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產業鏈的周期性波動中,2024年的冬季顯得格外嚴酷,各光伏企業紛紛探尋各自的“御寒”之道。部分企業深陷價格戰泥潭,試圖通過低價策略搶占市場份額,然而這種做法不僅侵蝕了自身利益,更將整個光伏產業鏈推向了惡性循環的境地。相比之下,另一些企業則選擇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其中BC技術便是這一戰略的典型代表。
過去幾年,光伏領域關于BC和TOPCon技術優劣的爭論不斷。多數人看好容易實現的TOPCon技術,其產能得以迅猛發展。隆基和愛旭卻低調堅持BC技術路線,默默耕耘并加大研發投入,這引來了諸多質疑嘲諷,負面情緒蔓延到二級市場,給企業帶來不小的壓力。
但隆基和愛旭并未因外界壓力放棄。BC技術在多方面不斷取得成果,從小眾技術發展成行業重點發力方向。
TOPCon企業跟進BC、大型集采首現BC組件、BC產品供不應求,一個個利好信號,無疑是BC技術發展前景的最好背書。
實現單結晶硅電池極限效率
BC是繞不開的必經之路
自晶硅電池這一革命性產品問世以來,光伏產業鏈便踏上了不斷追求技術突破與效率極限的征途,持續向著單結晶硅電池所能達到的29.43%的理論極限效率發起挑戰。
在光伏技術的演進歷程中,BSF(常規鋁背場)技術作為早期的代表,為光伏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后,PERC(鈍化發射極和背面接觸)技術的出現,更是將光伏電池的效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兩項技術的迭代升級,不僅推動了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后續的技術創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光伏產業來到技術分岔的十字路口。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HJT(異質結)、BC(如隆基的HPBC等高效電池技術)以及鈣鈦礦等新型電池技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光伏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可能。
其中,最具爭議的,則要數BC與TOPCon。
TOPCon的產線建設/改造成本更具性價比,技術實現難度也相對較低。而BC技術因成本和技術難度等原因,一直被詬病,陣營人丁稀少。其中隆基與愛旭作為BC技術的領軍企業,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孤軍奮戰。
其實,這并不是執念,而是源自他們對BC技術前景的看好和對自身研發能力的篤定。
2021年,隆基率先實現TOPCon電池轉換效率25.21%的世界紀錄,此后2年達到25.41%,僅提升0.2%,技術瓶頸無法實現重大突破。這也是為什么隆基此后宣布全面轉向BC技術路線的原因。
2024年12月3日,“向新而行 BC共生”——BC領袖對話如約而至。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光伏專委會秘書長呂芳主持,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作為嘉賓,四方坐而論道、共話BC。BC大佬聚首,在業界“一石激起千層浪”。
鐘寶申表示:BC電池轉換效率的理論極限可以達到29.1%,更接近單結晶硅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值。
沈文忠表示:“從去年下半年,我們可以看到TOPCon技術的LECO(激光輔助燒結)技術應用之后,TOPCon效率進步非???,但這半年以來進步非常慢。慢的原因唯一的要點就是要做雙面的鈍化技術,難度很大,挑戰也很大,要做圖形化?!?/p>
隨著TOPCon越來越接近技術路線極限,增效乏力,TOPCon這條路,越發難走。
相反,BC技術卻迭代不斷。
BC技術不僅天潢貴胄,還是名副其實的“養成系”選手:在轉換效率不斷提升的同時,還在安全性方面有著相當優異的表現,從單面到雙面,從P型到N型,不斷迭代,表現出更優秀的成長性。
陳剛表示:“只要技術達到成熟,它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成本一定是最低的。如果按照人的年齡來描述BC技術,我認為BC現在處在6歲年齡,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它的高潛力成長過程,它的成長極限與單結晶硅電池的理論效率值最為接近的。”
不難看出,想要接近單結晶硅電池的理論效率值,BC技術是必選路線。
