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世界中,“挖金子不如賣鏟子”的商業模式屢見不鮮,從19世紀美國加州淘金熱,到如今的科技革命浪潮,這一理念不斷得到驗證,光伏行業也不例外。
近期,捷佳偉創、帝爾激光、高測股份、連城數控等多家光伏設備領域的上市公司陸續發布2024 年年報預告。盡管整個光伏行業面臨巨大壓力,但設備企業仍在2024年表現突出,成為生存狀況最佳的環節之一。
不過,如今已有設備企業凈利潤出現負值,還有一些企業雖能盈利,但預計凈利潤較去年大降,主產業鏈客戶風險已快速傳導至設備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設備企業間業績分化顯著,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和財務穩健保持增長,但全行業都面臨應收賬款壞賬、存貨跌價以及現金流緊張等系統性風險。
對于光伏“賣鏟人”,在行業洗牌的過程中,加快技術適配、優化客戶結構,探尋差異化生存路徑更顯關鍵。
盈利表現分化?
計提減值準備“吃掉”企業凈利
世紀新能源網盤點了設備企業2024年的業績數據,2024年上半年,設備企業營收增速普遍見頂,利潤開始負增長。
落到每一家企業身上,情況又有所不同。光伏設備競爭格局一直高度集中,各環節龍頭與下游大客戶合作,強者恒強,龍頭普遍占據市場超半數份額。
雖然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有實力的企業也在進行硅片、電池、組件設備的全覆蓋。
但布局各有側重,不同環節企業業績表現差距較大,與主產業鏈企業業績表現相印證。
在已發布全年業績預告的5家設備企業中,僅有TOPCon電池設備生產商拉普拉斯、捷佳偉創凈利潤保持了全年的快速正向增長,主要得益從2023年開始到2024年上半年充足的訂單。
其次是,奧特維、京山輕機等組件設備企業,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維持了40%左右的增長。
BC及異質結技術逐漸趨向成熟,也給激光設備龍頭帝爾激光、異質結設備龍頭邁為股份帶來持續收益。
硅片設備龍頭晶盛機電的盈利能力承壓,主要受坩堝業務影響,設備盈利能力相對穩定。
另外一家硅片設備龍頭高測股份則給出了上市以來的首個預虧公告,預計歸母凈利潤為-0.74億元到-0.37億元,而該公司去年同期歸母凈利潤為14.61億元。
根據其業績預告中說法,光伏全產業鏈開工率整體不足,導致公司金剛線及硅片切割加工服務業務銷售收入及毛利率大幅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另外,該公司還提到,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的減值準備增加,導致業績出現虧損。
這已是行業共性問題,業績增長乏力的背后,計提減值正侵蝕著光伏設備企業利潤。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是指資產未來可能流入企業的全部經濟利益低于該資產現有的賬面價值,而在會計上對資產的減值情況進行確認、計量。
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包括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
下半年這一數值繼續擴大,以邁為股份為例,其前三季度的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已達3.53億元,為存貨和應收賬款引發的減值,減少公司合并財務報表利潤總額3.53億元。其中,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約達3.18億元。
據了解,邁為股份2022年存貨僅53.3億元,2023年曾突破百億。到2024年三季度末,存貨為97.08億元,同比下滑12.93%,但仍處在高位水平,約占總資產的41%。
邁為股份前三季度營收賬款為36.38億元,同比增長69.18%,超過收入增速,占到了營收的近47%,顯示出公司訂單回款節奏的放緩。
在下游企業已出現爆雷、破產重組的當下,光伏設備企業收款難導致壞賬風險不斷提升,已然成為懸在設備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簿公堂?
