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國家消防救援局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近年來新能源火災高發的現狀,國家消防救援局組織研發了系列火災防控新技術、新產品,其中“新型液氮滅火抑爆裝置”可在5s內撲滅明火,并通過液氮的高效降溫作用防止鋰離子電池發生復燃。目前已在佛山南河中壓型儲能電站、佛山南海常規型儲能電站和深圳比亞迪用戶側儲能站等場所予以應用。
不過,新能源安全存在兩點突出的矛盾:第一,鋰電池的熱失控不可避免;第二,滅火救援的難題還沒有有效解決。為此,國家消防救援局提出了四點建議。
詳情如下:
森林草原滅火和航空救援司一級指揮長馬玉春:
國家消防救援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技創新引領消防救援事業發展,推動消防治理模式轉型與消防救援的新質戰斗力生成,不斷加強新技術、新裝備研發,推動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在防滅火和應急救援工作中發揮更多的作用。
針對消防救援隊伍職能任務拓展,我們組織研發了“多功能快速反應前突消防車”。該車動力足、爬坡涉水能力強,采用模塊化設計,在森林火災撲救、水域救援等任務中,能夠整體快速更換上裝模塊,目前已在陜西消防救援總隊配備。我們組織研發的“MIMO雷達生命探測儀”“人體痕量氣體生命探測儀”“無人機載航磁探測系統”“多功能破拆機器人”等系列生命搜救裝備,在長沙“4·29”自建房倒塌事故、“3·7”泉州酒店坍塌事故、“9·5”四川甘孜州瀘定地震等災害事故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針對近年來新能源火災高發的現狀,我們組織研發了系列火災防控新技術、新產品。
其中,“分布式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可實現對鋰離子電池發熱的早期探測,并精準定位發生熱失控的電芯堆垛位置,為后續開展精準滅火和應急處置提供支持。
“多光譜測溫熱災害檢測預警裝置”可實現對鋰電池熱失控的早期監測預警,而且監測范圍廣、響應速度快、探測精度也很高,軸向探測距離不低于60m,對直徑2cm熱點的探測誤差不超過1℃,適用于鋰電池存儲場所的火災早期監測預警。
“新型液氮滅火抑爆裝置”可在5s內撲滅明火,并通過液氮的高效降溫作用防止鋰離子電池發生復燃。同時,液氮氣化后充斥在預制艙受限空間內,能夠實現高效惰化抑爆功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用于儲能電站、數據中心等鋰電池應用場所的消防安全保護。該成果已在佛山南河中壓型儲能電站、佛山南海常規型儲能電站和深圳比亞迪用戶側儲能站等場所予以應用。
為實現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我們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突破了隱患信息全面感知、多源數據匯聚融合、泛化模型智能研判等技術難題。我們開發的“火災與警情研判智能一體化平臺”,可以對不同地區的火災風險進行等級評定與預警發布,目前已在北京、廣州、濟南、延安、鄭州和南昌等地開展了試點應用,為消防工作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科技支撐;
還有“消防安全社會化云服務平臺”,可為城市區域、行業領域、重點單位等分別提供實時化、智能化、差異化的消防安全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服務,為構建城市消防安全“點、線、面”的全域覆蓋監測網絡提供了有效手段。
消防監督司一級指揮長王天瑞:
首先我介紹一下我們電動自行車專項治理的進展情況。
電動自行車專項治理半年以來,我們感受最深的有那么三點:第一點,這種整治不是簡單的上路查車,我們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突出標準制度建設,突出打擊非法改裝,突出生產銷售、停放充電、報廢回收等各個環節的安全管理,力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安全的產品。第二個,我們感覺到各級的專班作用發揮明顯,涉及整治工作的14個部門,通過專班這個平臺,半月會商,每月調度,定期研討,我覺得多了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少了文來文往,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點感受就是,我們從最開初的不理解到理解,到現在達成共識,形成合力,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正在展開,這些都充分說明國務院決策部署是正確的。
各級各部門采取的整治措施是給力的,目前我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成效進展比較明顯:
第一火災降了下來。目前,每百萬輛電動自行車火災由原來的5.2起降到了3.4起;
第二充電設施多了起來。全國已有22萬個小區按照配建比完成了建設任務,新增各類充電端口1200余萬個。我們一些地區還在結合老舊小區的改造,優先考慮充電停放場所的建設和設置;
第三充電的電價降了下來。全國35萬個小區充電的電價執行的是居用電價。并且一些地方還在加緊推進價費分開,也就是充電的電價和中介的服務費要分立,給予補貼等政策的落地,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們人民群眾充電的電價;
第四以舊換新更加方便實惠。各地采取不同形式,全力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引導用戶購買合格的電動自行車。目前全國共置換各類電動自行車達到了45萬余輛。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一些地方電動車的補貼加折舊最高可以達到達千余元,也就是說我們群眾花幾百塊錢就能換購一輛全新的電動自行車。
第五是換電模式逐步推廣。我們針外賣一些平臺公司,電動車改裝多、電池容量大、提回家里充電發生火災事故的實際情況,我們積極協商,推動這種外賣騎手采取換電模式。目前,全國已建設換電柜達到了6.8萬個,將近69萬名騎手采用這種換電模式;
最后就是我們新的標準逐步落地見效。11月1日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電氣線路及充電器的國家強標正式實施,并納入了認證管理。尤其是在新舊標準銜接過程當中,專門正在協調各個部門建立過渡期的保障機制,加快推動產品的檢測認證,幫助廠家進行更新換代,確保人民群眾有車可買。
總之,人民滿意是我們人民群眾的需求是我們工作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讓人民群眾騎上更合格、更安全的電動車也是我們整治的終極目標。我們將再接再厲,切實把電動自行車整治工作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另外,關于新能源安全的問題。我們覺得新能源是我們國家戰略,服務和保障國家戰略是我們消防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從近幾年來新能源火災中,我們有兩點突出的矛盾:第一,鋰電池的熱失控不可避免;第二,滅火救援的難題還沒有有效解決。
我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共同發力、破題創新:
一是要轉變防控的理念。大家知道,鋰電池起火即爆炸,傳統的消防設施,比如報警噴淋難以發揮作用,必須在建筑防火、生產工藝、火災防控、安全管理等方面轉變理念,真正地適應這種新能源行業的實際需要。
二是要提高設防的標準。比如立足易燃易爆的特點,提高廠房倉庫的設計標準;強化防火分隔,發生火災后難以處置,就把它限制到一定單元,也就是限制到最小單元;立足于早發現、早處置,各個廠商或者推動廠廠建立專職消防隊,等等。
三是要強化本質安全,也希望相關企業、科研機構共同發力,加強科技攻關,改進生產工藝,尤其是要提高電解液、隔膜等關鍵材料的安全性能,加快研制可替代的產品,從根本上解決動力電池的熱失控問題。
四是要破解火災救援的難題,要研發更有效的滅火藥劑,改進新能源火災撲救的技戰法,提高滅火效能。同時提醒在座的各位和廣大的朋友,在駕駛新能源車輛當中,一旦遇到突然斷電、冒白氣等異常情況,我們一定要第一時間逃生,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確保人身安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