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上服務提供商 Ampelmann、荷蘭應用科學研究所 (TNO) 和海上風電開發商 Vattenfall 在德國北海 DanTysk 和 Sandbank 海上風電場測試了人工智能助力的貨運無人機。
Vattenfall 在其對外發布的文章中表示,貨運無人機可以將材料和設備從運維船 (SOV)上運送到風電機組,減少船只往返的需要。此外,無人駕駛船和遙控無人機還可以提高海上維檢期間員工的安全性,并確保環保運營。
參與兩個項目測試的英國 Vattenfall 海上風電公司自動化工程師Roddy Douglas表示,通過創新的方法,采用無人機可快速將備件和工具運送到機艙上。特別是在突然需要某個特殊零件時,采用無人機可提高團隊效率,不需要專門安排船只參與,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機組停機時間和損失。
特別是對于靠近海岸的風電場,一些貨物甚至可以直接從位于風電港的運維服務中心進行運輸,即使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也可由無人機自動運送。
Vattenfall 還表示,公司正在參與荷蘭經濟部支持的 AIRTuB-ROMI項目(風機葉片自動檢查和維修 - 常駐海上監測和檢查)。
AIRTuB-ROMI項目將開發一種用于監測和檢查風機葉片的自動化系統和“常駐”系統。通過專業機構對葉片中三種不同傳感器技術進行評估,當葉片傳感器檢測到異常并且 AI 算法幫助確定潛在損壞及位置后,將自動調動無人機爬行器,從位于風電場內的海上對接站(docking station)上出發做進一步的檢查。有17家企業和機構參與了AIRTuB-ROMI項目。
具體做法是:無人機自動起飛后,不同角度捕捉葉片的高分辨率圖像。然后,無人機降落到葉片上,對可能受損的區域進行超聲波掃描,再將葉片結構的具體信息發送到運維團隊,再由團隊決定是否啟動維修計劃。
Vattenfall 表示,人工智能取得的進展將顯著提高無人機在海上風電運營中的能力。借助更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無人機可以變得更加自主,能夠在復雜的檢查和早期損傷檢測過程中做出獨立決策,而無需人工干預。
Vattenfall 表示,配備人工智能的無人機可以獨立工作,找到所需的飛行路徑并避開障礙物。空中無人機已經在Vattenfall的海上風電場進行測試活動,包括檢查風機葉片,進行備件交付測試等,而無人船則可用于海床勘測和檢查水位以下的基礎結構。這些無人機既可以由測試現成附近的飛手進行操縱駕駛,也可由位于遙控中心的操作員進行駕駛,而這種遙控中心甚至可以設在另一個國家。
Vattenfall認為人工智能和無人機等機器人的高效率,還有助于推動能源轉型。
來源:Vattenfall、Offshorewind.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