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河南平頂山:以氫能交通領域示范應用為重點,加快培育氫能產業

   2025-03-20 平頂山市人民政府5520
核心提示:要堅持創新引領、“兩城”帶動、項目支撐、綠色轉型

日前平頂山市人民政府發布了《平頂山市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發展計劃中指出,要堅持創新引領、“兩城”帶動、項目支撐、綠色轉型,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建強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動經濟持續向好。

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提出,經濟增長6.5%左右,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0%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標。加快培育氫能產業,推動鹽穴儲氫、輸氫管道項目建設,完善氫能基礎設施,以氫能交通領域示范應用為重點,在產業園區、電廠等推廣氫能重卡,拓展氫能應用場景。高質量編制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航空器原材料、動力電池、控制主板等產業,深入挖掘謀劃一批低空領域項目,力爭低空經濟在物流配送、城市景區游覽、應急救援、生態監測等領域取得突破。

全文如下:

平頂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平頂山市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平政〔2025〕5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高新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平頂山市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審查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5年3月12日

平頂山市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4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執行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審查批準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聚焦“壯大新動能、奮進百強市”目標,以中國尼龍城高質量發展和白龜湖科創新城高水平建設為牽引,在穩經濟、育新質、促轉型、防風險、惠民生上持續發力,頂住超預期因素沖擊,全年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4%、5.3%、6.6%和5.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5.1億元、居全省第5位,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向好、好中向新的態勢。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保持回升向好的勢頭還不夠強勁,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投資信心不足、居民就業增收壓力較大、營商環境需進一步完善等。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四高四爭先”,努力應對困難挑戰,積極化解風險隱患,堅定不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謀劃“十五五”發展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四高四爭先”,緊扣“壯大新動能、奮進百強市”目標,堅持創新引領、“兩城”帶動、項目支撐、綠色轉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擴大內需,激發市場活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建強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動經濟持續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作出平頂山更大貢獻。

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經濟增長6.5%左右,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0%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以上,進出口平穩增長,城鎮新增就業6.9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糧食產量225萬噸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完成“十四五”考核目標。

三、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重點組織實施好8個方面工作:

(一)充分挖掘釋放內需潛力

積極發揮政策帶動效應。加快推進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性資金項目建設,全年常態化謀劃儲備政策性資金項目2000個以上,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省盤子,推動早開工、快建設、早達效,更好發揮“硬投資”和“軟建設”疊加效應。用好用足“兩新”支持資金,謀劃實施設備更新項目170個,更新家電9.9萬臺、汽車1.2萬輛。

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堅持促消費和惠民生相結合,持續推進城鄉居民增收,提升市民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實施服務業新供給培育工程,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賽事經濟、冰雪經濟等新型消費,推動養老服務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培訓、體育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打造一批旅游休閑街區、夜間消費集聚區,力爭獲批1個省級夜經濟集聚區。

持續加力擴大有效投資。實施重要項目集中攻堅,完善市領導聯系分包重點項目制度,力爭聚碳酸酯、高純度氧化鐵系列新材料等項目上半年開工,己二腈、對位芳綸等項目年內達效。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全力推進平漯周高鐵、葉魯高速、焦平高速等項目,開工建設焦洛平高鐵、魯山機場,沙河港開港運營,推動尼龍城鐵路專用線二期工程與平舞鐵路連接,研究孟平鐵路鄧李站貨站化改造方案。加力實施昭平臺水庫擴容、白龜山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推進沙河、北汝河綜合治理和前坪水庫灌區建設,加快沿沙河產業經濟帶、沿湛河產業經濟帶項目前期工作,全年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完成262億元。

(二)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更高水平建設白龜湖科創新城。統籌推動“三大片區”建設,大力推進煉焦煤資源綠色開發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址、堯山實驗室二期、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開工建設市綜合檢驗檢測產業園、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等項目,加速創新資源集聚。深化“企業出題、政府立題、科研機構答題”協同創新機制,加快碳化硅纖維等前沿技術落地轉化,聚力在新材料、焦肥煤綠色轉化利用等方向突破一批關鍵性技術、形成一批產業化成果。

更大力度增強創新動能。積極融入環省創新生態圈,充分發揮重大平臺引領示范作用,做強省科學院平頂山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平頂山韭菜育種站、神農種業實驗室郟縣肉牛研究基地協同創新體系。聚焦重點產業鏈群,實行“賽馬”“揭榜掛帥”等制度,支持國家高壓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探索新型科研模式,積極爭取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在功能性材料、半導體材料等領域突破一批重大科技需求。大力發展知識產權服務、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等科技服務業,推動創新平臺與企業、產業的深度合作,提升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平煤神馬集團等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健全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實施“科技副總”三年行動計劃,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省級以上單項冠軍企業3家,各類創新型企業突破1000家。

更實舉措優化創新生態。持續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機制,用好省產業聯合研發、成果轉化等科創基金,開展產研產創對接活動,貫通“研發—驗證—中試—產業化”全鏈條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大力開展科普展覽、科普講堂等活動。聚焦重大平臺、重點產業鏈群人才需求,深入推進“平頂山英才計劃”,分級分類編制緊缺人才清單,按圖索驥、定向招引。大力支持本土領軍人才、潛力人才,提高青年人才承擔科技項目比重,壯大科研人員隊伍。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精準設置學科專業,靈活運用“人才+項目”“訂單式”培養等方式,推動產教城才一體布局、科教產才一體貫通、政教企才一體協同。

