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了關于印發甘肅省打造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重要承接地行動方案的通知。
《行動方案》指出,實施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提升優化工程。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有序推進電力外送通道建設,重點發展發電機、齒輪箱、逆變器、氫能裝備、核能裝備等關鍵核心部件與系統集成。承接“發輸儲用造”全產業鏈、“研產裝運維”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相關產業。東部以江蘇、福建等省份為重點,承接海上風電裝備、光伏逆變器產業。中部以江西、湖南等省份為重點,承接儲能系統、氫能裝備產業。
2025年,圍繞加快建設發電機、齒輪箱、逆變器、液壓裝置、氫能裝備、核能裝備等關鍵核心部件,緊盯風光電項目,重點招引風電光伏關鍵核心部件項目及系統集成企業。全年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82億元。到2030年底,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585億元。
全文如下: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打造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重要承接地行動方案的通知
甘政辦發〔2025〕1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甘肅礦區辦事處,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各單位:
《甘肅省打造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重要承接地行動方案》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3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甘肅省打造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重要承接地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有序承接產業轉移,打造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重要承接地,構建體現甘肅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統籌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主動服務和對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圍繞國家所需、甘肅所能、未來所向,加力實施“四強”行動、聚力做好“五量”文章,深入開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拓展跨省域合作,積極承接產業梯度有序轉移,著力打造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重要承接地,努力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產業發展格局,構建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主要目標是:2025年底,全省工信領域產業轉移項目到位資金4400億元以上、增長15%,新簽約項目1600個左右;2023年、2024年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簽約項目開工率70%以上。到2030年底,全省工信領域產業轉移項目到位資金較2025年翻一番,承接產業轉移環境明顯改善、承接能力持續提升,吸引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優勢凸顯,形成石化化工、冶金有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特色產業集群,產業轉移項目對全省新型工業化建設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成為東中部產業向西轉移的“首選地”、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二、實施承接產業轉移空間布局優化行動
(一)打造蘭白區域特色產業承接區。以蘭州市為中心,推動蘭白區域產業鏈互補協同,促進強省會資源要素集約化、產業協作高效化。蘭州新區立足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構建創新驅動型產業集群。白銀市延伸有色、化工產業鏈條。定西市強化中醫藥等特色產業。
(二)打造河西走廊新興產業承接區。河西地區以新能源裝備、新材料、核技術應用等產業為重點承接方向,推動有色金屬和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努力提升產業實力和競爭力。
(三)打造隴東南電子信息和能源化工承接區。隴東南地區以電子信息制造、電工電氣、能源化工等產業為重點承接方向,推動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四)打造南部綠色生態產業承接區。甘南州和臨夏州圍繞筑牢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招引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推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創新發展能力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三、實施承接優勢特色產業轉移攻堅行動
(五)實施石化化工產業提質延鏈工程。
堅持“減油增化增特”,推動蘭州石化打造化工新材料基地、慶陽石化打造精品城市型煉廠。支持隴東地區打造綜合能源化工基地、金昌市打造西北重要的復合肥生產基地、蘭州新區打造西部綠色化工園區、玉門市積極發展“油氣電氫”綜合能源產業。以山東、江蘇、湖北等省份為重點,承接石化深加工、化工中間體及制劑、高效專用復混肥及生物有機肥、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精細化工、煤化工等產業。圍繞玉門硅氟新材料產業發展,從生產性服務要素保障、原料供應、下游深加工、副產品及廢物處置等方面,重點招引配套的生產設備、商貿物流、含氟聚合物和制冷劑加工、電石渣和氟石膏綜合利用等企業及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培育產業集群。
2025年,赴浙江、江蘇、湖北等石化產業優勢省份推介招引,圍繞乙烯改造、硅氟新材料等,吸引上下游企業來甘投資。積極引入耗酸等高效轉化利用項目。全年石化化工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25億元。到2030年底,石化化工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力爭突破1000億元。(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國資委、省能源局、省商務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落實。以下任務均需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六)實施冶金有色產業提速強鏈工程。
依托金白蘭武有色金屬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有色金屬產業從基礎冶煉向精深加工躍升,做優做精鎳鈷、稀貴金屬、精品銅鋁加工等特色產業。以河南、浙江、陜西、江蘇等省份為重點,承接鋼壓延加工、鋁壓延加工、稀有金屬壓延加工產業,招引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用高品質鋼材和工模具鋼、不銹鋼等高品質特殊鋼及深加工產業。