賣鏟人既站原告席又站被告席
在光伏設備行業看似蓬勃發展的背后,一系列法律糾紛正悄然浮出水面,對簿公堂已逐漸成為難以避免的行業現象。
產品驗收周期長是光伏設備廠商的固有行業特性。從購買設備的付款流程來看,通常在合同簽訂后,客戶需按節點分期付款,常見的付款比例為30% 的預付款、30% 的提貨款、30% 驗收后的款項以及 10% 的質保金。整個合同流程走下來,可能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從2023年大規模擴產開始算起,欠款情況已從2024年年中開始逐步顯現于行業視野。
像捷佳偉創、邁為股份等企業,盡管應收賬款和存貨賬面余額較高,但憑借在供應鏈端的強大話語權,可通過提高定金和發貨款比例(計入合同負債),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訂單回款風險。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
即便如此,設備企業難免遭遇損失,需想辦法挽回。如2024年10月,跨界電池片制造商ST聆達發布公告,其子公司金寨嘉悅此前向設備商捷佳偉創支付了超1億元定金,由于金寨嘉悅違約,這筆定金被捷佳偉創沒收。
在現階段,訂單質量顯得尤為關鍵。行業新玩家以及那些瀕臨破產重組的電池組件廠,成為最先被設備企業起訴的對象。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金辰股份、奧特維、微導納米、先導智能等在內,都面臨與客戶的買賣合同糾紛,已超10余起,應訴方包括愛康、尚德等知名企業。
根據天眼查公開消息,2025年開年,邁為股份、先導智能等設備商再次提起訴訟,對象已不只是行業新軍。
在超規模擴產之下,合同履約環節的高風險與潛在危機都已浮出水面,必將愈演愈烈。
除買賣合同糾紛外,設備企業還存在專利糾紛。
當下,光伏專利戰加快,組件龍頭大打出手。設備龍頭同樣如此,前有奧特維狀告深圳光遠,還捎帶上了客戶中節能,后有捷佳偉創因專利糾紛技術秘密糾紛將奧特維訴至江蘇徐州中院,同樣捎帶下游客戶。此外捷佳偉創與拉普拉斯等也陷入技術專利法律爭端。
專利戰是頭部企業間競爭的重要手段,也成為現階段龍頭企業構建護城河及生態圈必不可少的過程。
設備商如何破局?
相對電池、組件企業,光伏賣鏟人終究有其特殊性,不會被輕易替代,除非技術路線徹底轉變。
現階段,設備研發與新工藝結合極為緊密,從硅料環節的顆粒硅,硅片環節的低氧爐/超導磁場及CCZ技術,電池環節的異質結、BC及鈣鈦礦、電鍍銅,再到組件環節的0BB、薄片化等,主產業鏈的技術進步離不開設備企業的輔助推進。
甚至有設備企業還會走到電池組件廠之前。如作為異質結設備龍頭的邁為股份,于去年12月推動了年產40條異質結電池整線設備項目的投產。
該項目總投資額高達23億元人民幣,旨在推進其自主研發且行業首創的雙面微晶異質結高效電池整線設備,包括PECVD真空鍍膜設備、PVD真空鍍膜設備以及多種自動化設備。這將進一步解決異質結成本困境,勢要帶動異質結彎道超車。
而對于下游龍頭來說,N型優質產能已超全球需求,想要出清并搶占先機必須采取其他辦法。有業內人士分析,龍頭希望在一體化戰略基礎上尋求產業鏈的組團,這既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可能加速推動新技術。
設備企業是這一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去年7月,天合光能牽頭供應商成立了江蘇群創光伏技術有限公司,背后11家產業鏈企業參股,其中就包括捷佳偉創、寧夏小牛、帝爾激光等設備企業。
該公司為天合光能的創新中心實體。按照高紀凡的話說,群創光伏的工作方向,應該是為疊層電池做好技術鋪墊,在設備端、材料端全面先行,隨后推出重要的電池產品,并延伸至組件端,希望可以“彎道超車”。
另外,還有通威牽頭成立四川省通威晶硅光伏產業創新有限公司,先導智能、拉普拉斯、帝爾激光等亦是參股方,其中還有邁為股份的身影。該公司將瞄準晶硅全產業鏈的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圍繞全產業鏈的先進技術進行布局。
不能將雞蛋全放一個籃子,多種技術全面開花對設備企業是個更好的局面。
上文提到的帝爾激光在BC領域市占率幾近100%。隨著BC訂單放量,帝爾激光在2024年10月簽訂了一筆大單,合同金額合計為 12.3億元, 該筆訂單已占公司2023 年度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76.36%。
另外深耕串焊機領域的小牛,也在BC行情中快速發展,如寧夏小牛參與到基于高效HPBC電池技術的新一代組件Hi-MO 6的制造支持環節中。憑借這波技術迭代的行情,寧夏小牛已于2024年12月,在寧夏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開啟IPO之旅。
同樣深耕串焊機的奧特維也在0BB技術上實現突破。2024年12月,根據奧特維官微信息,其0BB串焊機改造連續獲得兩家光伏龍頭確認,主要用于TOPCon技術路線,改造產能合計約20GW。奧特維仍在確認過程中的后續改造項目總產能已超過60GW,2025年0BB工藝有望成為組件封裝領域的技術新趨勢。
2024年TOPCon無論是在產能和招標量上都一騎絕塵,而隨著技術的融合,曾經涇渭分明的N型陣營也在相互融合,2025年,包括BC、異質結甚至疊層及鈣鈦礦都有望進一步突破。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于設備企業而言,技術快速迭代、市場保持高需求但適度分化時期才是其最理想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