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供應鏈重塑下光伏企業全球化策略研究

   2024-05-08 《新經濟導刊》(2024年第02-03期)孫廣彬、李征、趙子元、陳多威12600
核心提示:探討全球化發展路徑與策略,助力推動我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

摘要: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和氣候變化問題加劇,光伏行業作為綠色能源領域的重要力量,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對于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全球光伏市場發展加速,海外客戶對光伏需求持續高漲,成為我國光伏企業“走出去”加速布局海外市場、擴大光伏產品貿易的發展引擎。當前,我國光伏產業高速發展,擺脫了早期設備、原料與市場“三頭在外”的發展局面,光伏企業的全球化發展也已從早先的內產外銷的出口貿易模式(全球化 1.0階段:本地化服務國際化),過渡到深耕東南亞供應鏈的產業模式(全球化 2.0階段:國際化服務全球化),再逐步向構建全球區域產業鏈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全球化 3.0階段:全球化服務全球化)轉變。本文將介紹我國光伏企業全球化發展歷程,厘清當下光伏企業踐行全球化3.0戰略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分析企業在全球化3.0階段初期存在的問題,探討全球化發展路徑與策略,助力推動我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光伏;全球化;供應鏈重塑

從我國1958年研制出首塊硅單晶,到如今太陽能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來源,我國光伏行業伴隨太陽能技術迭代和產業生態演進,逐步走向成熟。我國光伏產業在實現跨越式增長的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近年來,以歐美為代表的能源需求重點區域正加速推進光伏制造回流,“貿易壁壘”+“本地扶持”已成為部分國家或地區發展本地光伏產業、遏制中國產品的組合拳。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我國光伏企業在經歷了早期的“本地化服務國際化”的全球化1.0階段和“國際化服務全球化”的全球化2.0階段,正在逐步邁向“全球化服務全球化”的3.0新發展階段,力爭打造全球區域產業鏈一體化的生態價值鏈體系。這不僅推動了我國光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提供強大動力。

一、我國光伏企業全球化發展歷程(全球化1.0-2.0階段)

自1998年“國內第一套3MW多晶硅電池及應用系統示范項目”以來,我國光伏產品以點帶面,并憑借著成本優勢,快速占領全球市場。盡管我國推出了“中國光明工程”等一系列政策,但在 2013年之前,全球70%以上的光伏市場仍然集中在歐美地區。2012-2013年歐美光伏“雙反”調查的開啟使得中國光伏企業加速推進東南亞產業布局。

(一)全球化1.0階段(20世紀90年代——2013年):本地化服務國際化

自20世紀90年代起,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使得世界各國向新型清潔能源轉型。歐美各國相繼出臺鼓勵政策,光伏市場在歐美地區迎來爆發式增長,并激起中國企業的光伏“建設大潮”。相對廉價的制造成本使中國光伏企業外貿訂單大增,中國成為全球光伏市場的“加工廠”,并形成了內產外銷的出口貿易模式。但彼時的國內企業面臨“三頭在外”的局面,即光伏原料依賴進口、核心設備和終端市場需求均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

自2011年起,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為保護本國產業,先后發起針對我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貿易,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勢頭受到遏制。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太陽能電池出口額127.9億美元,同比下降43.6%。在當時的環境下,地緣政治關系和全球經濟變幻莫測,貿易摩擦事件頻出,對我國光伏企業的海外單一出口模式帶來了極大的風險與挑戰。

(二)全球化2.0階段(2014-2022年):國際化服務全球化

隨著海外貿易壁壘提高,出口不確定性增加,作為亞洲新興發展體的東南亞地區,逐步成為了中國光伏制造商出口歐美地區的替代市場。自2014年起,國內光伏制造企業紛紛加快東南亞“出海”的步伐,隆基、晶澳、天合、晶科等光伏龍頭企業先后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家投資建廠。

東南亞作為中國“一帶一路”重點區域,雙方地緣相近、人文相通,產業結構也存在天然的協同性和互補性;同時,東南亞國家具備低成本勞動力紅利和豐富的資源優勢,與中國產業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和空間,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出海的橋頭堡。

二、全球供應鏈重塑背景下我國光伏企業全球化3.0戰略與發展情況

在東南亞地區產業布局,為中國光伏企業拓展歐美市場創造了空間和機遇,然而近年來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貿易壁壘不斷升級,中國光伏企業為有效提升全球市場份額,積極探索“全球化服務全球化”的全球化3.0戰略。