2025年,重點圍繞鋁基、鎳基、銅基、鋅基材料和特種鋼等,積極引進精深加工和固廢綜合利用企業。全年冶金有色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62億元。到2030年底,冶金有色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26億元。(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
(七)實施新材料產業提效增質工程。
聚焦石化化工、有色金屬、鋼鐵、復合材料等,重點承接新型金屬功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凹凸棒石新材料、塑料纖維復合材料產業,爭取石墨烯應用研發成果轉化落地,引進LED襯底材料企業建設藍寶石晶體基地,對接光電材料產業。推動稀土永磁材料在風電直驅電機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在氫能儲罐應用場景研究合作。
2025年,以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市為重點,圍繞半導體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同位素新材料、高性能纖維等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領域,積極引進電池隔膜、精細化工新材料、高端醫用材料、碳化硅精深加工等企業。推動合資合作建設特種鎳基合金焊材生產線。全年新材料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00億元。到2030年底,新材料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20億元。(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八)實施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提升優化工程。
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有序推進電力外送通道建設,重點發展發電機、齒輪箱、逆變器、氫能裝備、核能裝備等關鍵核心部件與系統集成。承接“發輸儲用造”全產業鏈、“研產裝運維”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相關產業。東部以江蘇、福建等省份為重點,承接海上風電裝備、光伏逆變器產業。中部以江西、湖南等省份為重點,承接儲能系統、氫能裝備產業。
2025年,圍繞加快建設發電機、齒輪箱、逆變器、液壓裝置、氫能裝備、核能裝備等關鍵核心部件,緊盯風光電項目,重點招引風電光伏關鍵核心部件項目及系統集成企業。全年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82億元。到2030年底,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585億元。(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九)實施裝備制造產業提檔升級工程。
培育壯大石油化工、電工電氣、現代農機、礦山及工程、高檔數控機床等行業。機械產業重點承接石油鉆采、煉化、化工等設備,高中低壓開關、真空斷路器等輸配電設備、農業機械、安全應急裝備和采礦、冶金、建筑專用設備。工業母機產業重點承接精密數控機床、專用機床、零部件及控制系統。汽車產業重點承接專用汽車、零部件及配件,拓展汽車產品開發、試驗、檢測設備和充電設備。軌道交通產業重點承接鐵路機車維修、城軌車輛組裝及維修、鐵路工程機械和軌道交通零部件。東部地區重點承接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精密數控機床關聯產業、注塑成型裝備關聯產業、軌道交通裝備關聯產業;中部重點承接軌道交通核心部件產業、農業智能裝備產業、激光精密加工設備、工業機器人集成關聯產業。
2025年,重點圍繞石油化工裝備、電工電氣裝備、高檔數控機床、現代農機、礦山及工程裝備等關鍵核心部件與系統集成,緊盯機床研發設計檢測創新能力提升等項目,加快推進裝備制造高端產品拓展海外市場。全年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35億元。到2030年底,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72億元。(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十)實施電子產業提級融合工程。
全面提升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鏈發展能級,推動打造國家西部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基地。重點承接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產業,發展新型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研發光伏產品及設備、系統集成技術、控制及監測系統,積極招引AI服務器、場景應用、大模型開發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通信系統、數字接收終端、智慧家庭終端等設備。東部重點承接半導體封裝材料產業、新型顯示器件關聯產業、消費電子零部件產業、電子化學材料產業;中部重點承接電子級磷化工、稀土永磁材料、高端銅箔制造等關聯產業。
2025年,重點圍繞集成電路、鋰電池、AI服務器、信創軟件等,鼓勵鏈主企業和相關市州加強與深圳、廣州、上海、西安、重慶、天津等省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全年電子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4億元。到2030年底,電子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8億元。(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十一)實施信息產業提智賦能工程。
深化5G賦能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煤炭、建材、裝備等領域的融合應用,重點承接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產業,以數字化轉型全面推動信息產業發展。東部重點承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數據存儲、計算和數據處理等算力服務關聯產業;中部重點承接5G融合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數據分析與溯源等關聯產業。
2025年,重點圍繞培育更多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優勢企業,加力承接一批“東數西算”、工業互聯網項目。全年信息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63億元。到2030年底,信息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28億元。(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十二)實施生物醫藥產業提檔擴量工程。
以隴西中藥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蘭州西部藥谷產業園等重點中醫藥產業園區為依托,積極承接東中部道地中藥材提取、精制中藥飲片加工、中藥配方顆粒生產、院內中藥制劑轉化生產、中成藥生產制造等項目,加快引進大型醫藥研發和生產制造企業。建設生命科學產業集群和輻射中西亞的生物技術與產品研發制造基地,重點承接化學藥及制劑、生物藥品、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醫療診斷監護及治療設備等產業。東部以江蘇等省份為重點,承接當歸、黃芪等“十大隴藥”提取加工、生物合成、醫療器械產業。
2025年,以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地區為重點,圍繞做大生物制品、化學藥及制劑、重離子醫用裝備、現代中藥制造等領域,招引現代中藥制劑(配方顆粒、提取物)及中成藥項目,加快引進大型醫藥研發和生產制造企業。全年生物醫藥產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57億元。到2030年底,生物醫藥產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16億元。(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藥監局、省商務廳)
