不同類型資產的管理特征,協合運維逐步形成覆蓋風電、光伏、儲能、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綜合能源等全品類新能源應用場景的服務矩陣,并通過數字化構建起針對集中式電源的集約化管控能力與分布式電源的快速響應能力。
在管理過程中,借助線上線下融合重塑組織,形成貫通服務過程到服務結果的管理閉環,不斷夯實高品質的規模化服務能力。
03 面向收益最優的全鏈條產品矩陣
協合運維以提升資產盈利水平為核心,精心構建了涵蓋資產運維管理、電力交易及數字化服務的全鏈條服務能力,旨在通過創新技術與數字化管理,最大化新能源資產的投資收益。
在新能源電站資產運維管理方面,協合運維打造了基于POWER+的“生產管理支撐系統”(針對集中式風光儲場景)與“場景化運營賦能系統”(針對儲能/分布式/綜合能源場景)兩大數字化產品系列,前者聚焦電站資產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管控,后者適配多元化場景的差異化需求。能夠覆蓋不同新能源場景下,對于設備監控與維護、數據管理、安全管理和效率優化等多層次的生產管理需求。
在電力交易領域,隨著電力市場化定價機制的深化,新能源投資商的收益不確定性顯著增大。在實時供需關系驅動的電價波動機制下,投資商需構建動態優化的發電策略組合,其核心在于實現機組出力曲線與高電價時段的精準耦合,從而在"電量×電價"的乘數效應中挖掘最大收益空間。
協合運維子公司飔合科技打造的“聆風”數字化電力交易平臺,以AI技術貫穿交易全流程。通過機器學習整合歷史數據、實時行情與預測模型,實現策略生成-申報-復盤的電力交易業務的全鏈條AI化。該系統將傳統交易員的經驗壁壘轉化為算法模型,在降低人工依賴的同時提升決策精準度,為新能源資產參與電力市場提供確定性盈利支撐。
人機協同式的數字化運營管理體系,是協合運維為應對資產管理規模擴大與電站分布密度提升而構建的核心解決方案。通過在總部、區域、場站端部署的數字化系統和智能化裝備,實現了服務過程透明化與成本動態管控,形成了“總部智慧決策-區域精準執行-場站無人/少人值守”的三級聯動機制,推動了新能源電站運營成本的持續降低。
隨著新能源資產規模快速增長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深化,運營能力對資產價值的決定性影響已經浮出水面,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更需要專業的隊伍全力保障,價值才能真實存在。
協合運維將始終踐行“用專業保障清潔能源資產的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使命,讓新能源資產在優質的運營中增值,助力新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