(一) 全球化3.0戰略(2023年至今):全球化服務全球化

當前,受全球經濟格局重塑、大國博弈、經貿規則變化、科技進步和新冠疫情沖擊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地位面臨挑戰。在光伏制造領域,我國產能集中度很高。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我國在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環節產量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均超過80%。另外,疊加俄烏沖突對歐洲能源供應的影響,歐國家普遍認為,過于集中的光伏產業鏈供應鏈缺乏韌性、脆弱易中斷,給全球能源轉型構成潛在威脅。自2022年以來,歐美國家在光伏產業的“去中國化”政策趨勢日益顯著,各國試圖通過引導產業回流,重構全球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在此背景下,我國光伏龍頭企業不斷深化對全球化布局的思考,在不斷完善中國、東南亞產業鏈供應鏈的同時,積極探索美洲、歐洲等區域一體化局,進一步鞏固我國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與競爭力。

(二)全球化3.0階段初期我國光伏企業海外產業布局情況

自2023年以來,晶澳、隆基、晶科、TCL中環、阿特斯、天合等企業加速推進海外產能建設,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各區域產業鏈體系,先后宣布在美國、歐洲、中東等地區投資建設光伏制造項目(如表1所示)。

表:我國代表性光伏企業在歐美地區項目布局計劃(2023年)

三、我國光伏企業全球化3.0戰略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積極推進“全球化服務全球化”的全球化3.0戰略,構建全球區域產業鏈一體化的商業模式,是光伏企業在全球光伏市場快速發展和區域“制造業回流”政策的雙重驅動下,面對新型貿易壁壘帶來的壓力,所做出的綜合性決策。

(一)全球光伏市場前景廣闊,為海外制造提供發展空間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以光伏為代表的低碳能源產業,是實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后疫情時代經濟“綠色復蘇”的必然選擇,全球光伏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為我國光伏產業海外制造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1.“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以光伏為代表的零碳轉型亟待提速

自巴黎協定以來,盡早實現“碳中和”、控制溫升已成為全球共識性議題。當前,已有超過130個國家以不同形式提出了“碳中和”目標。這些國家覆蓋全球85%的人口,貢獻了超過全球90%的GDP,對世界的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數據,在本世紀控制溫升1.5℃的情境下,2020年后,全球碳排放總量需控制在50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以內。隨著化石能源碳排放持續增長,按當前趨勢,本世紀中葉將難以達成凈零目標,零碳轉型亟待加速。建立以太陽能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則是實現零碳能源轉型與“碳中和”目標的必然路徑。

2.光伏發電將成為各國實現“碳中和”的“主力軍”,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激增

目前,歐美各國紛紛大幅調高光伏裝機目標。如德國方面,2022年7月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EEG2023)修正案,計劃到2030年將德國的光伏發電裝機增加到215GW;法國方面,到2050年預計太陽能裝機容量將增加至100GW以上。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將超過煤炭,位居所有電源形式中第一位。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預測,在全球控溫1.5℃情境下,到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有望超過5.4TW,這意味著2023-2030年年均增長超過500GW。海外光伏市場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 各國產業政策利好,助推國內企業在海外開展本土化建設

新冠疫情暴發后,過度追求生產效率帶來的供應鏈脆弱性凸顯,各國開始通過加大補貼、改善產業生態等方式吸引制造業回流本土,這也為國內企業布局海外產能提供了政策推手與發展“窗口期”。

1.多措并舉進行產業扶持,助力各環節本土化發展

2022年8月,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出臺,對光伏硅料(3美元/kg)硅片(12美元/㎡)、電池(4美分/w)、組件(7美分/w)等環節提供稅收抵免等制造補貼,并提出獲得ITC補貼中本土制造10%額外獎勵的計算細則,要求鋼鐵須100%來自美國,制成品(光伏組件、逆變器、支架等)中美國本土制造占比須超40%以上;2023年3月,歐盟《凈零工業法案》和《關鍵原材料法案》提案指出,到2030年,關鍵原材料加工、本土制造能力接近或達到歐盟年度部署需求的40%以上;印度近年來推出生產關聯激勵(PLI)計劃,合計激勵本土組件產能達51.6GW。

