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隨著全國各地兩會的陸續召開,氫能作為新能源領域的璀璨“明星”,頻繁的出現在各地兩會的討論中,多個省對氫能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北極星氫能網整理如下:
陜西省
2025年陜西省兩會期間,陜西省人大代表、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振國認為,當前綠色氫能(綠氫)行業已經走出最困難的低谷時期,未來發展的主邏輯并未改變,堅定看好綠氫助力能源轉型、節能減碳長期發展的信心。
2024年,受成本、效率、材料、經濟性等綜合因素制約,綠氫項目建設進度不及行業預期,開工率走低。與3年前相比,目前綠氫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確實有所減緩,行業面臨一定的困難。李振國分析說,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綠電制綠氫的成本較高,經濟性或者說經濟商業邏輯還沒有形成閉環,而且國內出現了嚴重的“內卷”現象。二是海外不確定性增加,受美國政策影響,中東國家和地區對綠氫的態度有所改變。
李振國表示,從中長期來看,如果碳中和的目標不改變,綠氫的發展邏輯完全沒有變化。從戰略上來看,綠氫必然在未來能源體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規模將會更大。盡管復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隆基仍長期看好氫能產業前景。
山東省
2025年山東省兩會期間,國家電投濟南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陳穎建議加強氫能產業謀劃培育。
陳穎建議制定全省未來五年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未來五年產業發展目標,制定發展路線圖、分解發展路徑、理清支持措施、明確重點工作任務和實施計劃,推進山東在氫能技術創新、氫能源供應、多元化應用、產業生態建設等方面持續走在前,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氫能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布局。陳穎還建議,系統梳理可利用副產氫和可開發綠氫資源及未來各地區用氫需求,開展全省輸氫管網和供加氫站網絡規劃建設,爭取“十五五”初步形成覆蓋全省的輸氫網絡,解決大規模、低成本用氫問題,打通產業規模應用瓶頸。引導鼓勵在魯能源央企、國企、地方平臺公司積極承接和參與管網及供加氫設施建設。
江蘇省
2025年江蘇省兩會期間,江蘇省政協港區委員、江蘇澳盛復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文前他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建議加大對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建立加氫站建設項目聯合審批機制,實行一站式審批服務,減少審批環節,將原本分散在各個部門的審批流程集中辦理,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
二是加強核心技術研發與創新。江蘇省可在現有35MPa和70MPa高壓儲氫技術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儲氫罐的材料和制造工藝。同時,改進儲氫罐的閥門、密封件等關鍵部件的設計和制造工藝,減少氫氣泄漏風險,提高儲氫系統的整體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是完善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建立嚴格的氫能源安全標準體系,為氫能源產業的發展筑牢安全防護網。安全標準應貫穿于氫能源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氫氣的生產車間到儲存倉庫,從運輸車輛到加氫站,再到氫燃料電池應用終端,無一遺漏。
遼寧省
2025年,遼寧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鐵嶺市政協副主席、鐵嶺市文旅廣電局局長王峰提出關于“打造綠色甲醇發展新動能”的建議。
王峰建議,建立綠醇政府扶持政策,整合政策資源,支持新能源直供的外延從氫基化工延伸至柔性合成制綠醇。強化頂層設計,利用綠醇所帶動的產業鏈上下游轉型升級,推進遼寧省在沈陽、朝陽、大連、鐵嶺等地布局的醇氫生態相關項目建設,加快推動遼寧省新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在模式創新方面,王峰建議突出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重點推進遼寧華電調兵山風電制氫耦合綠色甲醇一體化示范等項目,降低綠醇制取成本,打造遼寧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標志性項目。拓展應用場景,利用沈陽汽車城的優勢,發展甲醇汽車產業,增強車輛續航能力。
在機制創新方面,王峰建議打造綠醇良好發展環境,盡快形成產業集聚優勢,推進遼寧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發揮財政工具引導和激勵作用,激發企業動力,助力企業實現綠醇產業鏈協同降本效應。推動國內綠醇認證標準出臺,助力綠醇產品標準化和產業規范化發展。加強高端人才培育,圍繞綠醇產業需求,鼓勵校企聯合建立多學科交叉、產學合作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人才培養體系。
四川省
2025年四川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孟強對于未來氫能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從以下四個方面重點關注提出建議:
第一,加強產業鏈整體布局,氫能裝備要成鏈聚集發展,同時要打造氫源供給網絡,加氫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要開啟市場,要發展產業、要市場引領,進一步做到氫能+交通融合,做到交通+氫能的應用,加大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同時擴展到軌道交通、低空經濟、航運航天等四川省的優勢領域。
