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7月,全球持續上演“熱浪滾燙”。今年的高溫天氣“迎峰度夏”是否有發生限電,具體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工商業儲能面前,“限電”似乎已經不足為慮……
2021年,部分地區發生電力供應緊缺的事件幾度沖上熱搜,彼時由于煤炭產能受限,價格大幅波動,電力成本就迅速提升。“發的越多,虧的越多”幾乎是每一家電廠當時談的最多的一句。 工廠受此影響不得不停工停產,訂單推遲或取消,部分原材料價格因此飛漲,一些強制停機的高耗能企業,損失更加重大。
為緩解用電負荷高峰期缺電問題,國內多地調整分時電價政策,提高尖峰段電價,擴大分時電價峰谷價差。除大工業用戶外,一些省份還將峰谷分時電價納入居民電價,對工商業用戶加大力度擴大峰谷分時電價的范圍和價差。
在此背景下,工商業儲能成為國內企業實現緊急備電、維持正常生產經營、降低電費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時,多個地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從電價、運營等多角度支持工商業儲能的布局和發展。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對外公布。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再一次強調了,儲能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的不可或缺之力。
文件強調,加強清潔能源基地、調節性資源和輸電通道在規模能力、空間布局、建設節奏等方面的銜接協同,鼓勵在氣源可落實、氣價可承受地區布局天然氣調峰電站,科學布局抽水蓄能、新型儲能、光熱發電,提升電力系統安全運行和綜合調節能力。建設智能電網,加快微電網、虛擬電廠、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體制機制。
事實上,“雙控”之下,許多高耗能企業在提升自身效率的同時,都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配儲,為自身提供一定電量補充之外,還能實現降碳指標。同時,余電上網也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應。
2月27日,西安奇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拓展總監楊馨雨在2024年中國儲能技術創新應用峰會表示,截止目前,全國已經有10個省份部分月份中午出現谷電。當某地光伏裝機占比高時,中午發電量很容易供大于求,是執行谷段電價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午長時間執行谷段電價,則“自發自用”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收益將明顯下降。為工商業儲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她表示,2023年1月,山東、山西、浙江等8個省份將光伏發電高峰期的正午時段規定為谷時,其中青海、寧夏、甘肅三省的谷時劃分幾乎全覆蓋日中光伏主要發電時間。僅是安裝分布式光伏項目,其收益將明顯下降。從2022年3月份到2023年6月份,2023省地區公布了光伏配儲的政策。除此以外,還有補貼政策,浙江、安徽、廣東、湖南、江蘇補貼政策,浙江下發的政策非常多且具體,導致浙江省的工商業儲能發展十分迅速。
她認為,在未來,儲能也會帶動光伏的發展。根據2024年8月份各地區的消峰填谷電價差的對比分析,浙江、廣東、江蘇、湖南等21省區最大峰谷電價差已超過0.7元以上,未來其工商業儲能會有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據測算:一臺215kWh的儲能柜價格約25~30萬元左右,如果放在峰谷價差在0.7元/kWh的地區,每日兩充兩放約3年即可回本,如果算上部分有補貼政策的地區,時間還應該會更短,按照一般儲能壽命在10年左右計算,收益率十分可觀。
在缺電限電時段亦或者是電費高峰時段,工商儲都可作為后備電源使用,有效避免停工停產損失的同時,還有可能產生一定經濟效益。
如在江蘇南京,某企業利用廠房屋頂、閑置空地建設了容量為4.79兆瓦的光伏電站,年發電量可達450萬千瓦時,并同步配置了用戶側儲能電站以及充電樁,建成用戶側智能微電網。能效管理系統和智能微電網投產運行后,每年能為該企業節約300萬元電費。
2024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明確要通過靈活有效的市場化手段,促進儲能“一體多用、分時復用”,進一步豐富新型儲能的商業模式。儲能高效調度運用,也必將帶動儲能全產業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