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中關村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產業聯盟承辦的2024中關村論壇“氫能產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京圓滿召開。以下是主旨演講精彩回顧:
《綠色氫能科技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圖 |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歐陽明高
燃料電池價格下降推動氫車經濟性提高,換氫模式或成為解決氫氣儲運成本高昂的方向之一。歐陽院士以清華大學和億華通產學研結合為例,對我國綠色氫能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情況及案例做了詳細介紹。他認為燃料電池/電解裝置已取得重大進展,但還需繼續優化升級。要將燃料電池電堆壽命提升至4萬小時,加強催化劑和膜的研究,做到全鏈條智能化,制氫方面,堿性電解技術改進空間非常大,重點是膜電極研究,還要解決系統集成問題,以適應動態變化可再生能源。歐陽院士指出預計明年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將下降到1000元/kW,但氫瓶成本高問題進一步凸顯,可開展換氫模式探索。要將綠電價格降到0.2元,低成本離網制氫,以多元化、大規模商業示范應用場景為龍頭拉動,帶動綠色氫能全產業鏈發展。
此前,2024年3月26日,為期三天的2024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開幕。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國際氫能創新合作”論壇上做主題為《綠色氫能研發與產業化進展及技術展望》的主旨報告。
他表示,中國在氫能核心關鍵技術方面主要是燃料電池和電解槽方面已經取得重大的技術突破,還要繼續優化升級,尤其是燃料電池的耐久性現在成本已經降得很低了,一千瓦一千塊錢水平,5年之前是兩萬塊錢一千瓦。
現在氫能很熱,但是目前還是戰略價值的熱,我們需要把戰略價值變成商業價值,這中間核心是氫能的性價比,綠氫成本,靠什么降?首先是富裕的綠電已經到達0.15元/度電,這可以和煤制氫的成本相比了。我們預計2030年有可能綠氫的規模到達500萬到1000萬噸,我們力爭要達到這個目標。總之,我們要以綠氫低成本為源頭,以多元化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為拉動,帶動綠氫全產業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