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河南獲嘉縣“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重點推進200/400MWh集中式儲能電站建設

   2024-11-12 獲嘉縣人民政府4220
核心提示:積極布局發展新型儲能產業

11月5日,河南省獲嘉縣人民政府印發《獲嘉縣“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

《規劃》指出,加快壯大新型儲能產業體系:

1.積極布局發展新型儲能產業。依托新鄉市電池研究院等技術研發優勢,著力推動我縣新型儲能多元化技術和裝備研發,培育我縣儲能電池、儲能智控、儲能材料等新型儲能制造產業。

2.大力開展新型儲能試點示范。聚焦各類應用場景,關注多元化技術路線,通過示范應用帶動新型儲能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重點推進獲嘉縣200/400MWh集中式儲能電站建設。探索大容量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飛輪、壓縮空氣等成本更低、更加綠色安全、可持續的儲能技術路線。

二、積極推進儲能多場景應用

1.大力發展電源側儲能。重點支持新型儲能一體化發展模式,促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鼓勵建設共享儲能設施,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共享儲能電站容量原則上不低于10萬千瓦時。新建市場化并網新能源項目,新能源配建的儲能設施應與新能源發電項目同步建設同步投產。鼓勵已并網的新能源項目配套建設新型儲能或購買調峰能力。

2.有序發展電網側新型儲能。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在調峰調頻困難或電壓支撐能力不足的關鍵電網節點建設新型儲能,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探索在用電負荷增長較快輸電走廊或變電站站址資源緊張地區建設新型儲能,延緩或替代輸變電設施升級改造,降低電網基礎設施綜合建設成本。探索通過新型儲能項目建設,保障末端電網和偏遠地區用電需求,提升電網供電能力。

3.積極推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在新能源消納受限、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推進新型儲能與新能源發電聯合調度運行,開展多能互補項目試點示范。鼓勵結合老舊,退役變電站建設新型儲能試點。發揮存量輸變電設施價值。

獲嘉縣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獲嘉縣“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 碳達峰碳中和規劃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西工區)管委會,縣直各單位:

現將《獲嘉縣“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獲嘉縣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5日

獲嘉縣“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我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獲嘉絢麗篇章的關鍵時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攻堅期。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推動全縣能源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對支撐全縣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規劃依據《獲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闡明“十四五”時期我縣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和任務舉措,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推動全縣能源領域發展的行動綱領,也是編制氫能產業、電力、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專項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實施能源行業管理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 發展現狀與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艱巨繁重的能源保障供應和轉型發展任務,全縣能源工作按照“安全高效、綠色低碳、內源優化”的戰略部署,立足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實際,注重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創新能源發展方式,扎實推進能源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初步構建形成了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有效支撐和保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用能需要,為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能源支撐。

1.能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十三五”以來,獲嘉縣供電公司爭取國家電網投資1.3億元,開展轄區內農網改造及配網改造,重點解決了城區及農村電網配變過載、供電“卡脖子”及“低電壓”問題,全面提升了電網供電能力。全縣已經形成了以220千伏電源為支撐,110千伏為主,35千伏為輔,10千伏手拉手的堅強供電網絡。獲嘉縣天然氣企業為獲嘉縣金鵬燃氣有限責任公司,氣源為河南安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獲嘉分輸站,獲嘉縣金鵬燃氣有限責任公司與河南安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有購用氣合同。供暖季需求量約6150.38萬方,高月日均供氣量43萬方,已落實資源量4090.41萬方,不足部分氣量已通過與其他氣源企業簽訂合同進行補足。天然氣供應充足,能夠保障我縣生產生活用氣需求。