第三,把氫儲能跟可再生能源的發電結合在一起,構建“水風光發電+氫儲能”協同發展體系,推進氫儲能與其他儲能形式的融合發展,為我省新型能源體系和戰略腹地建設提供能源支撐。
第四,還要看到氫能的能源供給特性,積極發展分布式氫能發電、氫能后備電源,以及風光儲氫微電網的應用,以及未來的虛擬電廠氫儲能空間的應用等。
海南省
2025海南省兩會期間,海南省政協委員、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特聘專家李晟建議,海南應進一步確立氫能在優化海南能源結構中的積極位置,推動綠氫全產業鏈發展。
他認為,海南應加快氫能標準體系的建設,明確各種類型氫能的定義范圍,制定符合國家戰略、凸顯行業發展、展現地方特色的安全標準。同時,適度前瞻地制定管理制度,管控氫能產業鏈的安全風險,促進氫能產業安全發展。
在應用場景方面,他認為海南應用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重大機遇,開放更多典型場景,開展氫能在商用車領域示范應用,并推進氫燃料電池船舶領域等示范應用,如在海口和三亞設立氫燃料電池旅游大客車、觀光車、物流車等示范項目,謀劃一批氫能交通的客運、貨運及水運運營項目等,打造更多實際應用場景。
重慶市
2025年重慶市兩會上,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工商聯(總商會) 副會長、重慶嘉通機動車檢測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欣指出,加強成渝氫走廊協同發展。
他建議建立健全成渝氫走廊聯動機制,市級相關部門可以在《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氫走廊戰略合作協議》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川渝兩地協同合作,建立兩地氫走廊常態化聯動機制,通過兩省市共同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資金扶持,將成渝氫走廊區域納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
北京市
2025年北京市兩會期間,多名政協委員同樣帶來了氫能發展的相關提案。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大興區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吳問平提出,建議市發改委在指導大興編制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同時,努力爭取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在加快推動氫能產業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統籌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民盟界別政協委員、民盟北京市委常委、大興區工委主委、北京市大興區體育局副局長李光熙表示,希望加大金融服務,為氫能等新能源領域新興產業提供定制化的融資解決方案,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為氫能等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氫能領域的科技投入仍有提升空間,建議建立高效的人才和科技支撐體系,推進氫能等新能源領域“專精特新”企業赴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完善創新生態,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利用資本市場力量,助推氫能等新能源領域企業快速成長和產業轉型升級。
湖北省
2025年湖北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于海平建議,拓展應用空間,加速湖北省內公交、渣土車、重卡、叉車等示范應用推廣。推廣低成本制氫、高壓運輸、液氫技術,降低氫能應用成本,提高經濟效能。
聚焦“制儲輸運加用”重點環節,形成更加完備、循環互動的大氫能產業體系。鼓勵民營企業進一步打通“滬渝”“漢十”和長江經濟帶加氫走廊。
山西省
2025年山西省兩會期間,山西省政協委員鄧蜀平建議:
一是成立山西省氫能產業領導小組。由省領導任組長,專責落實氫能產業重點項目落地。開展氫能產業鏈招商,推進氫能在工業領域的示范應用。申請進入第三批全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爭取政策支持。
二是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大加氫站布局力度,推動加氫站建設,同時嚴格按照國家安全規范要求建設功能齊全的能源島,統籌構建氫能基礎設施發展體系。
三是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堅持以規劃為引領,聚焦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大問題,建立健全氫能標準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審批、財稅支持等方面制度供給,有效發揮政策規范引導作用。
四是構建山西省氫能重卡循環市場體系。盡快形成氫能重卡產業生態場景,以市場換技術,引進有核心技術的氫能重卡龍頭和鏈核企業入駐。省內企業優先使用晉造氫能重卡,稅收予以適當減免。
五是推進氫氣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應用。成立重大科技專項,吸引省內外優勢研發單位,重點突破全氟質子交換膜等技術研究,完善測試規則標準及整車設計動力系統平臺等,促進氫能應用和產業化發展,構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體系。
黑龍江省
2025年黑龍江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丁逸飛建議,聚焦產業集群,打造國家級氫能示范城市群。以哈爾濱市為核心,在其周邊地區構建綠色氫能生產基地,旨在解決氫能產業發展中“氫源稀缺、氫價高昂”的瓶頸問題。依托當地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通過新能源自產自銷、電網僅收取微小額度的過網費模式,利用成本低廉的綠色電力進行水的電解,以生產綠色氫能,從而建立氫能供應體系。此舉將有助于突破氫能的制備、儲存等關鍵技術難題,推動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