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內蒙古包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對《關于在山北地區規劃建設綠電產業園區的提案》的答復。
文件指出,包頭市已建和在建儲能以鋰電池電化學儲能為主,均為新能源配建儲能,其中:
已建儲能項目9個,共388MW/766MWh;
已批復的在建及擬建儲能項目16個,共1714MW/6717MWh。
在儲能電站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根據內蒙古自治區對于市場化新能源項目的要求,新能源配建一定規模(15%/4h)的儲能以保證新能源使用率。
二是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支持新型儲能發展若干政策(2022—2025年)的通知》(內政辦發〔2022〕88號),獨立儲能電站可享受容量電價補償,并從峰谷價差獲利。包頭市積極推動獨立儲能電站建設。根據區能源局通知要求,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50萬千瓦/200萬千瓦時,共5個項目,已上報自治區能源局等待批復。
截至2023年12月底,包頭市并網裝機容量1884.37萬千瓦,其中儲能電站裝機25.8萬千瓦。
原文如下:
包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包頭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0366號提案的答復
王菁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在山北地區規劃建設綠電產業園區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謝您對能源發展的關注,現根據您的建議及有關部門反饋情況,向您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并網裝機容量1884.37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1104.12萬千瓦,新能源裝機780.26萬千瓦(占全市裝機容量的41.41%),新能源中的風電及光伏裝機分別為520.95萬千瓦和259.31萬千瓦;儲能電站裝機25.8萬千瓦。
2023年,全市累計發電量85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2%。其中,火電累計發電量69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19%。新能源累計發電量161.77億千瓦時(占全市發電量18.92%),同比增長12.31%。新能源中的風電及光伏發電量分別為128.46億千瓦時和33.31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9.33%和25.51%。
二、采取措施
(一)建設綠電園區方面
一是根據自治區發布的《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園區綠色供電項目實施細則(2023年)》,新能源項目須與負荷用電特性相匹配。我市新能源項目在申報時嚴格遵守自治區對于市場化新能源項目的要求,避免大規模棄風棄光局面發生。二是根據《包頭新能源新場景應用整體規劃實施方案》,我市山北新能源資源通過500千伏輸電線路輸送至山南負荷使用,保證我市風光資源被充分利用。
(二)儲能電站方面
一是根據自治區對于市場化新能源項目的要求,新能源配建一定規模(15%/4h)的儲能以保證新能源使用率。二是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支持新型儲能發展若干政策(2022—2025年)的通知》(內政辦發〔2022〕88號),獨立儲能電站可享受容量電價補償,并從峰谷價差獲利。我市積極推動獨立儲能電站建設。根據區能源局通知要求,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50萬千瓦/200萬千瓦時,共5個項目,已上報自治區能源局等待批復。
(三)高耗能產業方面
根據《包頭新能源新場景應用整體規劃實施方案》,我市積極探索高耗能產業綠電替代項目,通過在山北建立新能源場站,為山南的高耗能產業提供綠電,有效降低能耗,保證產業順利落地。一是建立專項招商工作機制,協調各旗縣區招商部門,盯住高耗能產業集中度較高的且有產能退出可能的發達省市,加大專項招商對接力度。二是密切關注國家、自治區有關政策,積極與我市有關部門和旗縣區溝通,為項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加快項目推動進度,大力發展使用綠電的大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未來產業,以及氫能儲能產業,落實綠電政策,推動綠電的市場化應用和就地消納。三是在我市舉辦各類展會和外地招商說明會中按比例專門增加“綠電+高耗能項目”招商推介內容。
三、取得成果
(一)建設綠電園區方面
2023年11月,自治區能源局批復《包頭新能源新場景應用整體規劃實施方案》,方案結合包頭市新能源集中在山北、負荷集中于山南的實際情況,突破了自治區市場化能源項目對于新能源必須直接接入園區變電站及接入線路不超過50公里的要求。為我市充分利用新能源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目前,通威硅能、通威綠色基材、新特硅材料、雙良工業園區等多個項目已依據該方案獲得山北新能源指標批復,在山北地區建設新能源場,通過500千伏輸電線路將綠電輸送至山南相應負荷消納。
(二)儲能電站方面
我市已建和在建儲能以鋰電池電化學儲能為主,均為新能源配建儲能,其中已建儲能項目9個,共38.8萬千瓦/76.6萬千瓦時;已批復的在建及擬建儲能項目16個,共171.4萬千瓦/671.7萬千瓦時。
(三)高耗能產業方面
目前,我市已有10個高耗能項目匹配新能源建設,均為市場化并網項目。今年2月,固陽縣政府與與協合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和恒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固陽境內投資建設1000p算力的超級智算中心項目,申報2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所發電量均在該項目消納。
四、舉一反三
(一)全力支持市場化項目開發
廣泛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優先支持源網荷儲一體化、火電靈活性改造、風光制氫一體化、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工業園區綠色供電、全額自發自用6類市場化并網新能源項目建設,并積極探索新的市場化項目應用場景開發模式。加快建設已批復的達茂旗巴音花零碳園區、包頭鋁業產業園低碳園區2個示范園區,構建“綠色供電+低碳經濟”的協同發展模式,推進園區整體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高新能源消納比例,實現工業綠色轉型發展。
(二)加快規劃儲能電站多元化發展
嘗試采用共享儲能電站模式,以共享儲能電站替代風光項目配儲電站,采用共享儲能電站容量租賃的方式給風光項目配儲,使儲能電站在同一時間段內可服務于多個電力市場主體,通過精細的調度管理和靈活的交易機制,提升儲能電站利用率。同時,針對新能源項目配建儲能,積極探索盤活途徑,研究配建儲能轉獨立儲能可能性與可行性。積極實踐壓縮空氣、液流電池等新型儲能。采用“鋰電池+”模式,將鋰電池儲能與其他新型儲能方式結合建設,在填補長時儲能空白的同時解決各類新技術初期面臨的經濟性問題。
(三)全力開展“兩高”項目綠電替代
落實自治區“兩高”項目綠電替代政策,采取綠電直供、綠電交易等方式開展高耗能用電負荷綠電替代,提高“兩高”企業綠電消納比例。開展存量用電負荷綠電替代,積極爭取自治區能源局和內蒙古電力公司支持,對于滿足國家和自治區能耗、環保、產業政策要求的高載能存量負荷,參照市場化消納新能源項目要求開展存量負荷綠電直供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可復制推廣的存量負荷綠電替代模式,進一步提高全市綠電消納占比。
來源:包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