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整個光伏產業鏈被下行陰霾籠罩。受此影響,部分企業放緩擴張速度,叫停融資進程。但有些企業,卻選擇“逆流”而上。
2023年,正泰新能TOPCon電池片及組件環節擴產操作貫穿全年,海寧、鹽城、酒泉、松原、鳳陽、義烏、鹽池、樂清、泰國等生產基地相繼擴產或投產,“智造”矩陣開枝散葉,其勢洶洶,其疾如風,動如雷震。
如此密集的TOPCon產能擴充操作,引起了世紀新能源網的關注。
2024年6月14日,2024SNEC展會期間,正泰新能首席運營官陸振宇先生接受了世紀新能源網專訪,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一幅正泰新能的TOPCon產業全球制造戰略宏圖逐漸清晰……
正泰新能首席運營官 陸振宇
聚焦TOPCon
11個生產基地布局全球光伏版圖
正泰新能,一直以穩健發展節奏示人,其徐如林,內斂溫和。
相關數據顯示,至2022年底,正泰新能擁有電池片產能13GW,組件產能20GW,在組件第一梯隊企業中并不醒目。
2023年,正泰新能一改溫和姿態,強勢擴產,大邁步布局n型TOPCon電池片、組件先進產能生產基地。設備進場、投產捷報頻傳。
2023年4月27日,正泰新能安徽鳳陽基地舉行設備進場儀式,該項目規劃TOPCon 8GW電池片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
2023年5月10日,正泰新能鹽城基地二期TOPCon 5GW 高效組件首片下線。同日,正泰新能泰國基地2.5期項目(1.5GW電池、1.5GW)首片210電池、組件相繼下線,正式投產。
2023年5月29日,正泰新能海寧基地四期項目(TOPCon 8GW 電池+12GW 組件)首片下線。
2023年8月31日,正泰新能義烏基地TOPCon 8GW電池、8GW組件首片電池、組件下線。
2023年10月13日,正泰新能酒泉TOPCon 2GW電池投產。
……
僅2023年,正泰新能的電池及組件量產基地由此前的5個擴充至10個。新建量產基地不僅“清一色”是TOPCon產能,還大量采用自動化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使得生產成本得以降低。
截至2023年,正泰新能已經實現53GW電池片和55GW組件的TOPCon產能布局。與2022年相比,TOPCon 電池片、組件產能分別提升40GW、35GW,先進產能增幅驚人,在全行業也是絕無僅有的,優勢明顯。
那么,正泰新能的TOPCon布局是一時興起,還是另有原因?
對此,陸振宇給出了答案:“其實早在2021年,正泰新能就開始研發TOPCon相關技術,自2022年7月正泰新能實現n型TOPCon組件量產以來,就開始積極進行n型TOPCon先進產能布局。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全年,正泰新能通過新建生產基地和擴充產能的方式,多個項目共同推進,使得我們的TOPCon產能在短時間得以提升。現在看來,我們是較早一批大規模布局TOPCon先進產能的光伏企業。”
在短時間內,正泰新能將生產基地擴充到10個,其底層邏輯又是什么呢?
“我們的生產基地分布,主要集中在長三角一體化地區。特別是在浙江,我們就擁有海寧、義烏、樂清、富陽等4個生產基地,加上安徽鳳陽、江蘇鹽城、吉林松原、寧夏鹽池、甘肅酒泉和海外的泰國,共有10個生產基地,已經全部投產。”陸振宇進一步解釋道,之所以這樣布局,是出于以下幾個因素:
一、服務客戶。正泰新能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進行產能布局,比如松原、鹽池、酒泉生產基地,距離其組件客戶更近,使得無論在交付速度還是售后服務層面,都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快、更優質的響應;
二、產業集群。鹽城、義烏、海寧、滁州是中國光伏產業相對集聚的四個城市,而正泰新能在這四處均有生產基地布局,可以利用當地齊備的供應鏈,進一步降低供應鏈成本;
三、運輸成本。正泰新能的浙江生產基地,如果以寧波港為中心,擁有運輸成本優勢,同樣,江蘇鹽城生產基地也緊臨大豐港。因此,生產基地無論是去太倉港或上海港,都具備便捷的地理優勢,運輸成本更低。
正泰新能富陽基地組件生產車間
然而,正泰新能的TOPCon產能擴充并沒有停止。
2023年11月,浙江樂清一期TOPCon 4GW電池片、4GW組件投產。
2024年5月28日,浙江樂清二期TOPCon 4GW電池片、4GW組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獲批。
2024年5月30日,杭州富陽5GW TOPCon組件設備進場。
海寧五期項目(8GW電池+12GW組件),正蓄勢待發……
陸振宇提到:“準確來講,我們現在有11個生產基地,第11個生產基地位于土耳其,目前組件設備已經進場,今年我們在土耳其的產能會分期逐步釋放。”
土耳其,北擁黑海,南臨地中海,地處亞、歐、非三洲中心,交通便利,完美輻射歐洲、非洲、中東,甚至是美洲市場,戰略優勢突出。
可見,正泰新能的生產基地布局,正在向全球化不斷邁進,可守可攻,頗有章法。
深耕TOPCon
ZBB組件量產能力將達20GW
深耕TOPCon電池技術的正泰新能,不斷通過自身的科研人員優勢和科研投入優勢在“開山辟路”。
在2024SNEC正泰新能展臺,一塊采用ZBB技術的TOPCon組件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觀看。