(三)做大做優做強產業集群

推動中國尼龍城高質量發展。加快尼龍新材料領域重點實驗室、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研究院平頂山中試基地等重大平臺建設,加大特種尼龍纖維、芳綸骨架材料、復合尼龍面料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大力推進10萬噸艾斯安、神馬屹立尼龍66民用絲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印染、注塑、纖維及制品、聚氨酯及超纖、PC等下游產業,提升尼龍新材料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一轉帶三化”為抓手,推動企業從“制造”向“智造”躍升。抓好平煤股份煤礦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舞鋼特寬厚板產業鏈高端化智能化、大地水泥節能減排等155個技改項目建設,力爭完成年度投資153.7億元。完善信息網絡,改造升級5G基站1000個,新建基站200個,實現全市5G網絡深度覆蓋。深化數字化賦能,推動平高集團工業互聯網建設和平煤神馬集團國家級“雙跨”平臺創建,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創建省數字化轉型示范區、省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爭創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推動新興產業強鏈延鏈。支持尼龍新材料、新型電力裝備產業集群創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打造碳新材料特色產業體系,加快電子級碳化硅粉體、領創5萬噸高端石墨碳材等項目建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品牌。大力發展生物基新材料產業,重點抓好10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示范區生物基下游制品生產線等項目建設。鞏固提升電氣裝備優勢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環保裝備、機器人、數控機車、儲能裝備等新興裝備產業,重點推動平高電氣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高低壓電氣產業園、新能源智能礦山裝備制造擴建等項目建設。貫通新能源儲能產業鏈,提速建設魯山抽水蓄能電站、國家管網平頂山儲氣庫、華北油田葉縣儲氣庫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尼龍建投全釩液流儲能電站、平煤源網荷儲配套儲能等一批儲能項目。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0家,“四上”企業達到4000家以上。

推動未來產業加速布局。加快培育氫能產業,推動鹽穴儲氫、輸氫管道項目建設,完善氫能基礎設施,以氫能交通領域示范應用為重點,在產業園區、電廠等推廣氫能重卡,拓展氫能應用場景。高質量編制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航空器原材料、動力電池、控制主板等產業,深入挖掘謀劃一批低空領域項目,力爭低空經濟在物流配送、城市景區游覽、應急救援、生態監測等領域取得突破。搶抓建設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機遇,爭取布局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戰略性產業基地,糧食、煤炭等戰略性物資儲備基地。

(四)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

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戰,加快市屬國有企業重組整合,確保平發集團完成AAA信用評級。穩妥推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開展第二批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非住宅類房屋整治試點,探索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房屋。扎實推進省市級特色高中和學科建設,推動職業院校探索“校企一體、雙元育人”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三醫”協同發展,創建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攻堅示范市。實施開發區產業集群培育和提升行動,力爭3個開發區晉升星級,加強與新一輪《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修訂銜接,確保應納盡納。

培育壯大民營經濟。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民營經濟人士合法權益。健全完善與民營企業多層次常態化溝通交流和解決問題機制,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設立3個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科技創新、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鄉村產業發展,培育一批制造業和農業龍頭企業。高效運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爭取推薦企業達到1.2萬家,全年獲貸90億元以上。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優質重大項目,積極謀劃并規范實施新增PPP項目,拓展民間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項目的范圍。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抓好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重點任務落實,全力備戰2025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監測,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積極爭創第二批省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區)。整合市營商環境企業投訴平臺,提升營商環境投訴舉報案件辦理質效。實施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強化跨部門綜合監管,著力糾治小錯重罰、多頭處罰。探索開展營商環境監測點建設工作,打造彰顯鷹城特色的營商環境品牌。加強信用鷹城建設,開展重點領域突出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在醫療、托育、養老等領域實施一批“信用+”工程,推進信用園區、信用街區、信用社區、信用景區“四區”建設。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做深做強開放平臺,加快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臨港物流園等平臺,積極申報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爭創省級樞紐經濟先行區。持續規范招商引資行為,鼓勵各縣(市、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創新高水平招商引資模式,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平臺招商等多模式招商,引進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0個以上,實際到位省外資金800億元以上、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

(五)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積極融入鄭州都市圈。深入研究平頂山在鄭州都市圈中的功能定位和發展路徑,持續完善洛平重點產業發展帶功能,擴大與都市圈城市間的產業、經貿、物流、科技合作交流,積極探索“總部+基地”“研發+產業化”等產業協作模式,推動與都市圈城市交通聯通、產業貫通、創新融通、要素暢通,深化與都市圈城市經濟互補和協同發展,借勢借力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