隨著BC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推廣,前景一片向好的BC技術,也得到了眾多企業的關注,開始進行研發投入。
當下,市場端也對BC組件拋出橄欖枝,BC雖像一個6歲的孩子,但已經顯現出驚人的天賦和潛力,顯露出王者風范。
TOPCon企業相繼“攤牌”
BC群越來越熱鬧
一直以來,BC技術都是以小眾姿態自處于中國光伏舞臺。在全行業繞開BC,投入更容易變現的TOPCon懷抱時,隆基、愛旭卻早在2016年、2017年便集中研發火力,向BC技術這一高峰發起挑戰。
盡管一度被貼上“豪賭”的標簽,但實際上,這是一場與賭博無關,卻與前瞻眼光、戰略策略、差異化競爭以及產業情懷緊密相連的“長期主義”布局。
在長達七年的BC攻堅戰中,巨額研發投入、技術難關,也沒有阻擋兩家企業的前行之路。隆基和愛旭好似約定好了一般,不為外界所擾,埋頭并進,頗有“各自努力、頂峰相見”的惺惺相惜。
2023年,隆基與愛旭的HPBC、ABC電池相繼面市,卻受到市場的冷眼旁觀,還有質疑,甚至嘲諷。
時間來到2024年,TOPCon與BC的優劣爭論還在持續……
2024年3月28日,隆基正式對外發布泰睿硅片產品,并宣布完成大量研發和系統專利布局,做好了全面生產的準備。
2024年5月7日,西班牙馬德里,?Hi-MO?9組件發布上市,這塊采用泰睿硅片的N型組件,推動HPBC技術迭代至HPBC2.0時代。
2024年10月11日,隆基發布基于HPBC2.0技術平臺的全新分布式組件Hi-MO X10。
愛旭也在同步推進著ABC普及的腳步。
最近,光伏圈盛傳:某TOPCon的“死忠粉”正式宣布進入BC領域,引發熱議。
其實,此事件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此前,2024年6月份的SNEC展會上,各光伏企業就已經釋放出一個非比尋常的訊號。
世紀新能源網在巡訪組件場館時發現,BC小分隊并不是只有隆基與愛旭兩個孤勇者,而是有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開始“攤牌”,展示其BC技術研究成果。
天合光能的THBC組件,正泰新能的ZBC電池片,日托光伏的MBC組件,金石能源的第二代HBC產品、黃河公司的TBC電池片及組件……
截至目前,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開始明確表示,BC技術將是其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據世紀新能源網不完全統計,整理出部分擁有BC技術光伏企業的名單。
這份名單,幾乎覆蓋了全部一體化頭部企業。
再細細觀察,就會發現無論企業如何命名自己的BC技術,絕大多數技術路線都指向TBC。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份名單中,絕大部分企業都是重倉TOPCon產能的忠實擁躉。
既然BC技術擁有這么多優勢,為什么一眾頭部企業此前均將主流技術鎖定在TOPCon呢?
“組件五虎”中的一員,曾在2024年11月道出實情:“公司認為,TOPCon電池技術目前性價比最高,適用各類應用場景。盡管BC技術在正面發電效率上有優勢,但成本較高,雙面率低,較適用于屋頂電站類的細分應用場景。”
不錯,作為40年前就已誕生的技術,BC技術之所以遲遲沒有量產推向市場的主要原因在于無法做到優秀的成本控制和無法解決量產中的一些技術難題。
而成本控制和技術攻堅則受到生產流程優化、技術創新、設備升級、能源節約、質量管控以及供應鏈協作等多方面的影響。其中,技術創新和供應鏈協作起到關鍵性作用。
強大的技術創新可以推動設備升級、提高良品率、減少能源支出并降低人力成本。而技術創新則取決于企業整體的研發投入和研發實力。
創立至今,隆基用于技術創新的投入,一直領軍行業。隆基官網顯示,僅2023年,隆基的研發投入就達到驚人的77.21億元。這也解釋了,為什么HPBC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就迭代至HPBC 2.0。其采用的泰睿硅片更是以電阻集中度高的特性,令產出晶棒頭尾電阻率比值從3倍縮減至1.5倍以內。因此帶來的高效檔位電池數量提高,也成為了重要的降本手段之一。
隆基的供應鏈協作同樣可圈可點。隆基的企業魅力之一,就是差異化競爭與供應鏈培育。
在2024年7月3日的全球分布式研發中心啟用儀式暨合作伙伴共創大會上,來自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優秀企業匯聚一堂,覆蓋了光伏產業鏈的材料、設備等上游環節。隆基秉持技術共進、成果共享的理念,使得越來越多的產業鏈環節加入BC生態圈。這種協同作戰的方式極大地縮短了BC的降本和普及之路,也孕育出一個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在BC生態圈的共同努力下,BC技術迎來了重要轉折點,由刻板印象中的分布式專用,華麗轉向為分布式、集中式全能選手。
