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陽光灑在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來自五湖四海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在這里匯聚,播下創新的種子。
武漢東南部的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有“中國光谷”之稱,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就坐落于此。11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考察。他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要增強自信、志存高遠、協同發力,在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不斷建功立業。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有高新技術企業5700余家,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高端裝備制造、高技術服務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高新技術企業對電能質量的要求較高。以主要從事新型顯示器生產加工的武漢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為例,一次幾十毫秒的電壓暫降就可能造成企業整條生產線上的產品報廢。
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于2022年研發出“穩壓寶”——400千伏/200千伏安并聯型電壓暫降治理裝置,并在武漢天馬微電子等高新技術企業應用。“現在我們不僅不用擔心雷雨天的電壓問題,還省去了大筆治理成本。”武漢天馬微電子負責人毛圣響說。國網湖北電力還為2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安裝了迭代升級的兆瓦級儲能電壓暫降治理裝置,幫助企業解決電壓暫降治理難題。
近年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大力引入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對供電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6月以來,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供電公司開辟高新項目辦電綠色通道,提供全周期、容缺受理等服務,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最優電源點接入方案,進一步簡化辦電手續、壓縮接電時間、降低辦電成本。
10月10日,中國聯通華中智·云數據中心二期項目兩條供電專線正式送電。“我們二期項目報裝容量有4萬千伏安。供電公司成立了‘項目長’服務專班,僅用3天就答復了供電方案,接電很迅速。” 中國聯通華中智·云數據中心二期項目負責人涂婷說。
今年1~10月,湖北省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9%。其中,計算機通信行業用電同比增長19.8%,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3.3%。
在為高新技術企業等提供可靠供電保障的同時,國網湖北電力聚焦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等三大主攻方向,提升新能源電量消納能力。
目前,湖北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4241.3萬千瓦,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35%,已經超過火電和水電裝機,成為全省第一大電源。
國網湖北電力在廣水市建成的世界首個縣域級100%新能源新型電力系統科技示范工程已安全穩定運行700余天。該公司正穩步建設該示范工程二期項目,推進新型保護方案試驗,助力新能源電量高效可靠消納。“我們通過試驗可以進一步驗證風、光、儲獨立支撐110千伏系統的穩定性,此外,我們研發的多端口高壓大容量能量路由器可助力系統長期平穩運行。”湖北電科院新型電力系統研究中心電力電子與儲能室主管胡畔介紹。
儲能是助力新能源電量消納的重要手段之一。國網湖北電力堅持多元儲能建設布局,打造多類儲能示范工程,提高電網穩定運行水平。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國網湖北電力調用儲能電站累計充/放電量1.6億/1.32億千瓦時,累計充電1637次、放電1638次,發揮了儲能“午間保消納,晚峰保供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