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建投安裝集團緊跟國家政策導向,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全力推進以“現代工程服務商”為引領、“綠色能源供應商”“低碳項目運營商”賦能的“一核兩翼”戰略布局,打造了集“設計咨詢、投資建設、建筑施工、構件制造、運營維保”五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秉承“產融結合、小投資撬動大市場”的投資理念,集團在過去十年的投資實踐中,聚焦低碳環保、新能源、基礎設施、產業園區等方向,成功培育了山安藍天、山安碧泉、山安茂德、山安立德等專業化投資子公司。在新能源、清潔供熱、水環境治理、分布式能源、固廢處置等領域,靈活運用特許經營、股權投資、BOT等多元化投資模式,投資建設了一大批優質工程項目,培育了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實現了多元化收益。
基礎設施領域
集團運用特許經營、BOT等模式,圍繞市政道路、文化場館、綜合管廊、水利建設、橋梁等領域,積極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01、晉城市沁水縣大縣城品質提升工程
(新建黨校、沁水東連接線交通樞紐工程)
沁水新建黨校項目位于晉城市沁水縣南山公園區域,建設內容涵蓋宿舍樓、圖書館、展覽館、教學樓、報告廳、食堂等,建成后將成為現代化黨員培訓教育的主陣地。該項目已于2024年8月投入運營。
沁水東連接線交通樞紐工程是山西省縣域首座四層山地式互通立交,建設內容包含道路、橋梁、地道、排水、強弱電、交通、景觀工程及其他配套設施,建成后對優化路網結構、緩解交通壓力、方便群眾出行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已于2024年6月投入運營。
02、 介休市小水網配套工程
該項目以大水網建設為龍頭,加快推進骨干供水工程建設,分批啟動實施縣域小水網配套工程,構建“兩縱十橫、六河連通、覆蓋全省”的高保障率供水體系。項目包含東山供水、大溝水庫擴容、大溝水廠、南河水庫、下梁水庫改擴建、下梁水廠六個子項,有效解決介休市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目前,項目部分工程已進入運營階段。
低碳環保領域
集團運用特許經營、BOT、BOO、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致力于清潔供熱、固廢處置、水環境治理、分布式能源、綜合能源等領域。
01、 長治市建筑垃圾處理項目
該項目建筑垃圾總處理規模510萬噸/年,建成后可滿足長治市加快城市化進程、發展綠色生態城區的需求,對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和群眾居住環境意義重大。同時,有助于集團延伸建筑垃圾處置產業鏈,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發展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目前項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論證,正在根據優化建設方案進行規劃設計及土地征收工作,預計2025年3月開工建設。
02、 察哈爾右翼后旗熱電聯產項目
該項目通過建設3臺150t/h循環流化床鍋爐和2臺30MW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組,可滿足500萬㎡面積的供熱需求,為當地居民提供穩定可靠的供熱服務。同時,緩解電力供需緊張矛盾,通過能源梯級利用減少能源損失,推動當地能源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項目于2024年10月18日已正式投產運行。
新能源領域
集團深入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以及新能源相關政策,實施了多個風電、光伏項目,助力優化地方能源結構,實現“雙碳”目標。
01、昔陽縣100MW光伏發電項目
該項目位于昔陽縣大寨鎮、趙壁鄉境內,計劃占地約5300畝,規劃場址1個,海拔高度約770-1200米。項目采用220kV電壓等級接入,規劃總裝機容量為100MW,均為固定式支架系統。光伏組件采用650Wp單晶PERC雙面組件,逆變器采用組串式逆變器。綜合考慮光伏電站附近地區電力系統供需現狀、負荷增長預測及電網建設等因素,本電站建成后年平均發電量161549.33MW?h,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時數為1381.61小時。為山西省電力提供有力支撐,助力緩解當地結構性缺電壓力,平衡區內供電能力,改善調峰能力。目前,項目正處于啟動階段。
02、省安華潤興縣100MW復合光伏項目
該項目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擬建項目地貌類型主要為黃土灌木林地,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水平面太陽輻射總量1609.9kWh/m2。本期以一回220kV線路送出接至國網500kV固賢站220kV側。項目直流側擬裝機容量120.01MWp,交流側裝機容量100MW。項目建成后將為山西省提供清潔能源,每年可減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助力當地實現“雙碳”目標。目前,項目正處于建設階段。
03、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50MW分散式風力發電項目
該項目位于太原市迎澤區郝莊鎮一帶,是山西省重點新能源項目之一。本項目規劃建設容量50MW,本階段安裝8臺單機容量為56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及1臺單機容量為5200kW的風力發電機組(另備用3臺)。項目建成后將推動區域新能源產業發展,助力太原市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目前,項目正處于啟動階段。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集團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一核兩翼”戰略布局,堅守“奉獻精品 開創未來”的企業使命,搶抓政策機遇,繼續以創新為引擎,做精做細投資項目全周期管理,扎實做好投資建設管控、持續強化投后運營服務,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時代新篇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