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的溫州光伏產業又將迎來“逐日”新機遇。近日,一直懸而未決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價格終于塵埃落地,國家發改委正式出臺全國范圍內統一適用的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今后將按項目核準期限分別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和每千瓦時1元(含稅)。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或將開啟國內光伏發電的商業化時代。
根據國家發改委于8月1日發布的《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將光伏發電上網電價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我委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下同)。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外,其余省(區、市)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
此前,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均采取“一事一議”的招標方式確定。去年8月進行的第二輪太陽能光伏特許權招標的13個項目中,最低上網電價為0.7288元/千瓦時,最高上網電價為每千萬時0.9907元,而在2009年7月我國首個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敦煌10兆瓦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09元。
由于太陽能電站項目一旦建成至少運行25年,因此出臺固定上網電價有利于投資者形成穩定投資回報預期,預示著國內光伏市場開啟的腳步已經加快了。
近年來,我市民企“逐日”步伐進一步加快,不少民間資本從鞋業、服裝、鋼材等傳統產業領域跨界而來,意欲搶占新興光伏產業的制高點。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短時間內我市就已“迸發”出30多家光伏企業。在產業鏈方面,除硅料這一源頭程序,我市光伏企業幾乎涵蓋了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包括垂直一體化、硅片、EVA膠膜、電池片、組件等。
“現階段,我們光伏組件產品95%以上是出口。不是說不想做國內市場,相反,我們對國內市場的前景非常看好,一直在等待相關政策與措施及早到位。”溫州競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策認為,“這次國家發改委明確了光伏發電的上網基準電價,是扶持和發展國內光伏產業一個很好的信號,使我們對進軍國內市場充滿信心。”
而對于有意探路國內光伏應用行業的另一批溫州民企而言,上網基準電價的“標桿”意味更加明顯。“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成本較高,過去要上這類項目,需要申請到國家補貼,才可能有盈利空間。現在則可以根據明確的上網基準電價,來核算成本與利潤,這意味著今后可以按照商業化操作模式,去判斷某個光伏發電項目是否可行。”一業內人士表示。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也認為,上網電價的統一,讓光伏發電項目所在地的日照時間成為是否盈利的關鍵。所以,日照時間充分的西部地區,如日照時間長達3000小時的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將成為各路資本逐鹿的核心區域。
據悉,我市光伏發電項目也正在起步。今年年初,我市首個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溫州醫學院(新校區)并網光伏發電站示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000多萬元,由國家“金太陽”計劃補貼50%,由正泰太陽能公司承建,預計年平均上網電量約65萬千瓦時,每年可滿足300多戶家庭全年的用電量。
根據國家發改委于8月1日發布的《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將光伏發電上網電價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我委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下同)。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外,其余省(區、市)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
此前,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均采取“一事一議”的招標方式確定。去年8月進行的第二輪太陽能光伏特許權招標的13個項目中,最低上網電價為0.7288元/千瓦時,最高上網電價為每千萬時0.9907元,而在2009年7月我國首個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敦煌10兆瓦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09元。
由于太陽能電站項目一旦建成至少運行25年,因此出臺固定上網電價有利于投資者形成穩定投資回報預期,預示著國內光伏市場開啟的腳步已經加快了。
近年來,我市民企“逐日”步伐進一步加快,不少民間資本從鞋業、服裝、鋼材等傳統產業領域跨界而來,意欲搶占新興光伏產業的制高點。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短時間內我市就已“迸發”出30多家光伏企業。在產業鏈方面,除硅料這一源頭程序,我市光伏企業幾乎涵蓋了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包括垂直一體化、硅片、EVA膠膜、電池片、組件等。
“現階段,我們光伏組件產品95%以上是出口。不是說不想做國內市場,相反,我們對國內市場的前景非常看好,一直在等待相關政策與措施及早到位。”溫州競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策認為,“這次國家發改委明確了光伏發電的上網基準電價,是扶持和發展國內光伏產業一個很好的信號,使我們對進軍國內市場充滿信心。”
而對于有意探路國內光伏應用行業的另一批溫州民企而言,上網基準電價的“標桿”意味更加明顯。“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成本較高,過去要上這類項目,需要申請到國家補貼,才可能有盈利空間。現在則可以根據明確的上網基準電價,來核算成本與利潤,這意味著今后可以按照商業化操作模式,去判斷某個光伏發電項目是否可行。”一業內人士表示。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也認為,上網電價的統一,讓光伏發電項目所在地的日照時間成為是否盈利的關鍵。所以,日照時間充分的西部地區,如日照時間長達3000小時的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將成為各路資本逐鹿的核心區域。
據悉,我市光伏發電項目也正在起步。今年年初,我市首個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溫州醫學院(新校區)并網光伏發電站示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000多萬元,由國家“金太陽”計劃補貼50%,由正泰太陽能公司承建,預計年平均上網電量約65萬千瓦時,每年可滿足300多戶家庭全年的用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