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9日,浙江電力現貨日前市場最低價出現 -0.2元/度。
2025年1月20日,浙江電力現貨實時市場的最低價也觸及了 -0.2元/度。
2025年1月21日的日前市場中,浙江電力現貨市場的最低價格回到了 0元/千瓦時。
據分析,臨近農歷春節,浙江省內工商業負荷下降,電力供應充足而需求疲弱,是導致“負電價”出現的主要原因。此時,發電企業為減少潮流電量對電網的沖擊,選擇以負價出售電能。
什么是“負電價”?
“負電價”指電力供大于求致市場結算價為負,發電企業需向購電者付費。
負電價現象一般出現在電力現貨交易市場上。
電力交易包括中長期交易和現貨交易。中長期交易鎖定大部分電量價格,保障供應穩定;現貨交易則隨市場波動。當現貨市場需求低于供應時,發電企業可能報負電價以維持機組運行。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 2024 年 12 月 27 日印發的《浙江電力現貨市場運行方案》規定,電力現貨市場申報價格上、下限分別建議為 800 元 / 兆瓦時和 - 200 元 / 兆瓦時,市場出清價格上、下限分別建議為 1200 元 / 兆瓦時和 - 200 元 / 兆瓦時,此次“負電價”在政策規定范圍之內。
從行業影響來看,由于浙江電力市場中,中長期合約占比較高,“負電價”的實際影響有限,基本未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但“負電價”的出現意義重大,它體現了市場的有效運行,傳遞了供需和價格信號,能夠指引電源的合理投資,引導負荷的削峰填谷。
對于光伏行業而言,浙江“負電價”現象的出現值得深思。近年來,浙江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長迅速,其中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占比較大?!柏撾妰r”的出現,反映出在特定時段新能源發電供大于求的情況,這也意味著光伏項目面臨著消納和電價等方面的挑戰。
未來,光伏行業需更加注重與儲能等技術的結合,提高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和靈活性,以應對類似情況。同時,光伏企業也應提升自身的市場預判和風險管理能力,在市場化交易中謀求更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