(十三)實施特色農產品產業提標創新工程。
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業帶動特色產業賦能行動。重點承接特色果蔬加工、特色糧油加工、特色畜產品加工、休閑食品、方便食品、植物飲料、葡萄酒等釀造加工和保健食品等產業。東部重點承接山東等省份蘋果加工產業,中部重點承接河南、安徽等省份肉類加工、藥食同源產業。
2025年,以福建、山東、浙江、四川、廣東、湖南等國內市場和周邊海外市場為重點,圍繞“牛羊菜果薯藥糧種”八大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特色食品產業。吸引玉米等傳統種植“育、繁、推”現代化生產產業項目,協同推進標準化種植、良種繁育、設施裝備等領域招商。全年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60億元。到2030年底,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實現較快增長。(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工信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四、實施未來產業引育行動
(十四)未來制造領域,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農業、醫療、文旅等產業深度融合,重點承接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產業。(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十五)未來信息領域,重點招引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研究機構和龍頭企業。(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十六)未來能源領域,在新型儲能方面招引儲能元件、儲能系統、儲能電站、容量租賃等制造企業,在氫能產業方面招引制氫、儲運氫、加注設備等氫能全鏈條產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工信廳、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十七)未來材料領域,依托中科院“一院三所”等科技創新平臺,承接同位素、核用材料、超材料、新型半導體等新型材料產業。(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十八)未來空間領域,招引衛星、火箭、通信、導航、數據服務等商業航天產業和低空飛行器整機生產、核心零部件研制、通用機場建設運營等低空經濟產業。(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十九)未來健康領域,重點承接重離子加速器上下游產業、遺傳科學及應用、生物合成等產業。(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五、實施區域產業發展協同行動
(二十)大力推動國際合作。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制造業“走出去”行動。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加強產業合作交流,帶動制造業聯動協作。鼓勵省內工程機械設備制造企業開展海外設備生產銷售合作。鼓勵化工企業向海外出口高端化工產品。進一步深化國際礦產資源開發合作。把握國內制造業外商投資企業國內梯度轉移機遇,積極參與“跨國公司地方行”等活動,加大使用外資制造業項目落地力度。(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貿促會)
(二十一)深化承接合作模式。
常態化開展產業轉移走進甘肅專題活動,突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舉辦產業鏈招商推介,引進承接產業化成熟、產業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項目及配套項目。繼續爭取與工信部聯合主辦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進一步提升我省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的影響力。加強與成渝經濟圈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核技術應用等產業的協作力度。充分發揮各類駐外辦事處、商會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以商招商。發展服務型制造,支持以工業設計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在甘落地生根。(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
(二十二)精準對接央企需求。
深入分析央企發展規劃,結合我省產業資源優勢,通過央企對接會、央企進甘肅、產業轉移對接活動,全方位展示甘肅的投資環境及發展前景,吸引央企在甘投資上下游配套產業。鼓勵央企與省內企業合作,推動技術轉移和產業升級。建立與央企的常態化溝通機制。(責任單位:省政府國資委、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
(二十三)加強東西部協作。
深化與天津、山東等對口幫扶省市的產業合作,持續加強需求對接、項目對接、市場對接和服務對接。重點圍繞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新材料、現代種業、畜禽養殖、智慧農業、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開展協作,鼓勵省內有條件的園區與東中部地區開展園區共建,建設“飛地園區”。發揮蘭州新區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作用,加強與天津、山東等省市的產業培育和項目引進,推動綜合保稅區產業發展。(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商務廳)
(二十四)加大城市群協作力度。
蘭西城市群以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為重點,關中平原城市群以數控機床、工業母機、油氣鉆采裝備和先進結構材料為重點,推動形成城市群錯位分工承接、融合互動承接、相互支撐承接的產業一體化協作發展格局。(責任單位: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國資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
六、加強組織實施
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跨區域跨部門的承接產業轉移協同機制,及時研究解決體制機制創新、政策措施細化和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動態更新承接項目信息,細化完善產業鏈招商、產業轉移圖譜清單,推動建立產業轉出轉入地區間省際溝通對接聯系機制,精準組織承接產業轉移推介活動。加強招商信息、項目、資源互聯互通,推進產業鏈招商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屬地負責。建設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強化土地要素保障,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引導產業發展基金投向創新性強、成長性高的產業轉移項目,進一步提高財政、金融、稅務、數據等要素配置的精準性。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年行動,推行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制、區域統一審批等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取得更大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