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中國電建投資或承建的一批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成功,其中包括風光大基地、光儲電站、新能源基地、漁光互補等,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整理如下:
新疆哈密900兆瓦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日前,新疆哈密綜合能源示范項目900兆瓦光伏項目順利并網發電。
該項目位于哈密市伊州區西山鄉境內,其交通優勢顯著,項目一體化規劃用地約24749.91畝。900兆瓦光伏被分為700兆瓦和200兆瓦,分別接入新建的220千伏升壓匯集站和110千伏升壓站。作為國家“三北”工程三大戰役和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設重點項目,以及“十四五”哈密220千伏電網雙環網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投運后,其效益顯著。能有效滿足當地的能源需求,減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為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對維護生態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基地首批風光基地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12月24日,由水電十四局設計承建的富民縣羅免老干山光伏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標志著我國“十四五”規劃的9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基地首批風光基地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項目全容量并網后,年均發電量可達36億千瓦時,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4萬噸,可有效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項目的投產,標志著金沙江下游“風光水儲”一體化國家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云南側)整體建設向前邁進了關鍵性的一步,也為今年迎峰度冬能源保障增添了一份光伏新力量。
金沙江下游“風光水儲”一體化國家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位于金沙江下游干流未開發利用的干熱河谷地段,是全國首批1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之一,被國家能源局納入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清單,與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巨型水電站(裝機容量共計4646萬千瓦)共同形成全球最大的沿江清潔能源走廊。
西南最大構網型光儲電站并網發電
近日,中國電建承建的西南最大構網型光儲電站甘丹康桑120兆瓦光伏儲能項目并網發電,將為當地送去清潔穩定的綠色電能。
甘丹康桑120兆瓦光伏儲能項目位于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是國家能源局、西藏自治區政府督辦的西藏地區今冬明春電力保供項目。項目模式為牧光互補,包含120兆瓦光伏電站和20%“4小時構網型”儲能設施,投運后可實現板上發電、板下放牧,為當地居民提供綠色增收新渠道的同時,有效解決了高原地區電網調峰難題。
中國電建所屬西北院勘察設計,水電九局負責項目光伏場區的施工建設,水電七局以EPC總承包模式負責該項目的輸變電工程建設,新建線路全長17.4公里。其中,220千伏儲能升壓站占地面積73畝,是目前西藏海拔最高的220千伏儲能升壓匯集站、發電企業同電壓等級規模最大儲能升壓站。
項目投產后,年均發電量約2.1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5.0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72萬噸,可滿足那曲市30萬城鄉居民用電需求,有效緩解冬季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對保障那曲民生用電供應、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華能納古光伏發電項目(一期)項目并網發電
12月24日,由中國電建中南院設計、水電十四局施工的世界海拔最高的華能納古光伏發電項目(一期)項目并網發電,為超高海拔地區新能源建設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華能納古光伏發電項目(一期)項目廠址高程在4800米—5243米之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光伏項目。(一期)項目占地面積達1900畝,相當于177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總額定容量為10萬千瓦。建設有32個光伏陣列區,安裝約20萬塊雙面雙波光伏組件,總裝機規模達10萬千瓦。光伏電站的電能通過5回35千伏集電線路電纜匯集至110千伏升壓站,線路單線最長19.2千米。
項目具有“四極三大三無”的特點,即海拔極高、氣候極寒、場址周邊自然環境極惡劣、無霜期極短;施工難度大、職業健康安全挑戰大、管理跨度大;施工無先例——國內無冰磧石礫區域光伏施工先例、技術無參考——超高海拔極短無霜期光伏施工技術空白、地理無人區——周邊10千米半徑內僅110千伏升壓站旁有拖龍小組。
貴州大方羊場光伏發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12月18日,由水電十四局承建的貴州華電大方羊場90兆瓦農業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跑出了南方山地復雜地貌集中式光伏項目當年開工、當年全容量投產的“追光速度”。
項目位于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總裝機規模90兆瓦,占地面積2000余畝,包含光伏場區和集電線路、110千伏升壓站、110千伏送出線路,共設有23個方陣,安裝光伏組件210366塊、光伏支架8090組。
