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旭陽集團(1907.HK)成立于1995年,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焦炭生產商及供應商、全球第二大己內酰胺生產商。作為世界領先的能源化工企業,旭陽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依托集團焦化產業基礎,以氫能產業為重要抓手,開啟全產業鏈布局,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自2020年氫能業務上線以來,業務量連續四年翻倍,業務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1.9%,清潔氫認證碳排0.49 kg CO2e/kg H2,遠低于標準值4.90 kg CO2e/kg H2,較行業標準降低90%,累計減碳3.5萬噸,成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高純氫供應商、國家首批清潔氫認證企業,成功打造國內首個民用液氫全產業鏈示范項目,為氫能產業規模化、商業化發展樹立標桿。接下來,我們將深度回溯旭陽氫能的發展歷程,探尋一家焦化龍頭企業如何在氫能領域書寫行業新范式。
2019-2020年:戰略啟航,筑基華北氫能高地
旭陽氫能肇啟于2019年2月,集團旗下河北旭陽能源有限公司與定州市人民政府簽署《關于加強經濟合作推進項目建設備忘錄》,雙方達成高度共識,并首次明確提出攜手打造華北氫能源示范基地。2020年7月, 旭陽集團定州園區一期500Nm3/h高純氫裝置建成投產,標志著旭陽氫能實質性布局正式開啟。同年12月,定州旭陽氫能母公司成立,下設邢臺、鄆城、呼和浩特、保定四個全資子公司,市場主體架構基本完成。
2021-2022年:全鏈布局,確立行業領先地位
2021年,旭陽發布《旭陽集團氫能發展規劃》,提出“1124”戰略(一線一網兩翼四階段),旭陽氫能未來的戰略規劃逐步清晰。同年,河北旭陽制氫6000Nm3/h二期項目開工、首座加氫站投產,旭陽氫能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與此同時,旭陽還組建了以博士研發團隊為主要構成的氫能研究所,加強了旭陽在氫能領域的產學研合作,為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2022年,旭陽氫能獲得危化品運輸資質后,自建運氫車隊,將氫氣穩步供應到北京、張家口和保定等國家氫能示范城市,全年實現氫氣銷量約400萬方;此外,還向冬奧會、冬殘奧會、航天101所分別供氫6萬方、14萬方,充分驗證了旭陽氫氣的質量,初步搭建了氫能下游應用場景,奠定了旭陽氫能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二期制氫項目、三座加氫站的投運也拉開了旭陽氫能管網布局的序幕。
2023-2024年:規模躍升,液氫技術打破產業瓶頸
2023年,旭陽氫氣的銷量和收入同步翻番,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定州-高碑店氫氣長輸管道項目省內立項、定州與保定加氫站的建設,表明旭陽的氫氣網絡正在加速擴張;潔氫認證優于行業標準,樹立起行業標桿;搭建“北京辦公基地&展示空間+園區科研實驗室+氫能中試基地”科研平臺體系,開展析氫催化劑、液氫催化劑等關鍵材料研發,技術創新漸入佳境。2024年9月,旭陽氫能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攜手航天101所落地5噸/天液氫示范項目,該項目是首套國產氫液化系統,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成功入選河北省2025年重點工程;12月,定州旭陽氫能當選中國工業氣體協會交通能源分會理事單位,行業話語權進一步提升。
細數旭陽氫能的成長軌跡,從2019年戰略啟航到2024年液氫技術突破,旭陽集團憑借資源、區位、成本、質量、工藝、低碳六大核心優勢,形成了覆蓋“制-儲-運-加-研-用”的氫能生態閉環,完成了從傳統能源巨頭到氫能生態引領者的華麗轉身。