2.政府層面通過專項資金扶持,助力技術創新研發與商業化發展

歐洲方面,將“創新基金”作為歐盟補貼光伏產業的重要金融工具,截至目前已公示三輪資助項目,涉及5個光伏制造項目,主要采取異質結技術,資助總額超4億歐元;2023年4月,美國能源部公布了2022年度光伏研發資金扶持項目,旨在開發與改進鈣鈦礦等電池技術,資助總額超2000萬美元;2022年初,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公布了超低成本光伏(ULCS) 扶持計劃,已覆蓋鈣鈦礦/硅疊層技術。

(三)貿易壁壘新升級,迫使國內企業“走出去”

當前,全球供應鏈發展從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單一導向逐步向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多重綜合性效能轉變。在反傾銷、反補貼反規避等傳統貿易壁壘的基礎上,以碳排放與環境、技術專利等為基礎的新型貿易壁壘正在逐步形成、演化并升級,表現形式更加“隱蔽”。我國光伏產品出口貿易的應對難度也不斷增大,促使我國光伏企業推行海外區域產銷一體化發展。

1.“雙反”及“反規避”調查等貿易壁壘層出不窮

早在2011年,美國就開始啟動對我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2012年終裁征收14.78%~15.97%的反補貼稅和18.32%~249.96%的反傾銷稅。自此,我國光伏產業遭遇了來自海外不同國家或地區制定的一系列貿易壁壘,包括美國201和301條款、印度光伏基本關稅(BCD)等。為應對全球重要市場—歐美地區“雙反”等系列調查與制裁,天合、晶澳、晶科、阿特斯、正泰、隆基等約20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投資建廠,在規避貿易壁壘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貿易風險。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的反規避調查發布終裁,認定泰國、柬埔寨、越南和馬來西亞存在規避,中國五家光伏企業存在規避行為。

2.綠色貿易壁壘設限,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

當前,歐美等國家正積極從環境入手,推行“附加條件的市場準入”。針對光伏產品,除了法國的碳足跡認證、韓國的低碳認證等強制性認證要求外,2022年3月,歐盟發布《2022-2024年生態設計和能效標簽工作計劃》,該計劃將涉及光伏組件、逆變器和系統,這些產品未來必須達到包括碳足跡在內的環境標準,才能進入歐盟市場;2022年5月,歐盟出臺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雖暫未涉及光伏產業,但波及光伏產業鏈中的鋁、鋼產業;此外,擺在光伏企業面前的,還有國內外標準的差異。一些國家針對中國產品采用了他們認為的中國電力“碳排放系數”,這種碳排放系數要明顯高于中國實際碳排放系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3.國際知識產權糾紛頻發,產品或因核心技術制裁而出口受限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的崛起和在全球的高速發展給海外企業帶來了巨大壓力。歐美等國家企業頻頻針對我國企業提起知識產權訴訟,通過“專利之爭”以限制相關產品進口,試圖遏制我國光伏企業在歐美市場的發展,并在全球光伏市場“蛋糕”爭奪戰中獲利。比如,2019年,韓華集團在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針對隆基和晶科等企業提起有關涉嫌侵犯專利權的訴訟;2020年,Solaria與Maxeon公司分別針對阿特斯在美國、日本等國提起專利侵權訴訟;2021年,Advanced Silicon 就專利侵權問題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包括中國在內的28家企業的337調查申請;2023年,Maxeon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地方法院對通威太陽能公司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盡管隆基與韓華于2023年5月正式達成專利交叉許可,這類事件也為我國光伏企業加強對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管理與保護工作敲響了警鐘。

四、我國光伏企業全球化3.0階段發展初期面臨的挑戰

盡管我國部分光伏企業前期在東南亞投資建廠積累了一些海外經驗,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政治制度、生產要素稟賦及生產成本等方面的差異,我國光伏企業赴歐美等地區進行產業布局和供應鏈搭建依然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一)企業出海缺乏國別投資指引,“各自為戰”試錯成本高

我國光伏企業對海外目標國別的投資政策與環境了解不足,尤其是在法律法規、合規要求等方面認識不夠,導致企業在海外運營過程中頻頻“觸礁”。另外,由于語言、文化差異以及與各國各級政府溝通不暢,企業在開展業務時遇到困境,導致運營成本增加,市場拓展受到制約。此外企業對當地人才引進政策的了解有限,部分企業員工在獲取相關國家簽證方面受阻,影響了公司海外業務的開展。

