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雪山峽谷
藏羚牦牛,寺廟經幡
近日,由水電七局夾江水工承制的
世界最高海拔風電項目
——西藏大唐國際怒江八宿縣
100兆瓦保障性并網風電項目
20套塔筒全部制造完成
近5000噸“大白”
即將全部抵達高原完成“追風夢”
最后一批塔筒制造完成
“快進鍵”不敢松
該項目單套塔筒約107米,每套分5段制造運輸,單段重達78噸、直徑近5米。工期更緊、運輸距離更遠、途徑地形天氣更復雜、高原作業難度更大、履約時段又恰是汛期、高溫……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七局人如何作答?
“每時每刻都是履約高峰,制造現場經常‘兩班倒’。”6月上旬,首套塔筒如期發往海拔約5300米的工程施工現場。
塔筒制造現場
7月中旬,必經公路坍塌斷裂,夾江水工馬上啟動“B計劃”——在青海啟用備選制造基地,立即協調生產事宜,調送監造、技術人員,跨越2000多公里,轉運1300多噸物資,多方溝通、重新安排運輸車輛,邊等路通、準備繞路,邊雙線生產。投產25天,青海制造基地完成6套塔筒制造。9月5日,最后一批產品運出制造線。
嚴控出廠檢查
“運輸線”不能斷
藏羚牦牛成群,雄鷹長空唳鳴。從制造基地云南昆明,到風電場西藏昌都,相距1700多公里,稱得上“一路有四季,數里不同天”。山區高原運輸、千里入藏、交通管制、滑坡落石、沿途基礎設施不適配、汛期極端天氣頻發……這是夾江水工最艱難的塔筒項目運輸。
路面塌方現場
夾江水工積極作為,強化溝通協調,對運輸路線沿途的橋梁、隧道、涵洞、光纜、電線、龍門架、水管,以及其他公路附屬設施設備細致勘察。
“路寬不夠協調填路,高度不夠協調清理,交通不便尋求當地交警隊幫助,爬不上坡就協調車去拉……”在各方理解支持下,整條運輸線完全打通——整改后的“芒康縣-察雅縣-邦達鎮-風電場路段”凈空高度達7米以上。
塔筒發運出廠
6月8日,首套塔筒發運出廠。每輛車拉著相當于近兩層樓高、約100平米大小的房子,歷經18個高原缺氧的晝夜,安全抵達吊裝現場。
7月中旬,運輸線中斷。繞路?3400多公里,路程、時間都翻倍,決不能把工期耽擱在路上,得雙線作戰!
一邊啟用從青海基地到八宿風電場的路線,一邊辦理昆明基地到八宿風電場繞行路線的通行證,做好沿線協調溝通……
塔筒吊裝
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通行證還沒辦下來,路通了!項目人員都很唏噓:“前期工作果然是沒有白做的,備用制造基地真是用在刀刃兒上,極限時間內等到了路通。”
全力打造“三心”工程
讓我們繼續勇敢做
無畏的“追風人”
向高原向更高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