采用ZBB工藝的正泰新能TOPCon組件
這款采用TOPCon+ZBB技術的ASTRO N7s組件,擁有不足2平方米的小巧身形,應用在戶用場景時,其全黑外觀與常規組件相比,更加整潔、美觀,與XBC組件一樣,顏值頗高。
采用ZBB技術的ASTRO N7s組件(右)
ZBB(Zero-BusBar)低應力無主柵技術去掉了主柵,保留細柵聚集電流。借助更精細且均勻分布的焊絲,使電池內部的載流子收集效率得以顯著提升,進而使得組件的效率和功率更具競爭力。另外,該技術由于焊絲更細且接觸點增多,使得外力作用時,電池片的受力更加均勻,進一步降低隱裂風險。
陸振宇介紹:“我們是目前全行業內唯一真正實現TOPCon技術上ZBB量產的公司,目前擁有7GW產能。全黑雙玻高顏值產品深受客戶青睞,遠銷歐洲市場,產品供不應求,產線一直處于滿產狀態。鑒于此,2024年,我們將積極加大ZBB產能布局,并將ZBB技術拓展到更多新產品中。預計到年底,正泰新能ZBB產能將接近20GW。從成本端來看,正泰新能電池片和組件可以做到引領行業。在組件環節,目前從加工成本和非硅成本控制能力來看,正泰新能在行業內都是數一數二的。當下,隨著銀價的不斷提升,硅片利潤不斷縮水,全行業電池片銷售幾乎已經虧到現金成本了,但對于我們來說,無論從電池端還是組件端,我們還是能夠保持一定利潤的。ZBB技術在成本控制上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
在當下,成本控制已經成為衡量企業能否長期經營下去的一個重要指標,在這一點上,提前布局TOPCon的正泰新能,做得更好。
技術研發:HJT、XBC、鈣鈦礦并進
不打無準備之仗
目前,電池片環節存在著PREC、TOPCon、XBC、HJT、鈣鈦礦等技術并存的局面。相關數據表明,截至2023年底,TOPCon、HJT、XBC電池名義產能分別為684GW、51GW和58GW,而鈣鈦礦電池2023年的規劃產能為5.5GW。
不難看出,各技術路線都在積極擴大市場份額。“百家爭鳴”的狀態,確實推動了市場的繁榮,但也加劇技術路線陣營之間的競爭。龍頭企業通常會采取多路并進的方式,進行多技術路線研發,那么正泰新能有沒有相應的HJT、XBC或鈣鈦礦的產能考量呢?
在2024SNEC正泰新能展位上,兩塊電池片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正泰新能ZBC、鈣鈦礦電池片
這兩塊電池片分別是ZBC電池片和鈣鈦礦電池片,難道正泰新能已經擁有了對應的技術儲備,那么對應的組件產品又將在何時推向市場呢?
陸振宇在接受采訪時給出了答案:“XBC、HJT和鈣鈦礦,實際上我們早在2022年就已經組建了研發團隊,并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2024年6月底,鈣鈦礦實驗線基本完成初步調試。目前,正泰新能的HJT組件正在進行產品認證,而XBC中試線已經開始生產。到2025年,我們的鈣鈦礦試驗線將更加成熟完備,也為我們未來決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而HJT完成認證后,2025年我們應該會有接單的操作。最近我們在跟電池設備廠家溝通時發現,目前在建和投產的TOPCon產線的裝機量基本上是超過1000GW的。迭代涉及的成本將是最大的衡量點,從固定資產投入角度來看,TOPCon大量轉向HJT還不是最佳時點。因此,從短期來看,TOPCon產能的主導地位在2-3年內被撼動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當然,我們儲備鈣鈦礦的原因,是看好其廣泛的疊加性,未來無論是HJT疊加鈣鈦礦追加疊層,還是鈣鈦礦疊加疊層,隨著技術路線越來越清晰,鈣鈦礦都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做鈣鈦礦疊層和XBC研究對我們來說是必要的,這也一直符合我們的研發戰略,即量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另外,XBC技術上,我們也持續研究和投入,我們具備這樣的技術實力和研發能力,而何時量產則需要市場決定。”
居安思危:假如下行周期成為常態……
在本輪PERC產能的加速迭代中,與很多老牌光伏企業相比,正泰新能并沒有沉重的p型產能歷史包袱,得以輕裝上陣,加速快跑。
“我們的PERC產能占比是很低的,到今年二季度,我們TOPCon出貨量的占比已經超過95%了,預計從第三季度開始,我們的PERC只用于交付尾單布局,到了今年年底,基本上就沒有PREC的出貨了。”陸振宇說。
在談及本輪周期何時結束時,陸振宇給出了與眾不同的觀點:“現在的生態與前幾輪周期不同,過去更多的是政策原因推動導致的行業周期波動,而本輪周期則是產業本身發展所帶來的特定時點的周期波動,我想現在談什么時候出現回暖,意義不大。我反而認為有可能現在的生態對于未來而言或許是一個常態化的過程,行業很有可能不會在半年或一年以后,重回高速成長的狀態。與其思考外部環境如何讓本輪波動結束,不如靜下心來假設周期就是常態,再去思考如何持續經營、如何創新性突破、如何推動持續降本,這也是正泰新能當下在重點思考的幾個維度。”
從低調到奔騰的全軌跡,其實印證著正泰新能特有的“前期蓄勢,后段爆發”的馬拉松式企業發展戰略指導思想。而完成這一目標的底氣,則源自于居安思危的企業經營意識、豐富厚重的技術研發儲備、前瞻聚焦的基地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