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產業的貿易走向
2010年美國安裝的薄膜組件國內產值創造圖
美國的光伏零部件主要銷往中國和德國市場,其中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平衡維持在一個極為積極的水平上,對中國的凈出口額在2010年達到了2.47-5.4億美元之間。”反過來,美國的光伏產品進口量為37億美元,其中24億美元來自對于海外組裝組件的購買。據該報告稱,中國和墨西哥為美國在2010年進口光伏產品的兩大來源。
“截止至目前為止,已完成的組件成為了整個產業在判斷光伏制造業是否良性發展的準則之一。”GTM Research總經理Shayle Kann表示,“然而,光伏市場的現實情況遙遠比其顯現出來的要復雜。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貿易走向,這份報告從產業鏈的上游領域以及太陽能光伏系統中非電池板零部件兩方面對行業進行了分析。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很大程度上由于原料和制造設備的生產轉向了國內,美國仍舊是全球光伏制造業的發展重點。”
這份報告同時還詳細計算了2010年花費在美國太陽能安裝設備上的資金中,有多大比例是花在了美國國內企業身上的。GTM Research和SEIA發現,場地整理、人工、許可、融資和其他業內“軟成本”占到了總體太陽能產業收益額的近一半。在高達60億美元的收益額中,其中44億美元的國內收益額來自美國太陽能安裝設備,占到了整個光伏產業的82%。
據此份新報告稱,約20%的晶硅組件價值來自美國國內市場,而同時約71%的薄膜組件價值也來自美國國內市場。GTM Research與SEIA指出,薄膜組件的國內價值“幾乎由單一的、具有美國生產基地的美國供應商——福思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所主導”。
2010年美國國內市場價值主要來自使用美國產太陽能產品與服務的本土及外國企業。調研人員發現,2010年內花費在美國太陽能安裝設備中的每一美元中,由75美分的產值是在美國國內創造。
SEIA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納·雷希(Rhone Resch)“美國太陽能市場在總體低迷的經濟條件下持續成為一個發展的亮點。隨著全球太陽能市場持續增長并發展,美國將逐步在安裝和出口領域被看做業內的領軍市場。太陽能產業是體現美國創造了的一個典型產業。在2010年,整個產業增長了100%以上,同時還取得了積極的貿易平衡,并且,我們面向中國所出口的貨物與服務已超出了從中國的進口量。”
“太陽能產業在美國是一個創造型的產業,有助于美國重新獲得其制造業龍頭地位。但是為了保有我們的競爭優勢,我們需要決策者們制定出具有創新性、積極主動的解決方案,以滿足來自海外的投資要求,并促進太陽能供應鏈的強勁發展。此種做法將為近幾年經歷了許多工廠關門大吉的社會帶來新的就業崗位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