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下旬由全國工商聯與吉林省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研討會”上,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拋出“以大帶小”新論點,作的《龍頭企業如何帶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專題發言,令與會專家學者耳目一新。
南存輝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民營企業面對著資源整合力、品牌影響力、市場應變力、自主研發能力、持續盈利能力、資本運籌能力等諸多壓力與挑戰。他認為,龍頭民營企業應努力帶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這既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龍頭企業自身提升整體競爭能力、促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
如何體現帶動效應?南存輝認為,龍頭企業要學會引導示范,幫助中小企業樹立正確的發展觀;要擅長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推動行業整體的轉型升級。會上,南存輝還和大家分享了正泰在幫扶供應商和經銷商等幾千家中小企業過程中的實踐心得與經驗探索,得到了與會嘉賓的充分贊同。
南存輝在介紹自身企業發展的體會時說,早在1993年,正泰就開始以品牌為引力,以資產為紐帶,以渠道為依托,以產品互補為抓手,吸收40多家同行,組建低壓電器專業集團,實現以小帶大的合作共贏。在五個方面實現了轉型,進一步提升了國際競爭實力。
一是以進入智能電網、量測技術、能效管理等領域為標志,實現了產品結構由生產高低壓電器和成套輸配電設備向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方向轉型。
二是以首臺“中國造”太陽能薄膜制造裝備LPCVD、PECVD,在正泰集團理想公司下線為標志,實現了產業結構由傳統制造領域向光伏太陽能及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的方向轉型。
三是以成立新能源公司,投資營建國內外光伏電站、水電站等為標志,實現了由單純“賣產品”的制造業向工程承包“交鑰匙”到投資電站“賣服務、收電費”的方向轉型。
四是以正泰與跨國公司就知識產權達成全球和解為標志,體現了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打破多重壁壘,結束了長達25年的知識產權糾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實現了全面國際化的轉型。
五是以正泰電器在上海主板上市為標志,實現了由家族企業向公眾公司的轉型。
正泰集團公司還從2008年10月開始,提出“構建戰略合作、實現互助共贏”的戰略舉措,成立了專門團隊。按照“現場診斷、制定方案、駐點幫扶、驗收總結、持續跟進”的步驟,對供應商、經銷商企業,分層次、分階段、因地制宜開展了個性化、定制化的幫扶提升。幫助其建立與完善運營體系。對其企業組織架構與價值鏈核心流程進行了優化再造,通過體系認證;有效地促進了供應商企業向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方式轉變;幫助其推動技術與工藝裝備改造。積極引導供應商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設備。提升交貨合格率,降低成本質量損失;幫助其全面提升生產與響應能力。積極推行準時生產制與柔性化生產方式,優化工藝流程;強化動態監控,實施精細化管理;幫助構建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產銷有效銜接與信息共享,提高了市場快速響應能力,提高交貨及時率與庫存周轉率;幫助其強化團隊建設與培養各類管理與專業人才。
他認為,幫助我們的小企業供應商、合作伙伴,他們的能力強了,我們的發展就更快、更好了。照亮別人,就是照亮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南存輝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民營企業面對著資源整合力、品牌影響力、市場應變力、自主研發能力、持續盈利能力、資本運籌能力等諸多壓力與挑戰。他認為,龍頭民營企業應努力帶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這既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龍頭企業自身提升整體競爭能力、促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
如何體現帶動效應?南存輝認為,龍頭企業要學會引導示范,幫助中小企業樹立正確的發展觀;要擅長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推動行業整體的轉型升級。會上,南存輝還和大家分享了正泰在幫扶供應商和經銷商等幾千家中小企業過程中的實踐心得與經驗探索,得到了與會嘉賓的充分贊同。
南存輝在介紹自身企業發展的體會時說,早在1993年,正泰就開始以品牌為引力,以資產為紐帶,以渠道為依托,以產品互補為抓手,吸收40多家同行,組建低壓電器專業集團,實現以小帶大的合作共贏。在五個方面實現了轉型,進一步提升了國際競爭實力。
一是以進入智能電網、量測技術、能效管理等領域為標志,實現了產品結構由生產高低壓電器和成套輸配電設備向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方向轉型。
二是以首臺“中國造”太陽能薄膜制造裝備LPCVD、PECVD,在正泰集團理想公司下線為標志,實現了產業結構由傳統制造領域向光伏太陽能及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的方向轉型。
三是以成立新能源公司,投資營建國內外光伏電站、水電站等為標志,實現了由單純“賣產品”的制造業向工程承包“交鑰匙”到投資電站“賣服務、收電費”的方向轉型。
四是以正泰與跨國公司就知識產權達成全球和解為標志,體現了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打破多重壁壘,結束了長達25年的知識產權糾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實現了全面國際化的轉型。
五是以正泰電器在上海主板上市為標志,實現了由家族企業向公眾公司的轉型。
正泰集團公司還從2008年10月開始,提出“構建戰略合作、實現互助共贏”的戰略舉措,成立了專門團隊。按照“現場診斷、制定方案、駐點幫扶、驗收總結、持續跟進”的步驟,對供應商、經銷商企業,分層次、分階段、因地制宜開展了個性化、定制化的幫扶提升。幫助其建立與完善運營體系。對其企業組織架構與價值鏈核心流程進行了優化再造,通過體系認證;有效地促進了供應商企業向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方式轉變;幫助其推動技術與工藝裝備改造。積極引導供應商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設備。提升交貨合格率,降低成本質量損失;幫助其全面提升生產與響應能力。積極推行準時生產制與柔性化生產方式,優化工藝流程;強化動態監控,實施精細化管理;幫助構建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產銷有效銜接與信息共享,提高了市場快速響應能力,提高交貨及時率與庫存周轉率;幫助其強化團隊建設與培養各類管理與專業人才。
他認為,幫助我們的小企業供應商、合作伙伴,他們的能力強了,我們的發展就更快、更好了。照亮別人,就是照亮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