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導工程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首次并網一次成功
12月16日,山東電建三公司承建的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新能源基地先導工程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首次并網一次成功,為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項目是內蒙古能源集團2024年開工建設的200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中首個并網成功的項目,達成了蒙能集團當年核準、當年開工、當年并網發電的既定目標,項目投產后將為內蒙古能源集團高質量發展、自治區能源結構優化升級貢獻新能源力量,為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在全國“碳達峰”進程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福建單體最大海上灘涂漁光互補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12月15日,由山東電建一公司承建的創能涵江10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EPC項目成功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創能涵江10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三江口鎮管轄海域,利用現有灘涂建設光伏電站,建設容量為100兆瓦,光伏廠區占地面積約1670多畝,致力于打造集光伏發電、現代高效漁業養殖、生態旅游等于一體的“漁光互補”示范項目。項目全容量投產后,年均發電量可達1.2億度,每年可節約標煤約4.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5.4噸,為海洋經濟與綠色能源的融合發展樹立了典范,對福建省改善能源結構、保障電力安全供應、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陜西隴縣麥棗100兆瓦光伏電站全容量并網
12月12日,電建新能源公司投資建設、西北院總承包的陜西隴縣麥棗1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該項目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隴縣城關鎮境內,總裝機為100兆瓦,建設一座110千伏升壓站,運行期內的25年平均發電量為14115.4萬千瓦時,投運每年可節約標煤4.31萬噸,相應每年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約12.97萬噸,一氧化碳約11.34噸,二氧化氮約498.50噸,煙塵583.45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將有效改善當地大氣環境。
該項目場址地勢以山區梯田為主,起伏較大,地形復雜多變,現場施工最大坡度達55度。為安全高效組織建設,項目采用柔性大跨度支架技術,該技術具有跨越空間大、綜合成本低、節約建設用地等優點,對復雜場地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靈活性。項目占地2302畝,相較同規模固定支架項目節約土地約1500畝,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光伏行業大力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項目柔性大跨越支架最大跨度406米,為全國山地光伏項目之最。
河北圍場“風光儲氫熱一體化”項目(光伏200兆瓦)全容量投產
近日,重慶工程公司承建的河北圍場“風光儲氫熱一體化”項目(光伏200兆瓦)全容量投產。
該項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內,是河北承德市百萬清潔能源基地建設重點項目。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00兆瓦,新建一座1×200兆伏安的220千伏升壓站,配置儲能30兆瓦/60兆瓦時,光伏區建設66個方陣,由55個3.15兆瓦方陣、9個2.5兆瓦方陣、2個2兆瓦方陣組成。
據悉,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為3.25億度清潔電力,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7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約0.42萬噸,節約水資源129萬噸。項目的投產為打造河北省區域風、光、儲綜合利用全產業鏈條,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等提供了有利保障。
河北中合尚義600兆瓦光伏項目順利并網發電
11月30日,隨著水電四局參建的中合尚義600兆瓦光伏項目順利并網發電,標志著河北省風電光伏并網裝機突破1億千瓦。
中合尚義600兆瓦光伏項目位于尚義縣大青溝鎮和大營盤鄉,光伏區總占地面積約18110畝,采用“草光互補”復合模式建設。項目建設規模600兆瓦,新建220千伏升壓站一座。光伏區產生電能通過35千伏集電線路輸送至升壓站匯集側。
自2023年8月項目開工建設以來,水電四局項目部采取專人專責、責任到人等措施,由專人按片區負責項目的生產工作,過程中嚴格把控工程建設質量,為全速推進項目并網積極創造條件。
據悉,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9.76億度,按照傳統火電測算測算,項目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9.45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0.87萬噸。由于項目采用復合模式建設,提升了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為后續相關產業發展預留了空間,同時光伏場區可對草地植被形成有效保護,是復合型光伏項目與草地修復保護、產業發展、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的典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