BC組件首次現身集采
1GW標段釋放認可信號
對于BC技術路線而言,2024年影響最大的事情,莫過于BC組件首次“名正言順”出現在集采名單上。
2024年8月15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組件(第二批)框架協議采購項目正式公開招標,采購總容量為15GW。
具有歷史意義的是,本次招標首次將BC組件列入集采標段中,引起了極大關注。
本次集采項目劃分為三個標段,分別對應著N型雙面雙玻組件、異質結HJT組件以及BC組件。其中,標段三為BC組件,其規模達到了1GW。
相關投標要求顯示,BC組件制造商不僅需要通過有關認證,并且投標人2021年1月1日至今的累計簽約總容量不少于2GW。
BC組件首次進入集采,意味著BC組件不僅在分布式場景具有競爭優勢,而且已經正式進入集中式場景。對于集中式電站而言,在規劃面積下,能夠擺放的組件數量固定,如何在組件數量固定的情況下實現更多發電,則是業主最為關心的問題。
組件高效率、低衰減、長期可靠性是集中式電站業主必須考量的重要性能指標。顯然,隆基BC組件以過硬的質量,滿足了集中式電站業主這些方面的需求,得到了集中式電站業主對于BC組件的關注和認可。
2024年11月11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光伏組件(第二批)框架協議采購項目招標中標候選人名單。不出所料,隆基不僅出現在名單,而且一舉雙魁:拿下第1標段、第3標段共計14.5GW,均為第一中標人。
據了解,本次集采三個標段中,共有14家組件企業進入中標候選人名單,分別是:隆基綠能、華晟新能源、華耀光電、東方日升、晶澳太陽能、華陽集團、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太陽能、協鑫集成、一道新能、英利能源、潤海新能源、正泰新能。
12月3日,四川蜀道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光伏組件框架協議采購項目發布,預估采購總容量為2.6GW,框架協議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0日。標段2為BC組件,預計采購0.5GW,占總量19.23%。
不難看出,BC組件將成為未來集采中的??停袌稣加新蔬€會不斷提升。
2024年12月5日,隆基官方公眾號發布信息:由西安經開區企業隆基綠能精心打造的全國首座HPBC 2.0分布式光伏電站成功并網。該項目位于黑龍江省伊春市的龍飛木制品廠,裝機容量達到2.2MW,采用了隆基綠能行業領先的HPBC 2.0雙玻光伏組件,每塊組件功率高達630W,預計年發電量可達320萬度。該電站不僅為龍飛木制品廠提供了穩定的電力支持,還預計每年能帶來120萬元的售電收益,經濟效益顯著。
該電站的順利建成,不僅彰顯了HPBC 2.0產品的技術優勢,更預示著其在工商業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為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HPBC組件供不應求
隆基內部開始“爭產能”
從市場反饋來看,隆基HPBC二代產品上市后,訂單紛至。如此市場反應,本在意料之中,但其勢之猛卻超乎了隆基的預期。
隆基三季報顯示,2024年前三個季度,隆基BC組件出貨量就達到了13.77GW。需求大、不愁賣,是當下隆基BC組件的真實寫照。
董事長鐘寶申近日曾坦言:當下困擾隆基的問題是HPBC2.0產能無法滿足遠超產能的訂單量,隆基分布式、集中式兩個事業群,為了完成各自的超產能訂單,只能“爭搶”隆基內部生產排期。
在隆基的規劃中,到2025年底,BC電池產能將達70GW,其中HPBC 2.0產能約50GW。2026年底前,所有產能將全部BC化,屆時BC產能將達到100GW。
2024年10月8日,隆基的“老伙伴”帝爾激光披露了日常經營重大合同的公告,涉及高達12.29億元的訂單,而這筆訂單占據了其2023年度經審計主營業務收入的76.36%。但是,帝爾激光并沒有透露客戶身份。
2024年10月9日晚,帝爾激光在投資者交流活動中透露:該客戶為行業頭部公司(包括受其同一控制下的相關主體),合同標的是適用于全新XBC(背接觸)電池的新激光工藝,具體內容為激光設備及改造,比起前期BC工藝,單 GW 價值量是有較大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采用 N 型 BC 工藝,激光應用更復雜且使用更高精尖的激光源,使得整體單 GW 的價值量更高。
結合 “改造”“N型BC”等字眼,該隱秘大客戶直接指向隆基HPBC1.0向HPBC2.0迭代的需求。不難看出,隆基正在向著預期的產能計劃快步邁進。
BC大勢已成。
對于某些擅于“搬運”研究成果的企業而言,可能會認為:既然BC的“復刻”大勢業已成熟,抄就完了!