2.能源惠民水平不斷提高。“十三五”以來,根據新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做好“電代煤”供暖用戶信息錄入工作的通知》要求,縣供電公司對全縣集中供暖規劃范圍外的“電代煤”用戶進行了全面梳理,共核實存量電供暖用戶87191戶,并按照通知要求將87191戶存量電供暖用戶納入電價優惠范圍,享受取暖季(11月15日—3月15日)取暖用電每度電優惠0.15元的電價優惠政策,解決群眾用電顧慮。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期間,隨著我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逐步落實。要準確把握我縣發展的時與勢、危與機,能源要為促進獲嘉經濟社會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1.能源結構低碳化轉型加速推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審時度勢提出了“30·60”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將會是今后一個時期內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倒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能源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加快我縣“十四五”期間能源結構轉型,以風電、光伏、生物質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在消費側實施更為嚴格的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措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注重多種能源的互補利用,進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不斷以能源結構轉型引領產業消費調整。

2.能源產業智能化升級進程加快。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儲能、動力電池和智慧電網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突破性進展,能源成本快速下探趨勢明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信息與能源技術不斷滲透融合,能源行業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我縣要緊抓能源發展戰略機遇期,把氫能作為能源革命的突破口之一,加強制氫、儲氫、用氫等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儲能技術創新,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助推傳統能源優化升級。構建橫向多能互補、熱電協同,縱向“源-網-荷-儲”協調優化的智慧能源體系,為新能源大規模產業化利用提供獲嘉制造、作出獲嘉貢獻。

3.區域發展對能源革命提出更高要求。隨著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鄭州都市圈、鄭新一體化、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步伐加快,將為我縣能源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全面深度融入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有利于我縣在能源體系構建、產業協同、生態保護等方面與鄭州都市圈乃至更高層級鄭新一體化發展,也有利于能源創新、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我縣集聚,搶占新一輪能源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制高點,形成區域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能源經濟格局。

三、資源基礎

1.風電。根據全縣境內80—120米測風塔數據及中尺度數據進行模擬測算,全縣風資源較好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馮莊鎮、大新莊鄉、徐營鎮等。根據風資源條件,初步預測獲嘉縣風電可開發規模約在20萬千瓦以上。統籌考慮電力接入消納,以及軍事、土地、林業、生態紅線等敏感點因素影響,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獲嘉縣潛在可規劃建設風電裝機容量不低于10萬千瓦。

2.光伏。獲嘉年太陽能年平均利用小時數達1100—1300小時,高于全省年平均利用小時數900—1100小時200個小時左右,總輻射量位于河南省相對高值區,各鄉鎮整體資源條件均較好。

3.氫能。我縣氫能產業發展基礎良好,依托新鄉市氫能裝備制造產業核心,打通氫能“制儲運加用”產業鏈各個環節,形成全產業鏈聯動發展的格局,打造氫能裝備制造強縣。

第二章 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能源安全與發展,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長期、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發展理念,著力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構建智慧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著力強化清潔高效用能,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和氫能新興產業,持續推動能源領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特征的安全、清潔、高效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

二、基本原則

——整體布局,統籌發展。增強系統思維,強化規劃引領,堅持遠近結合、長短結合,把握能源發展節奏和步驟。統籌全縣能源資源,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與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的關系,促進能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統一。

——節能優先,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色生產和消費理念,推進能源梯級利用、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雙優化”,全方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著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滿足未來新增能源需求。

——內源優化,協調發展。立足我縣能源發展實際,積極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優化存量和擴大增量相結合,集約高效開發利用傳統能源,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互補融合,優化電網、氣網、熱網等能源網絡布局,實現“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兩個一體化協調發展。

——外引多元,安全發展。堅持內部挖潛與外部開拓并重,多渠道引入能源資源,提高能源供應保障能力,構建和完善品種多樣、主體多元、多層互補的現代能源供給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能源應急預案,提高系統保障能力和調節能力。

