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能源局舉行發布會,介紹“以改革賦能發展 高質量構建吉林特色新型能源體系”有關情況。其中提出:將全力推進我省新型儲能規?;?、市場化、高質量發展,針對吉林省高寒地區、高比例新能源的特點,圍繞新能源基地外送和就地消納需求,以“極大、極小、極長、極短”的“四極”模式重點推進我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
會上,吉林省能源局局長趙彥峰就“推動新能源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吉林省有哪些創新舉措”的問題進行了介紹:
近年來,在實現“雙碳”目標大背景下,吉林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越走越寬闊。省委將“創新機制推動新能源發展”列為重點改革專項之一,我們深感責任在肩、使命光榮。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聚焦聚力“創新”、全力實現“跨越”。
一是在政策層面,不斷優化政策、創新模式。
縱深構建全省新能源產業政策體系,圍繞適應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不斷優化政策供給,超前謀劃“十五五”新能源領域系列規劃研究,做細做實氫能、儲能、虛擬電廠等領域實施方案。深化“綠電+消納”模式創新,繼續下放“綠電+消納”指標分配權,充分激發地方主觀能動性,自帶負荷從“一對一”衍生為多負荷打捆,實現多種負荷柔性互補,自帶負荷可與新能源直供相結合,破解新能源發電波動的局限性。探索發展路徑,因地制宜打造以高比例自消納為特點的區域性“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有序開展老舊風機改造升級,探尋與“綠電+消納”的融合路徑。
二是在產業層面,積極搶抓賽道、促進融合。
延伸氫儲產業應用新場景,推進“風光電氫儲”深度融合,推動氫儲應用實現突破。在綠氫化工園區方面,省市(縣)聯動推動園區建設,帶動更多適用綠電綠氫的項目落地。在氫能儲運方面,積極打通東北地區綠氫化工產品外送通道。在儲能規模化布局應用方面,推進首批集中式共享儲能示范項目建設。在虛擬電場試點建設方面,持續完善運營模式和市場機制,試點打造示范項目。
三是在項目層面,持續加強謀劃、夯實項目。
實施一批規模大、效益優、電網友好的項目,推動新能源開發向多能互補、產業協同、源網互濟轉變,不斷提高產業發展“質效”。加快推動增量配電網產業園區、綠氫化工產業園區、綠電園區等建設,以園區承載新能源規?;_發和就地轉化;加快建設大電網,推進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送出工程建設,完善區域骨干網架,推動主網架構從“兩橫兩縱”變為“四橫四縱”;加快實施儲能提升工程,發展新型儲能項目,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深入布局充換電基礎項目;加快推動吉電入京工程,打通新能源消納新通道。
吉林省能源局副局長張慧星對吉林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回答:
新型儲能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國內能源新業態、搶占國際戰略新高地的“黃金賽道”。
2024年,省能源局積極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搶先布局新型儲能發展新賽道,一手抓頂層設計,一手抓產業布局,我省新型儲能產業已逐步呈現出統籌規劃、規范引導、多元發展的新發展格局,強勁賦能了吉林特色的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在政策方面,我們制定出臺了《吉林省新型儲能建設實施方案》《吉林省新型儲能電站推薦布局方案》《關于促進吉林省用戶側儲能設施建設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積極構建新型儲能發展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在儲能裝備制造方面,全省儲能電池年產能總計達到2.9吉瓦時,電池材料年產能超17萬噸。在全氟離子膜、鋰電池負極材料、鉛碳電池等領域優勢較為突出。目前,我省新型儲能涵蓋了磷酸鐵鋰、全釩液流等多種技術路線。特別是2024年12月24日,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乾安玉字儲能電站、長春富國儲能電站正式投運,填補了國內嚴寒地區規?;滦蛢δ茈娬窘ㄔO及應用的空白,標志著吉林省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下一步,省能源局將全力推進我省新型儲能規?;⑹袌龌?、高質量發展,針對吉林省高寒地區、高比例新能源的特點,圍繞新能源基地外送和就地消納需求,以“極大、極小、極長、極短”的“四極”模式重點推進我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一是加快建設單體大容量共享儲能電站,在關鍵電網節點更好地發揮系統支撐調節作用;二是發展小規模的用戶側分布式儲能,優化電力消費模式,挖掘負荷側調節潛力;三是探索長時全釩液流、壓縮空氣、重力儲能、氫儲能等技術,實現長周期的電力存儲和調節;四是推進短時高頻飛輪儲能技術應用,保障電力系統頻率穩定,積極構建新能源與新型儲能協同共進的循環發展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