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年度熱點議題
1、綠氫經濟
綠氫經濟是以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為核心,構建零碳能源體系的新興產業形態。這一經濟模式通過綠氫的生產、儲運和應用,推動工業、交通、能源等領域深度脫碳,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柱。
當前全球綠氫產量不足100萬噸,僅占氫能總需求的1%,但其作為能源轉型的關鍵載體,已成為各國能源戰略的焦點?。
2、綠氫出海策略與挑戰
全球綠氫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規模達742GW,中國以291個在運/在建/規劃項目領跑,產能超405萬噸/年,內蒙古、新疆等西北地區成為核心產能聚集區?。
預計 2030 年前,中國將形成 “三北 - 中亞 - 歐洲”“西南 - 東南亞” 兩大綠氫出口通道,依托 “綠氫 + 綠電” 捆綁交易模式,重塑全球能源貿易格局。
3、電解槽核心部件市場化趨勢
近三年國內超50家企業發布超過100款電解槽新品,電解槽朝著大標方、高電密、低電耗、輕量化的方向不斷升級。從技術路線來看,堿性/PEM/AEM/SOEC 多技術路線全面開花,尤其是PEM、AEM商業化步伐加快,制氫膜電極及隔膜/催化劑&電極/氣體擴散層 等核心材料環節投資熱度上升,電解槽及核心材料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4、液氫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液氫是實現氫能高效儲存運輸,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能源戰略轉型的重要途徑。我國發布的首套氫膨脹5噸/天氫液化系統在滿工況運行過程中,各工藝設備運行穩定,冷箱各節點參數與設計參數高度匹配,各項性能指標均優于設計值。是繼2021年9月2噸/天氦膨脹制氫液化冷箱研制成功之后,在氫液化領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該系統攻克了氫克勞德循環氫液化工藝流程設計、大型高效連續性正仲氫轉化換熱技術等5大關鍵核心技術。
5、氫電耦合與大基地項目經濟性分析
到 2030 年,隨著電解槽成本下降 50%、電價降至 0.15 元 / 千瓦時,綠氫在鋼鐵、化工領域將具備與灰氫競爭的經濟性。大基地項目通過 “風光儲氫一體化” 和 “跨區域管網” 實現規模化效應,預計 2035 年全球氫電耦合市場規模突破 1.2 萬億美元,中國憑借制造業基礎和政策決心,有望占據 30% 以上份額。
6、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國產化趨勢
綜合信息顯示,我國燃料電池的最大功率密度已超越國際品牌,例如石墨板燃料電池電堆的最高體積功率密度為4.9kw/l,金屬板為6.5kw/l。國產化方面,我國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取得顯著進展,尤其是在膜電極、雙極板等關鍵部件上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并在部分關鍵技術和產品應用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但在部分部件上,比如碳紙、催化劑等方面,我國進口依賴度較高,仍需在此方面努力。
2025世紀氫能與燃料電池大會
會議背景
氫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具有清潔、高效、環保、體積小等特點。隨著“雙碳”戰略的加速實施,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逐漸駛入快車道。2024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法律中,氫能首次被明確納入能源管理體系。近年來,我國在風電、光伏領域的發展取得顯著突破,氫能領域的發展也亮點紛呈。國內氫能產業鏈上游制氫方面落地多個制氫項目,下游燃料電池領域快速迭代,產品更新速率不斷加快。然而,氫能產業看似“大火”的背后是項目運行難以達到預期,產業鏈整體協同聯動能力較弱,以及政策松綁不夠徹底等問題的不斷涌現。
本次會議以“聚焦‘氫’未來 助力‘碳中和’”為主題,邀請氫能產業示范城市代表、行業領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共同參會,充分發揮政府及行業龍頭的引領作用,促進氫能產業“政產學研金”的深度融合,打破氫能產業各個環節之間的阻礙,推進制、儲、運、加、用等產業鏈各環節全面發展,加強多途徑、多領域、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加大氫能產業科普宣傳力度,為推動氫能產業穩定發展助力。
大會由氫能觀察承辦,氫能觀察是世紀新能源網旗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專 業媒體與咨詢機構。氫能觀察聚焦于氫能源產業鏈,提供產業資訊、市場分析、政策研究,為政府、協會、組織提供專業性、建設性意見,促進各方面融通,為氫能源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大會同期舉辦氫能觀察“金鼎獎”評選和頒獎盛典。
2025世紀氫能與燃料電池大會
1、組織形式
主辦:氫能100人論壇 HEC100 | 新能智庫
承辦:氫能觀察
2、參會規模
500人
3、時間地點
2025年4月22日 中國·上海
氫能會議參會范圍
1、參會范圍
能源投資企業、政府主管部門、燃料電池系統、燃料電池電堆、空氣供應系統核心零部件、氫循環系統核心零部件、質子交換膜、催化劑、氣體擴散層、膜電極(MEA)、雙極板及其他材料、車載儲氫瓶、制氫設備、隔膜壓縮機、氫氣泵閥管件、液氫設備等燃料電池制造、氫能關鍵材料產業鏈領先企業學術研究機構、銀行、投資基金、券商等。
2、擬邀單位及嘉賓(排名不分先后)
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投、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能建、華北電力設計院、國核電力規劃設計院、中建西北設計院、西門子能源、陽光氫能、隆基氫能、康明斯、翌晶能源、蘇州蘇氫、考克利爾競立、天合元氫、禾望電氣、三一氫能、中船派瑞氫能、國鴻氫能、國氫科技、氫晨科技、新源動力、捷氫科技、中國一汽、上汽集團、寶武集團、河鋼集團、中集安瑞科、未勢能源等。
聯系方式
滿盈:18043147317
赫銘:1357898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