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條件分析
1.1 經濟因素
2023年浙江省GDP總額為82553億元,同比增長6%,作為我國經濟強省繼續保持全國第四的位置。分產業分析,浙江省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41.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56.1%。同時浙江民營企業數量眾多,民營經濟增加值約占全省GDP比重67.2%,其具備的超強的創新能力為浙江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綜上,在以二、三產為重的浙江經濟體中,以民營經濟體為主的大環境為工商業儲能創造出發展的沃土。
圖12023年GDP前10省份(億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1.2電力供需因素
電力需求方面,浙江省作為以民營經濟為主的經濟大省,工業用電占比高,其中工業累計用電量4097.06億千瓦時,占浙江省全社會用電近70%。同時,浙江省經濟保持高速發展,大量工商業活動的增加也使當地用電量升高,其中2023年浙江全社會用電量為619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8%,未來浙江省工商業用電量仍將不斷上漲,全社會用電也將不斷上漲。
圖2 2023年浙江全社會用電情況
數據來源:國網浙江電力公司
電力供給方面,浙江省本地發電結構仍以火電機組為主核電機組為輔,2023年浙江省發電量為4353.1億千瓦時,火電發電3192.3億千瓦時,占比73.33%。
圖3 2023年浙江省發電量結構占比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結合浙江省電力需求和供給情況分析,浙江省2023年存在1839億千瓦時電力缺口,占浙江省全社會用電量約30%,故需要依賴外購電滿足省內用電需求。正因浙江省外購電力占比較高,在浙江省出現電力剛需性增加且外省受高溫枯水影響導致送電量下降的時候,浙江省便會出現限電現象,且主要針對的是工業企業限電。2021-2022年間的限電打亂了企業正常生產的節奏與計劃,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效益和社會發展。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限電影響生產的困局,浙江各地區企業重視分布式光伏和配套儲能設施的搭建,為工商業儲能發展提供了需求層面的支撐。
表1 浙江省限電措施
數據來源:EESA數據庫
1.3分布式光伏因素
浙江省光伏裝機容量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且呈逐年增長態勢,其中因浙江地狹人稠且可利用面積較小導致集中式光伏裝機規模較小,反而因浙江可利用工廠和居民屋頂較多導致分布式光伏裝機成為規模主力,占比高達80%。在分布式光伏裝機中,工商業分布式為裝機主力,占比高達92%。浙江各地區工商業分布式光伏裝機的高增,為工商業儲能的配套與滲透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撐。
圖42023年各省光伏新增并網情況(萬千瓦)
數據來源:EESA
圖5浙江省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情況(萬千瓦)
數據來源:EESA
1.3成本因素
在儲能系統中電芯成本占比60%為最大成本支出,其正極材料碳酸鋰占儲能電芯成本高達40%。2022年碳酸鋰價格高企階段使得儲能系統成本高居不下,高成本的大環境下儲能裝機意愿低迷。當前階段碳酸鋰價格已經駛入下行通道并逐步企穩,原材料價格巨幅回落、電池產能釋放疊加行業競爭加劇,儲能系統報價不斷下探屢創新低。其中源網側儲能對碳酸鋰價格下降傳導較為充分,工商業儲能成本下降仍有空間,為工商業儲能裝機提升了收益空間。
圖6 工業級碳酸鋰均價(99%;萬元/噸)
據來源:I Find
二.發展現狀分析
項目方面,無論是工商業儲能項目備案或項目投運,浙江省均位于全國第一,可見浙江省已成為我國工商業儲能投資最熱地區;政策方面,浙江省發布的工商業儲能政策中,補貼政策占比近50%,其中補貼形式以容量補貼、放電補貼和投資補貼為主,旨在鼓勵工商業用戶興建儲能電站,推動工商業儲能項目快速落地;電價政策方面,從2021年至今浙江省共執行過5版電價政策,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才有現階段可觀且持續的峰谷價差;盈利模式方面,峰谷套利仍是國內工商業儲能獲利的最主要途徑;投資運營模式方面,合同能源管理(EMC)仍是主要模式;經濟性方面,考慮補貼情況下浙江省工商業項目回收期可小于四年。
三.未來展望
2023年我國工商業儲能雖爆發式增長,但整體仍處行業發展初期?,F階段具備渠道資源、區域客戶資源和較強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有望實現市場的初步滲透,同時不斷致力于降本增效和技術創新用以提升產品性能的企業有望搶占未來市場的先機。另外隨著電力市場化的不斷深入,“工商業儲能+虛擬電廠”的雙輪驅動模式不斷成熟,那些掌握核心軟硬技術、優質靈活性資源且把后端運營作為發展重心的平臺企業有望在未來市場形成較高壁壘。最后,在國內儲能市場激烈競爭中,具備海外拓展優勢的企業將受益全球需求共振獲得另一增收渠道。同時,浙江省作為現階段工商業儲能投資的主要省份,在未來仍將繼續吸引工商業儲能各方投資,且隨著浙江省不斷制定并頒布用戶側儲能行業規范,浙江省工商業儲能發展將邁向安全、規范且受監管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