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綠氫與應用發展論壇
綠色氫能 零碳世界
時間:7月18日
地點:江蘇 無錫
基本信息
主辦:中國氫能100人論壇(HEC100)|新能智庫
聯合主辦:無錫新能源商會
承辦:氫能觀察
參會規模:300人
主要內容
綠電、綠氫、綠氨、綠醇發展及在交通、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業領域減碳、降碳應用;大規模綠氫、綠氨、綠醇耦合經濟性發展前景及示范案例;
國內氫能政策與數據最新解讀、綠氫標準及政策解讀、綠氫制備降本策略分析、綠氫應用及應用場景;
電解槽最新技術進展和應用案例分析;ALK、PEM、AEM、SOEC 現狀與前景分析;關鍵零部件進展和增效降本路徑;
氫能項目融資與金融服務現狀及要求;綠氫生態鏈的構建機遇與挑戰;
擬邀嘉賓
梅 武 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公司技術總監
蔣利軍 中國有研科技集團首席專家、教授級高工
王金意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氫能技術部主任
董 禮 中廣核新能源運維事業部副總經理、科技創新中心主任
何廣利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氫能技術總監
米萬良 北京氫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王立民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薛賀來 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一八所技術總工
何 適 吉電股份氫能產業中心副主任
陳 波 河鋼工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部長
王悅新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東北電力設計院高工
嘉賓介紹
雷憲章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長
于1984年赴德留學,取得柏林工業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完成美國耶魯博士后研究之后,就職于德國西門子公司并任職其輸配電集團專家委員會成員。2004年回國服務于許繼集團和國家電網公司,歷任相關重要技術負責人,被聘為國家電網公司特聘專家。長期從事能源電力裝備研究,尤其是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
路躍兵
目前擔任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和波士頓投資資深合伙人。早年曾任職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之后擔任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卡特彼勒,福特汽車和阿爾斯通)和大型創新金融機構(氣候變化資本,中國建銀投資以及尚高資本)的高管。具有豐富的戰略研究咨詢、企業戰略管理和金融投資經驗。
在CHEC2021世紀氫能與燃料電池大會上,路躍兵強調,氫能的創新包括政策創新、技術創新及市場創新,其中政策創新是最重要的創新。而商業模式要如何適應不同應用場景的問題也需要通過創新來解決。
謝秀娟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主要從事大規模高效氫液化、儲運和加注裝備及其相關氫能應用等研究。近年來,取得了液氫、液氦到超流氦溫區大型低溫制冷裝備“系統方法-核心技術-工藝包體系-關鍵裝備”系列創新,建立了液氫/液氦/超流氦集成與調控工藝包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了工程應用和成果產業轉化。
在CHEC2022第二屆世紀氫能與燃料電池大會上,謝博士提到,預計到2035年,國內將出現高壓氣氫儲運、液氫儲運和管道儲運等多種氫氣儲運形勢并存的局面。國外70%左右使用液氫運輸,安全運輸問題已經得到充分驗證,掌握核心技術和裝備;國內氫液化儲運目前出于系列化和產品化的發展階段,實現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自主可控。
薛賀來
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派瑞氫能制氫設備研發專家。
在CHEC2024第四屆世紀氫能與燃料電池大會上,薛賀來介紹了“N+H+N”體系,N是可再生能源,要發展氫能需要可再生能源,后通過氫氣儲能,或者氫氣轉化達成能源利用,“N+H+N”是將氫氣作為能量存儲轉化載體的體系。
梅武
國家電投氫能公司技術總監、國家級特聘專家
曾作為關鍵技術團隊負責人及項目主管參與主持過東芝催化劑/膜電極等多種燃料電池及氫能的核心材料技術及系統開發,實現了DynarioTM便攜式燃料電池、固定式熱電聯供燃料電池系統EneFarm和社區氫能自己供給系統H2OneTM等多項產品的技術升級及商品化。
米萬良
現為北京氫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工學博士,副教授,天津大學山東研究院氫能中心負責人,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理事、精細與專用化學品編委。
從事氫能技術開發20余年,曾任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院專家,電解水制氫領域負責人,作為負責人主持和參與多項中國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主持和參與完成中石化首套15kW級及150kW級PEM電解制氫撬裝裝置,已穩定累計運行3000h以上,單槽MW級PEM電解水制氫系統。
掃碼聯系我們
滿 盈 18043147317
劉 夢 13756043953
于 洋 1357898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