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光伏行業“有點懵”。
半年報業績紛紛“變臉”,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整個行業彌漫著焦躁與不安。
但是,需要正視的是,當前階段的擾動因素更多是“Beta”系統原因,而不是“Alpha”個體原因,資本市場更多關注供給端的“群雄逐鹿”,而擱置了需求端的“星辰大海”。
這與前幾年恰恰相反。
(來源:Mr蔣靜的資本圈 作者:Mr蔣靜)
當Beta占據主導的時候,無論個體多么努力,都難以獨善其身,尤其是資本市場表現,畢竟情緒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牽一發而痛全身。
這就意味著,整個行業需要共克時艱。
那就不要內耗,不要為了彰顯自己牛逼,而盲目打壓對手,一味說別人不好,有損行業風氣,結果玉石俱損,不要做一些“毀敵三百,自損一千”的傻事,有失風度,貽笑大方。
如果把Beta殺下去了,再好的Alpha也無濟于事,何況還不一定有更好的Alpha,這個賬是明顯算不過來的,過去一段時間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真正優秀的企業在這個充分高效的市場,自有評判,是財務表現說了算,也是估值曲線說了算,而不是輿論說了算,也不看誰的嗓門兒大,自有時間檢驗。
“內卷”姑且還算是一個市場行為,“內耗”則變成了一場低俗的精神行為。
我們也理解光伏巨頭們市值管理的心理需要,但這些絕不是市值管理的正確姿勢。
光伏行業流行倡議書,也算是一門特色,這里也倡議大家,可以“內卷”,但絕不要“內耗”,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多給光伏行業注入一點正能量。
只有正能量,才能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年前,光伏行業火熱的時候,大家都在暢想光伏萬億市值,我曾經寫過一篇《光伏行業會誕生萬億市值公司嗎?》,直言很難,細數了諸多原因,大家可以翻來看看,但其中比較隱晦的一點是,光伏行業缺乏王者之氣。
如今,泥沙俱下,亂七八糟,一地雞毛,總算變成了大家都希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