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經是美國太陽能行業寵兒的Evergreen Solar Inc.本周申請破產保護,說不重組就無法與中國對手競爭。從中可以看出美國制造業在全球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創造“綠色”就業機會所面臨的困難。
Reuters
Evergreen Solar的太陽能電池。
投資銀行Raymond James Financial太陽能行業分析師Pavel Molchanov說,當利潤越來越萎縮時,錢就變得至關重要了;坦率的說,對一個太陽能制造商來說,在中國付工人1美元的時薪比在馬薩諸塞州付工人15美元的時薪要好得多。
他說,太陽能電池板的均價去年急劇下滑,今年跌了30%。
Evergreen拒絕了記者的多次置評請求。
今年早些時候,Evergreen 關閉了馬薩諸塞州的工廠。該廠于2007年在州政府和當地補貼的支持下創建,耗資4.5億美元,雇有約800名工人。據破產文件顯示,公司最大的債權人之一是州立機構MassDevelopment。
Evergreen 去年開始在中國武漢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美國其他一些太陽能公司已經將生產轉移到了海外:SunPower Corp.搬到了菲律賓,First Solar Inc.遷到了馬來西亞。
在依據《破產法》第11章(Chapter 11)申請重組的文件中,Evergreen 說原因是難以與擁有強大的政府和金融支持的中國太陽能公司競爭。
Evergreen還把原因歸咎于歐洲減少對太陽能安裝工程的補貼,以及美國未能采用支持性政策。
來自低成本中國公司的競爭或許加速了Evergreen資產負債表的崩潰,但Evergreen自身同時也在技術上押錯了寶。
Evergreen開發了一種比其他公司少用多晶硅的技術。多晶硅是一種由細小單晶硅組成的物質。2008年,這種原料的價格達到每公斤400美元時,Evergreen 的太陽能電池板具有競爭力。2008年1月,Evergreen 的股價經拆股調整后收于108美元,創七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
自那以后,多晶硅價格暴跌至每公斤55美元左右。Evergreen 的競爭優勢不復存在,其制造工藝的成本反而更高。自2008年以來該公司股價穩步下跌,周二納斯達克股票市場(Nasdaq Stock Market)收于0.16美元。
投資銀行Jefferies & Co清潔技術研究全球主管皮切爾(Jesse Pichel)說,隨著多晶硅越來越便宜,Evergreen 公司無法依靠日益低廉的標準技術來競爭。
皮切爾說,中國太陽能制造商享受著政府產業政策的大量支持,受益于廉價資本、低成本電力和地產、以及比較廉價的勞動力。
全球太陽能行業正快速增長,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為促進清潔能源生產提供補貼,以及電池板的價格不斷下跌。
據為可再生能源開發提供支持的研究所Ren21統計,2010年太陽能光電池年產量達到240億瓦特,較2009年翻了兩倍多。Ren21是一家得到政府支持的國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