加力實施城市更新。全域開展“城市體檢”,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爭創全國第二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加快“三區一村”和市政設施安全改造,開展100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新開工老舊小區改造114個,持續推進老舊電梯更新。抓好城區20個游園提升改造,新建新能源充電樁700個,新增停車位5000個。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圍繞文化、休閑、創新創業等打造一批青年發展街區和活動空間。加強城市洪澇治理,以國家級現代水網先導區建設為牽引,加快祥云河、十八溪塘等城市水系連通。推動許南路東移通車、推進白龜湖生態環湖路有機銜接,實施平煤大道東擴西延、東平郟路等重點工程,加快推動大南環、大北環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暢通城市快速路網。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落實《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扎實做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等重點工作,支持魯山縣、葉縣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堅持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共促共進,深化“一縣一開發區”建設,穩步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統籌銜接、均衡覆蓋,推動縣域產業特色發展、人口就近就業、城鄉互動協調。

(六)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筑牢糧食安全保障根基。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保障責任制,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管護,新建高標準農田35萬畝以上,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660萬畝以上。推動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集中打造一批高產示范區,促進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優化生豬產能調控機制,跟進肉牛奶牛產業紓困,穩定蔬菜、食用菌等供給,讓飲食結構更加豐富多樣。

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推動生豬、紅牛、肉鴿、果蔬、富硒農產品等特色產業錯位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縣(市、區)大力發展食用菌、富硒農產品,支持葉縣創建國家級富硒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增富硒小麥10萬畝以上、食用菌產量達到50萬噸。加快汝州、寶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打造“平頂山韭菜”“張良姜”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新增綠色食品10個、豫農優品30個、名特優新產品5個。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新增6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先導區。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扎實開展“治理六亂、開展六清”,抓好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鼓勵農民利用閑置宅基地、閑置房屋發展“小院經濟”,促進農民多元增收。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培育新時代鄉風文明,深化“五星”支部建設,集成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七)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穩妥推進碳達峰。開展舞鋼市、寶豐縣省碳達峰試點建設驗收工作,落實“兩高”項目部門會商聯審工作機制和管理目錄,嚴格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加快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8%,綠色工廠(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總數達到50家以上。大力發展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600萬千瓦,占比提升至55%。

守護好藍天碧水凈土。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常態化抓好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等污染源管控,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大力推進“公轉水”“公轉鐵”,推動鐵路貨場、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內部車輛新能源更新改造,物流配送、環衛車輛、渣土車逐步實現新能源替代,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強化地表水環境質量管理、水源地保護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質提升長效機制,確保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完成年度目標。一體推進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加強建設項目土地復墾全鏈條管理、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全流程監管,完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治理。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為抓手,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分領域、分區域培育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骨干企業,加快寶豐煤炭循環經濟產業園、魯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郟縣薛店循環經濟產業園等建設,構建“回收—拆解—粗加工—精深加工—終端產品及貿易一體化”全產業鏈條,持續提升工業、農業、社會生活等廢棄物回收能力。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持續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新增技能人才7.5萬人,開工建設市公共就業綜合服務中心,抓好零工市場建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9萬人以上。完善就業創業幫扶體系,實施鷹商鷹才返鄉創業工程,舉辦“鳳歸鷹城”返鄉創業大賽,深入推進返鄉創業“一縣一園”建設,激發返鄉創新創業動力。

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做好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后半篇文章”,積極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爭創國家級產教融合試點市。完善衛生健康領域基礎設施,加快市二院門診醫技樓配套工程、推廣市中醫醫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緊密型合作新模式。加快市第一人民醫院康養中心建設,推動18個以上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新建50個農村幸福院、200個老年助餐場所,完成家庭適老化改造5000戶。

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加大“魅力鷹城近悅遠來”文旅品牌宣傳力度,抓實A級旅游景區以及河南省第三批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等品牌創建,推進“禮贊鷹城”系列文創產品研發工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著力推進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張公巷窯址考古和保護利用工作,加快平頂山陶瓷博物館群、汝瓷小鎮等項目建設,擦亮“汝瓷之源”名片。加快推進三蘇園歷史遺存保護開發利用,全力打造文人墨客“朝圣地”和“蘇粉”精神家園,叫響“三蘇”文化新名片。推進魯山縣仙人洞遺址、葉縣余莊遺址、汝州市溫泉遺址等重大遺址考古發掘和活化利用,爭取寶豐縣清涼寺汝官窯遺址、葉縣楚長城等項目納入省大遺址保護利用走廊總體規劃“盤子”。

守牢安全發展底線。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狠抓重大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建設,不斷增強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建成魯陽國家煤炭儲備基地,認真做好油氣長輸管道、電力等領域安全工作,保障能源安全穩定。持續推進保交房、保民生、保穩定工作,精細做好校園安全整治、食藥安全等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灵寿县| 佛山市| 榆林市| 孟津县| 迭部县| 项城市| 昭通市| 宽城| 凌海市| 高密市| 大英县| 永宁县| 凉山| 南和县| 东平县| 应城市| 营山县| 渝中区| 青河县| 皮山县| 阿图什市| 泸州市| 安化县| 台前县| 蒙阴县| 郑州市| 应用必备| 景谷| 阜城县| 仙游县| 扬州市| 怀柔区| 石嘴山市| 宁津县| 兴海县| 花垣县| 大余县| 张北县| 通海县|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