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2024中國氫能百人論壇——氫能嘉年華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100人論壇 HEC100主辦,氫能觀察、新能智庫承辦。中國氫能100人論壇秘書長、世紀新能源網主編張松致辭。
會議聚焦氫氣制儲運、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配件、測試與安全、裝備制造、產業金融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政策、投資等方面等產業痛點,現場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交流。
2024氫能安全標準回顧及風險防范建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靳殷實回顧了2024年氫能安全標準實施情況,并對氫氣安全風險防范提出建議。他表示,氫的安全保障是氫能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也是涉氫企業生存的前提。要避免氫氣事故、需要從設計、制造、運營管理各個方面入手。首先從工藝上保證氫不泄露,如已泄露,是否能夠及時檢測并組織;在泄露后保證人群不聚集、杜絕火源、靜電等,讓氫氣產生火災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綠電場景下電解槽的發展方向
江蘇雙良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主任工程師兼研發經理張羽分享了綠電場景下電解槽的發展方向。他表示,目前國內電解槽的成本僅30%是設備費用,其余70%為電費,且堿性電解槽面臨系統復雜性高、風險集中、效率不均等問題。為降低成本,電解槽要向高電流密度、大型化方向發展。雙良2000Nm3/h電解槽具備更低的設備初投資及維護成本、更低的電解槽廠房占地以及更低的電耗、體積和重量,在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方面都有較強的優勢。
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氫供電系統解決方案
北京英博新能源有限公司產品經理李楊波表示,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的擴大,電力系統呈現“雙高”的特性,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挑戰。從影響出發,制氫系統需要攻克的問題有供電穩定問題、源荷平衡問題以及系統控制問題。對此,李楊波介紹可再生能源制氫解決方案并介紹了IGBT制氫電源的優勢:一是電網適應性強、二是動態電網支撐能力好、三是點電能質量好、四是可以實現振蕩抑制、五是動態響應速度快。
光伏制氫產業發展及展望光儲氫一體化協同發展:能源轉型的破局之道
江蘇天合元氫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王斌斌表示,LOCH是綠氫產業發展進程的核心指標。“光儲氫”一體化,是能源轉型的破局之道,可使制氫成本下降50%以上,光與儲的結合可以進行短時、就地消納,有效解決清潔電源與用電之間的時間差異問題,氫能則可以實現長時、跨區域儲能,解決清潔能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匹配問題。王斌斌介紹,天合元氫一體化解決方案,可以最大化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制氫設備小時數。
2024年甲醇市場總結以及2025年展望
中信建投期貨有限公司能源化工事業部研究院劉書源總結了2024年的甲醇市場。他表示,2024年甲醇市場波動較大,綠色甲醇需求前景廣闊。但當前綠醇成本較高,商業化路線并不明確。但國內目前已有綠醇項目,如中國GRI河南項目、中國斯爾邦項目等。在應用方面,劉書源介紹,船用甲醇燃料發展前景廣闊,已有多國港口進行加注,車用甲醇燃料增速較慢,可替代性較強。在應用端的推動下,預計到2025年全球甲醇投產將達到1325萬噸,產能達到1.89億噸,同比增加8%。
高效液氫關鍵技術及中國液氫裝備發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謝秀娟分享了國內液氫裝備發展情況以及高校液氫關鍵技術。她表示,液氫整體產業鏈為:氫氣液化、暫時存儲、再通過液氫罐車配送至用氫終端。高效液氫關鍵技術具有功率大、重載荷、系統復雜、智能控制的特點。目前,我國首臺民用液氫罐車已研制成功。謝秀娟預測,到2025年,國內將出現高壓氣氫儲運、液氫儲運和管道儲運等多種氫氣儲運形式并存的局面。
可再生能源制氫耦合綠色天然氣的發展前景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北電力設計院高級工程師田江南分享了可再生能源制氫耦合綠色天然氣的發展前景。他表示,目前氫氨醇油項目的在工藝、經濟性以及應用上存在痛點。如氨燃料難以實現持續穩定燃燒、甲醇具有一定毒性等。而在在城鎮天然氣中加入氫氣比例小于23%時,熱值、華白數、燃燒速度指數滿足城鎮燃氣分類中12T基準氣的相關技術要求,滿足燃具互換性。但目前來看,綠色天然氣的價格是灰色天然氣的3-4倍左右。
低壓固態儲氫技術及其應用
包頭中科軒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星宇分析了氫能在國內的發展現狀,并聚焦于氫能產業鏈中的氫儲運關鍵問題,介紹了固態儲氫技術原理及應用場景。他表示,固態儲氫作為一種新型的“氫儲運”技術,具有低壓、低成本、高儲氫密度的特點,有助于解決氫儲運的痛點問題,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可應用于兩輪車、叉車、礦用卡車、應急電源車、大型風光氫儲能、戶用氫儲能等多個場景。
堿性電解水制氫商用電極開發及應用現狀
保時來新材料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博分享了堿性電解水制氫商用電解開發及應用現狀。目前槽體漏液、性能衰減快、核心零部件壽命短、氫氧互串、運行符合帶寬窄是大型堿性制氫設備的典型痛點。而對于電極來說,目前電極存在使用壽命不及預期、有運行溶解脫落、電流密度衰減、堿液變色、流道堵塞等問題。保時來聚焦于雷尼鎳粉體開發、電極工藝研發以及材料表面研究等,致力于開發成本低、性能高的電極產品。
氫能發展形勢及發展路徑展望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姜海介紹了氫能發展形式并展望了氫能未來的發展路徑。他表示,從全球范圍看,受國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國際格局動蕩、極端氣候頻發、新一輪技術革命等影響,全球能源發展呈現新特點。從國內看,全球能源對抗導致中國化石能源進口成本持續增加,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然選擇。氫基能源可在源網荷儲四方面與電力系統深度融合,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向,同時氫能也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和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單槽600標方PEM電解槽關鍵技術開發與展望
北京氫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蔡威分享了單槽600標方PEM電解槽關鍵技術開發與展望。她表示,造價高、單槽規模小是PEM制氫的主要痛點。單槽600標方的PEM電解槽的核心產品是低貴金屬陰陽極催化劑、梯度化膜電極,成本大幅下降。其高安全超低泄露率電解槽0.01%,遠低于國標0.5%。PEM電解槽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大電流密度、大功率、高效率、耐高壓以及高差壓,并在綠色煉化、鋼鐵冶煉、化學品制備方面應用有所提升。
以甲醇經濟驅動清潔能源消納,踐行國家“雙碳”戰略
北京能源協會理事、太原中新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盧欣彤表示,清潔能源消納是一項全球性的挑戰,而甲醇是清潔能源消納的重要解決方案。太原中新動力目前甲醇產品有甲醇發動機、甲醇增程器、甲醇發電機組、甲醇熱泵等。產品應用廣泛,精準匹配用戶需求,且經濟性好、可靠性高,依托于國家的“雙碳”戰略,更好地實現甲醇經濟。
2024中國電解槽市場總結及2025年展望
《氫能觀察》助理分析師張贏對2024年中國電解槽市場進行了總結,并展望了2025年的電解槽市場。她表示,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國內公開綠氫招標項目有22個,合計招標量達到1.8GW,中標規模超1.5GW,其中技術路線為堿性電解水的為20個,包含PEM電解水的為3個。目前國內仍以堿性電解槽為主,出貨量占比高達97%。據預測,到2025年,堿性電解槽產能將進一步提升,有望超過65GW。
氫能產業發展已到關鍵期,在此背景之下,更需要各位行業同仁攜手共進,共同推動我國氫能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