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三峽集團福建分公司所屬漳浦海峽公司聯合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在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二期項目舉行海洋養殖科研項目首批魚種放苗活動。此次活動是融合新能源開發與海洋經濟的創新實踐,標志著我國首個批量化應用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的項目正式開啟“海上風電+海洋牧場”雙軌發展新模式。
漳浦二期項目現場圖
漳浦二期項目作為閩南區域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由漳浦海峽公司投資建設,距離漳浦六鰲海岸線30多公里,項目總裝機容量40.02萬千瓦,是我國第一個批量化使用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的項目。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響應福建省《“十四五”海洋強省建設專項規劃》,深化落實《漳州市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漳浦海峽公司牽頭策劃實施了漳浦六鰲海上風電場海洋養殖研究科研項目,通過技術創新和資源高效利用,推動海上風電和深遠海海洋養殖的融合發展。
漳浦海峽公司充分利用海上風機電力供應、風機平臺、基礎結構等優勢,構建了“清潔電力-深遠海養殖-環境監測”三位一體平臺,實現海上風電和海洋養殖的高效協同。自主研發設計的智能化全自動投餌系統,實現了網箱養殖投喂的標準化和無人化管理,配合遠程監控信息服務平臺,建立了覆蓋養殖全周期的可視化管理系統,讓“海洋牧場”的運營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自動投餌系統(左)和遠程監控信息服務平臺(右)
本批次投放黑鯛、真鯛、高體鰤、褐毛鲿、金頭鯛共5種高附加值魚種,累計投放魚苗逾1.1萬尾。這些魚種不僅適應深遠海環境,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漳浦二期項目“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產業融合的成功實施,不僅提升海域空間資源利用效率,更為漳州區域的海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后續漳浦海峽公司將總結海上風電場“導管架-網箱”的管理經驗,著力構建可推廣的“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產業融合方案,為促進福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三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