——創新引領,融合發展。把創新作為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綠色低碳、智慧互聯為導向,加快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關鍵技術與能源深度融合,積極推動能源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促進能源產業升級發展,推動能源系統向更高形態演進。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獲嘉縣能源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生產消費結構持續優化,能源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能源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煤炭消費占比降至6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提高到16%以上。風電、光伏發電裝機成為電力裝機增量的主體,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省目標任務。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節能降碳成效明顯,單位GDP(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5%以上。能源系統靈活性顯著增強,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高用電負荷的5%,能源系統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謀劃推進中和鎮儲能電站等一批項目。新型儲能實現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轉變,力爭2025年開工建設。

——能源服務民生持續提升。城鄉能源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村電網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全省前列,重點鄉鎮燃氣管網基本實現全覆蓋,能源領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供電、供氣、供暖行業用戶報裝時間進一步壓縮,群眾生產生活用能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到2025年,全縣能源領域高質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大幅提高,碳排放總量達峰后穩中有降,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安全可靠供給水平、數字化信息化水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幅躍升,安全、清潔、高效、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基本形成,有力支撐全縣2030年前碳達峰愿景目標。

第三章 構建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持續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形成煤、電、油、氣、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安全可靠、協調發展的現代綜合能源體系。

一、強化能源生產供應能力

1.提高可再生能源發展水平。堅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舉,加快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重點加速風電發展,推動馮莊鎮風電項目建設。協調推進光伏發電,加快整縣屋頂光伏試點建設。

2.提升油氣供應水平。重點推進博愛-獲嘉-長垣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建設,謀劃獲嘉-平原示范區天然氣長輸管道項目,全面打通第三氣源通道。積極擴建新建油氣管道項目、調峰儲氣設施,進一步提高我縣天然氣接收、供應、調峰及儲備能力。依托省儲運公司、金鵬城燃企業,推進城燃企業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形成不低于保障轄區5天日均消費量、不低于其年用氣量6%的儲氣能力。推動燃氣管網向鄉鎮、新農村集中居住區延伸,加速農村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力爭2025年全縣50%以上農村地區實現天然氣供應。

3.構建安全可靠的供熱管網。結合跨區域長輸管網,優化集中供汽供熱管網建設,促進不同熱源類型接入集中供汽供熱管道,構建安全可靠的集中供汽供熱管網系統。統籌推動縣域工業蒸汽、民生采暖管網建設,努力實現區域供熱管網互聯互通。全面整合縣域及周邊熱源,合理利用中新化工等工業余熱資源。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外通內暢、安全高效的供汽供熱新格局,力爭實現縣城集中供汽供熱全覆蓋。

二、強化電力安全保障

1.構建智慧高效的現代配電網。以安全可靠供電為底線,以保障民生用電為重點,充分結合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信息技術,建設智慧型輸電線路和變電站、智慧化調度平臺,整體優化輸電網絡和電力系統運行,提高復雜大電網駕馭能力,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輸送和消納。加快負荷增長快速區域110千伏及以下變電站新建和改造項目,完善城鎮新型配電網建設,逐步消除電網發展不均衡問題。

2.優化提升電網調度運行能力。統籌高比例新能源系統發展和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強化系統有功調節和調相機等動態無功支撐能力建設,增強電力系統清潔能源資源化配置能力,推動調度運行智能化、扁平化,提升新能源并網友好性和電力支撐能力。整合優化區域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合理配置儲能,以先進技術突破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建設一批“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示范項目,探索構建“源網荷儲”高度融合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模式。

3.健全能源安全應急保供體系。發揮智能堅強電網壓艙石作用,統籌煤、電、油、氣、熱的網、運、儲設施能力建設,大幅提升油氣儲備能力和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加快構建結構多元、多能互補、清潔低碳、安全高效、供應穩定的現代能源新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全面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堅決遏制能源領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能源項目建設、生產、運行、環境等領域全過程事故應急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能源保障及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全面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綜合協同能力。