但是,這次的“抄襲”不會如從前那般簡單。
技術“抄襲”者
這次將面對BC“硬茬”
知識產權保護層面,一直是技術研發遙遙領先的頭部企業心里永遠的痛。
在巨額的研發投入之后,耗時多年,才攻克了某種技術路線的技術難關,在研發企業手握成果,完成產品推廣時,一些以抄襲為生存手段的企業,開始抄近路,夸張到只需要購買一套相關設備、再從研發企業挖幾個關鍵人物就能迅速掌握入場券,加入市場競爭。而由于缺乏技術創新能力,這類企業的“競爭力”主要來自最為行業不齒的價格戰。結果往往是,不需要攤薄研發成本的抄襲者,盡管降價競爭,也能保證盈利,反觀原創企業,支付了巨額的投資成本和沉沒成本,卻未能獲得對等的收益。長此以往,創新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勢必導致“劣幣驅逐良幣”、行業秩序被徹底破壞。
此舉無異于:前人栽樹,后人不光要乘涼,還把樹枝給砍了個精光。
在這方面,隆基是有前車之鑒的。在單多晶的路線選擇上,隆基選擇了當時不被看好的單晶并堅定地走下去,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早期的技術發展過程中,由于專利布局的不足,使得一些后進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抄襲和模仿隆基的技術,從而加入市場競爭。
之后,隆基在PERC技術上的創新也遇到了類似的挑戰。PERC技術作為當時光伏行業的高端技術,被隆基等領先企業所掌握。同樣由于專利保護的不足,一些后進企業通過購買設備和相關技術資料,快速掌握了PERC技術的生產工藝,準入門檻被大幅拉低。當下鋪天蓋地的TOPCon產能,也是因為缺少專利層面的壁壘,致使整個產業鏈都掉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
多年之后,隆基等企業領軍的BC技術,再次迎來了抄襲挑戰。這一次,隆基則做好了準備。
鐘寶申在公開場合曾表示:泰睿硅片其實早就研發出來了,之所以在2024年3月28日才發布,主要原因是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專利布局。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隆基已累計獲得各類已授權專利3166項,擁有BC技術專利數量近200項。同期,愛旭也取得223項與ABC有關的專利。
不難看出,BC領軍者的專利布局,將大大延緩行業間的核心技術擴散和拉長其他廠商掌握并量產N型BC技術的時間周期,有效構建了技術壁壘。
鐘寶申表示:“現在,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隆基一方面會積極維護自身權利,另一方面也會開放地和大家合作。但合作是建立在尊重知識產權的這個法律層面的基礎之上的,我們希望BC技術的發展能夠變得有序有規則,大家獲得知識產權的方式應該符合商業準則,符合法律要求, 這樣才能使這個產業能夠健康、可持續向前發展。對于BC產品來講,我們完全有能力在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下,進行全球化產品的推廣?!?/p>
這一次,那些習慣抄襲的企業,注定要遇到硬茬。以往“酣暢淋漓”、成本幾乎為零的抄襲體驗,恐怕會演變成一場場法律訴訟,并且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開路先鋒,值得被尊敬
期盼中國光伏產業,涌現出更多開路先鋒般的企業。以科研為矛,在各自選定的發展路徑上精耕細作,差異競爭、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業態。
唯有如此,中國光伏產業鏈方能繼續在全球舞臺上屹立不倒,以其作為戰略資源的核心地位,為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添磚加瓦,為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不竭動力,更為綠色地球的宏偉愿景貢獻力量。同時,這也是我們擺脫同質化競爭泥潭,邁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BC戰線,無銀化、雙面率、抗遮擋、抗隱裂等攔路虎,一個個被隆基攻克。這些領先,對于其他企業而言,則意味著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行文至此,關于BC、TOPCon的爭論,也該畫上一個句號了。
而BC技術,則會成為隆基們穿越周期的利器,一路披荊斬棘,重回巔峰。
而這,才是大國應有之風貌與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