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能源需求的持續攀升及能源結構的不斷轉型,儲能技術在電力體系中的作用愈發凸顯。其中,削峰填谷作為儲能技術的核心應用場景之一,對于增強電力系統的穩定性、提升其可靠性以及優化經濟成本方面,展現出了非凡的價值與重要性。
一
綠電的平衡藝術
削峰填谷作為一種電力調控手段,其核心目的在于平衡電力的供應與需求,從而提升電力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具體而言,該策略包括兩個關鍵動作:一是在電力需求處于高峰時段時,通過適當減少用電負荷來“削峰”;二是在電力需求較低的低谷時段,則通過增加電力消耗或采取儲能措施來“填谷”。這樣,既能有效緩解高峰時段的供電壓力,又能充分利用低谷時段的富余電力,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在夏季白天,由于大量使用空調等制冷設備,電力負荷會急劇增加,形成負荷高峰時段,即“峰”。而當夜幕降臨,用電需求則顯著減少,進入負荷低谷時段,即“谷”。此時,利用儲能系統在夜間將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并在白天電力需求高峰時釋放這些電能,這一過程便實現了削峰填谷的目標。
二
削峰填谷的好處
1.提高電力系統穩定性
當電力系統中的峰谷差異過大時,會引發電壓和頻率的波動,這不僅會降低供電質量,還可能對電力設備的安全運行構成威脅。削峰填谷策略的應用能夠有效平緩負荷曲線,從而減少這種波動,顯著增強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具體來說,在用電高峰時段,若大量設備同時運行,電網電壓可能會因此下降,進而影響到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而削峰填谷通過合理調配用電負荷,將其分散到不同時段,能夠有效避免這種電壓下降的情況,確保電網的穩定運行。
2.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因其間歇性和波動性,其發電高峰可能與用電負荷不完全匹配,導致部分能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而浪費。削峰填谷策略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它能夠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過剩時,將這些多余的能源儲存起來,并在后續需要時釋放,從而顯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例,在白天陽光充足時,其發電量往往較高,但此時的用電負荷可能并未達到峰值。通過運用儲能技術實施削峰填谷,我們可以將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然后在夜間或用電高峰時段釋放使用,這樣便能更好地實現能源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匹配。
3.提升經濟效益
儲能系統是實現電力價值最大化的直接途徑之一,其核心策略在于利用峰谷電價差異進行套利。當電網處于負荷低谷時段,儲能系統會利用相對低廉的谷電價對電池進行充電;而當電網進入負荷高峰時段,儲能電池則向電網或用戶供電,以此實現峰值負荷的有效轉移。通過這種方式,能從峰谷電價差異中直接獲取經濟收益,為儲能系統的投資運營帶來可觀的回報。
以江蘇為例,在兩充兩放下日間峰谷差價可達1.3992元/度。谷時電價谷電價時段充電,峰電價時段放電,降低電度電費;負荷低谷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降低容量電費。
三
削峰填谷:工作原理揭秘
1.能量存儲階段(填谷)
在電力需求較低的時段,儲能系統會利用富余的電能進行充電,或是將能量儲存起來以備后用。
2.能量釋放階段(削峰)
當電力負荷達到高峰時段,儲能系統會將其之前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為電網或直接向用戶提供所需的電力,確保高峰期的用電需求得到滿足。
3.控制系統
削峰填谷策略的實施依賴于一個智能控制系統,該系統負責監控電力負荷等關鍵信息,并根據預設的算法和策略來控制儲能系統的充放電行為。它能夠實時地從電網中獲取運行數據,一旦檢測到電力負荷即將達到高峰或已經超過設定的閾值,就會自動觸發儲能系統的放電功能,以滿足高峰期的電力需求。相反,在電力負荷處于低谷時,該系統會指揮儲能系統進行充電,以儲存多余的電能。
四
削峰填谷的儲能解決方案
1.安裝電網側的智能監控系統
該系統配備有智能電表,該電表能夠持續監控電網末端的功率傳輸情況。一旦監測到電網側的傳輸功率超出或低于用戶預先設定的閾值范圍,智能電表即通過RS485、以太網等通信接口與創維的能源管理控制器建立聯系。具體而言,若電網功率高于設定閾值,能源管理控制器將啟動儲能設備的放電功能,以削減高峰負荷;相反,若電網功率低于設定閾值,則指示儲能設備進行充電,從而填補低谷需求。
2.優化儲能容量與功率的配置
核心在于根據用戶的實際生產需求與負荷變動情況,精確配置儲能的容量與功率。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儲能系統在面臨運行挑戰時,因功率或容量配置不當而無法有效執行維持穩定運行所需的策略,從而確保儲能系統的高效與可靠性。
3.檢查和運維
為保障儲能系統與監控裝置持續高效運行,需實施定期的檢查與維護措施,確保它們的功能正常且保持有效狀態。
總結
作為綠色能源領域的先鋒,創維新能源為不同場景提供一系列儲能解決方案,包括高效的戶用及工商業儲能系統。我們的技術以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和智能逆變器為核心,助力客戶輕松實現削峰填谷、能量調度和經濟收益最大化。通過創新驅動與可靠產品,創維新能源正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