三、推動能源智慧化升級

1.突出抓好充電網絡規劃建設。以更大力度更大氣魄,協調推進全縣域公用充電設施網絡建設,編制充電設施專項規劃方案,開展全域充電骨干網絡規劃建設。依托城關鎮、位莊鄉主城核心區,著力構建服務半徑小于1公里,布局合理、車樁相隨的充電網絡。積極開展縣域示范性集中式公用充電站規劃建設,切實推進全縣充電樁規劃建設進度,力爭1座以上縣域標準示范站建設。

2.建設“互聯網+”智慧能源。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牽引作用,推動能源生產管理和銷售使用模式變革。推進“互聯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油、電、氣、氫綜合加能站規劃建設及既有加油站升級改造。加強電力系統智能化建設,有效對接熱力、油氣和其他能源網絡,探索推進多種類型能流網絡互聯互通和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

第四章 建立清潔高效的能源消費體系

立足我縣能源資源稟賦,積極推動新能源項目建設并網,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和消納能力。深度優化用能結構,提升電氣化水平,推動重點用能領域節能降碳,加速推進用能源頭減碳。

一、源頭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1.深度優化用能結構。嚴格落實“兩高一低”項目管理要求,加強化工、造紙等行業煤炭消費監測預警管控,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通過集中供熱改造,實現縣域等集中供汽供熱全覆蓋,進一步削減燃煤消費。

2.大幅提升電氣化水平。綜合考慮全縣電力供需形勢,拓寬電能替代領域,深入推進我縣各工業園區及重要工業企業“電代煤”、“電代油”工程,鼓勵食品、輕工等行業開展高溫熱泵、大功率電熱儲能鍋爐等電能替代。加快綠色工業園區建設,推廣園區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利用模式。鼓勵全縣各工業園區及企業廠房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探索綠電進園區、隔墻售電等方式,提高終端用能的綠電比重。強化企業電力需求管理與響應能力,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示范企業和園區創建,示范推廣應用相關技術產品,優化電力資源配置。

二、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

工業領域。落實能源消費預算管理制度,以電力、化工、造紙、建材等四大傳統行業為重點,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和耗能項目的監督管理。推動傳統工業領域節能改造提升,在化工、造紙等非電傳統產業及鑄造、電池、機械制造等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源管控中心試點建設。積極推廣高效節能低碳技術和產品,大力推廣工業智能化用能監測和診斷技術,深度挖掘節能減排潛力。鼓勵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提高重點耗能行業能效。

建筑領域。全面提升建筑節能標準,按計劃有序推進和支持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不斷提升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積極推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積極推廣使用綠色建材;大力推廣運用多能互補系統性解決方案,推進熱泵采暖、外墻保溫、廚炊電氣化等改造,加強建筑能耗計量、監測、統計,深入推進新建建筑規模化應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交通領域。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運用,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公轉鐵和多式聯運。鼓勵公交車、環衛車、物流車、物流叉車、渣土車等使用LNG或氫能替代燃油。推動有條件的加油加氣站升級為油氣電氫一體化綜合加能站。

三、強化用能過程監督管理

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和節能監察,落實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要求,把節能降碳改造實施情況作為對各鄉鎮碳達峰碳中和考核、重點用能單位考核的重要內容。聚焦重點企業、重點用能設備,加強節能法律、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依法依規查處違法用能行為,跟蹤督促、整改落實。加強節能法律法規和政策宣講解讀,鼓勵企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實施改造。

第五章 大力發展規模化應用儲能產業

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及應用場景,推動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

一、加快壯大新型儲能產業體系

1.積極布局發展新型儲能產業。依托新鄉市電池研究院等技術研發優勢,著力推動我縣新型儲能多元化技術和裝備研發,培育我縣儲能電池、儲能智控、儲能材料等新型儲能制造產業。

2.大力開展新型儲能試點示范。聚焦各類應用場景,關注多元化技術路線,通過示范應用帶動新型儲能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重點推進獲嘉縣200/400MWh集中式儲能電站建設。探索大容量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飛輪、壓縮空氣等成本更低、更加綠色安全、可持續的儲能技術路線。