制氫端:規模與技術雙輪驅動能源結構升級
在制氫端,依托焦化副產氫資源,旭陽目前已建成定州、邢臺、呼和浩特、唐山四大高純氫生產基地,具備53億方氫氣資源,總產能達34噸/天。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簡稱“航天101所”)展開戰略合作,立足航天101所氫膨脹氫液化技術和液氫大規模制備領域的重大突破,在旭陽定州園區共建我國首套氫膨脹5噸/天氫液化系統,打造液氫示范項目。以“副產氫開拓市場,綠氫有序替代”為原則,分期規劃實施綠氫項目,并聯動集團化工板塊生產綠色甲醇、綠色合成氨等產品,加速能源結構升級。
儲運端:構建“氣氫+液氫”立體儲運網
在儲存端,擁有危化品運輸資質和自有運氫車隊,高壓氣氫運輸能力5.3噸/天;依托液氫工廠和氫氣長輸管道建設,同步布局定州-高碑店氣氫管道運輸線,未來打造定州-北京、定州-淶源液氫運輸示范線,形成“氣氫+液氫”的集約化、一體化氫能供應管網,提升儲運效率,降低運輸成本,破解行業瓶頸。
加注端:京津冀加氫網絡先行者
在加注端,累計投運邢臺園區1000kg/d加氫站、保定1000kg/d撬裝加氫站、定州1000kg/d氫電油氣綜合能源站、定州2000kg/d氫電油氣綜合能源站,總加注能力達到5噸/天。2024年氫能車輛服務場景覆蓋重卡、公交、環衛等多領域。這些加氫站及綜合能源站的建成投運,為氫能重卡的加注提供了便利,更為豐富下游應用場景創造了先決條件。
應用端:多元場景引領商業化落地
在應用端,目前已搭建定州到辛集、定州到天津、保定容易線等5條氫能重卡運輸線路,以氫能重卡替代傳統燃油車運輸焦炭、煤炭等產品,運力近5000噸/天。完成定州市首批氫能公交車10輛、氫能環衛洗掃車2輛的交付,并持續保障其用氫需求。與此同時,園區內部氫能重卡短倒、裝在、自卸車等應用也在逐步拓展。隨著技術創新的持續發力,未來液氫重卡續航將超1000公里,2026年商業化運營后將重塑長距離物流格局。這些氫能應用場景的搭建,不僅降低物流成本、減少碳排放,更擴大了旭陽氫能應用的范圍和規模,為產業擴張注入強勁動力。
研發端:產學研協同攻克“卡脖子”難題
在研發端,設立氫能研究所,建設氫能實驗室,通過技術自主化解決核心材料不能自主生產、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高等“卡脖子”問題,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瞄準液氫生產的商業化,研發正仲氫轉化催化劑,使液氫存儲時間提高數倍,為液氫大規模應用鋪平道路。參與國家氫能產業標準的編制,起草《焦爐煤氣制高純氫轉化工藝安全技術要求》和《加氫站運行管理規范》,引領產業規范化發展,主導地方與國家氫能標準制定,搶占行業發展先機。通過工藝改進降低綠氫與副產氫成本,增強經濟可行性。以研發攻堅、標準引領、成本優化三位一體布局,推動氫能技術從實驗室落地到產業端,提升氫能全產業鏈競爭力。
從焦化副產氫高效利用到液氫工廠國產化破冰,旭陽氫能用五年時間完成從行業實踐者到革新者的蛻變;而今,這一變革性力量正通過資本整合邁向更高維度的產業協同。最新公告顯示,旭陽集團擬通過發行股份及配套募資方式控股氫燃料電池龍頭企業億華通,“氫能鏈主+燃料電池領軍者”的深度融合將進一步打通氫能“制-儲-運-加-研-用”的全產業鏈條,提高旭陽氫能從“清潔能源供應商”向“氫能生態服務商”的升級速度。未來旭陽集團還將使用氫氣生產甲醇、合成氨等綠色工業品,整合液氫儲運、氫能發電、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等多個應用場景,帶動氫能在多維空間協同進化。站在三十而立、上市六載的新起點上,中國旭陽集團將向行業證明,綠色轉型不是顛覆重生,而是優勢再造。當液氫重卡馳騁在京津冀干線公路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氫能生態系統的雛形,更是一個傳統能源行業龍頭向新能源生態服務商進化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