二、積極推進儲能多場景應用

1.大力發展電源側儲能。重點支持新型儲能一體化發展模式,促進新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鼓勵建設共享儲能設施,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共享儲能電站容量原則上不低于10萬千瓦時。新建市場化并網新能源項目,新能源配建的儲能設施應與新能源發電項目同步建設同步投產。鼓勵已并網的新能源項目配套建設新型儲能或購買調峰能力。

2.有序發展電網側新型儲能。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在調峰調頻困難或電壓支撐能力不足的關鍵電網節點建設新型儲能,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探索在用電負荷增長較快輸電走廊或變電站站址資源緊張地區建設新型儲能,延緩或替代輸變電設施升級改造,降低電網基礎設施綜合建設成本。探索通過新型儲能項目建設,保障末端電網和偏遠地區用電需求,提升電網供電能力。

3.積極推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在新能源消納受限、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推進新型儲能與新能源發電聯合調度運行,開展多能互補項目試點示范。鼓勵結合老舊,退役變電站建設新型儲能試點。發揮存量輸變電設施價值。

第六章 加強規劃組織實施

一、加強履職盡責

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為規劃實施創造有利條件。各鄉鎮要切實發揮主體作用,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細化本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確保規劃落地實施。

二、明確責任分工

縣發展改革委要發揮規劃實施牽頭作用,建立健全與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規劃實施工作機制,統籌協調、組織推進相關工作,及時協調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科工、交通運輸、農業農村、住房和城鄉建設、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按照責任分工研究制定細化配套措施,建立任務臺賬,加強聯動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協同做好相關工作。

三、突出規劃引領

健全以全縣能源發展規劃為統領,電力、可再生能源、節能降耗和能源要素配置、電網、充電基礎設施、供汽供熱等專項規劃為支撐,定位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能源規劃體系。強化規劃戰略導向,充分發揮規劃對全縣能源發展、重大項目布局、公共資源配置、社會資本投向的引導約束作用。規劃實施要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國土空間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的銜接。

四、強化監督管理

加強規劃全過程監管,建立健全規劃監督檢查、評估考核與調整工作機制。開展規劃執行情況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專項評估和總結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嚴格執行規劃調整工作程序,適時進行修編,及時向社會公開規劃制定和調整情況。建立能源規劃重大項目庫,跟蹤服務項目落地。創新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化監管手段,提高規劃監管效能。

五、完善要素保障

加大對能源保障、傳統能源升級改造、清潔能源發展等扶持力度,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支持能源重大項目建設,拓寬投融資渠道。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對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在建設用地指標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加強與生態、交通等有關部門協同,為發展先進產能騰出用能指標、市場空間、環境容量,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確保重大項目落地落實。

六、夯實科技支撐

立足構建自主可控能源產業體系、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研發攻關和產業化應用,加強能源領域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能源創新平臺建設,培育一批高素質人才隊伍,打造能源高端智庫,為全縣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科技支撐。

七、加大輿論宣傳

加強能源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認可,支持能源發展的良好氛圍。加強對能源工作的新聞宣傳、政策解讀、教育普及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貫。

積極選樹典型案例,及時總結經驗做法,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和深度報道。注重引導輿論,回應社會關切,傳遞有利于加快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推動形成社會共識和自覺意識,不斷把能源高質量發展推向深入。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云浮市| 海丰县| 金塔县| 灵山县| 安福县| 斗六市| 营口市| 博爱县| 龙门县| 六枝特区| 沙洋县| 巴南区| 天祝| 清河县| 克东县| 闽清县| 会昌县| 古田县| 高安市| 扎赉特旗| 青浦区| 德惠市| 松原市| 青岛市| 河津市| 克什克腾旗| 闸北区| 太原市| 房产| 彰化县| 保山市| 团风县| 常山县| 股票| 肇庆市| 固镇县| 堆龙德庆县| 济阳县| 亚东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