(二)海外產業政策系統性與支持力度不足,區域資源傾向尚不明朗

盡管美國政府已出臺《通脹削減法案》(IRA),但相關企業在本土制造的補貼落實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跟進。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很多產業政策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有待進一步系統化研究。如2022年12月,歐洲光伏制造委員會(ESMC)50家歐洲光伏制造企業就已聯合倡議:歐盟應加強產業政策頂層設計立即采取與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類似的、“快速、成熟、切實、全面”的8項光伏產業政策;2023年3月,歐盟發布《凈零工業法案》和《關鍵原材料法案》兩項新法案草案。由于這些倡議或提案缺少細則,為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三)海外光伏制造成本較高,缺乏產業投資動力

目前,中國企業“出海”布局光伏產業的制造端成本相比國內仍不具備優勢。據歐盟委員會測算,中國光伏制造總成本較歐洲地區低35%,較美國和印度分別低20%和10%。以組件制造為例,2022年,中國光伏組件生產商的制造成本較美國和歐盟低50%以上。據Infolink資料顯示,如在美國投資建廠,不考慮前期固定資產投入,僅就生產制造環節的成本而言,美國的人工、水電成本比中國高出10%左右,同時考慮到部分組件輔材采購自中國以外區域,成本還會再增加10%-25%,該兩項成本就已經大幅推高了生產成本。

(四)海外產業配套環節薄弱,協同效應差

當前,歐洲地區具備部分鋁漿、銀漿、減反射膜、EVA、POE等材料供應,而美國地區具備一定的鋼、鋁、樹脂等生產條件,但主要材料與部件仍來源于中國。中國企業在選擇海外地區布局產能時發現,與國內配套環境相比,大部分國家的光伏產業處于起步階段或初期階段,基礎設施方面還比較薄弱,且缺乏相關的配套產業。很多地區的輔材輔料難以達到生產工藝要求,增加了海外工廠的供應鏈管理難度。在未來的幾年里,我國光伏企業如何完善當地的產業鏈配套,面臨較大的挑戰。

(五)海外企業本土化產能開始釋放,試圖走新型技術路線實現彎道超車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構建全球產業鏈體系的同時,美、歐等國發展光伏產業的步伐也在加速。目前,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個光伏產業項目紛紛官宣落地。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數據顯示,2022年,美、歐、印等經濟體規劃的制造業新增產能已超過50GW。技術路線方面,海外企業重點關注鈣鈦礦、異質結等新型光伏技術路線,力爭彎道超車。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以歐洲為例,異質結、鈣鈦礦光伏電池產能建設計劃已超過13GW,在各類型電池中份額占比超過60%,排名第一。歐美各國企業正試圖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進行制約與抗衡,給我國光伏產業在全球保持領軍地位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五、我國光伏企業全球化3.0階段發展對策建議

為積極應對全球化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我國光伏企業應在合規經營的基礎上,通過加大研發創新力度、強化渠道管理、優化供應鏈布局、深化與當地機構的合作等措施,不斷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并力爭在新一輪全球化競爭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一)合規先行,穩健推進“本地化”運營

當前,高度動態化的國際局勢使我國企業的全球化供應鏈布局面臨很多風險和挑戰。對于光伏企業而言,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準入標準、貿易與產業政策、法律法規、營商環境、人文風俗等因素,通過深入學習了解目標市場的國別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本土化戰略,并建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確保其當地戰略具備一定程度的抵御供應鏈風險的效能,保證企業穩健且持續經營。

(二)鍛造技術長板,保持產品技術創新領先地位

創新是發展的源泉與動力,我國光伏企業需持續加大創新發展力度。企業應積極參與國際光伏產業標準的制定修訂;通過技術授權、境外參股與收購等方式獲取海外先進技術及專業化研發人才;與行業組織、科研機構合作打造技術聯盟及推進全球化研發中心建設,不斷加強新技術,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的新型光伏技術的更新迭代、實現效率突破,構建并強化自身光伏產品的競爭力。

(三)把ESG理念融入發展,構建“可持續商業”文明

如今,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成為全球共識,驅動重塑包括光伏在內的新能源產業的自身價值。我國光伏企業應關注環境保護、技能發展、工人安全和不同國別社會包容等問題,助力建立健全光伏行業ESG標準及推動實現光伏標準國際雙邊互認。同時,企業應加強ESG方面的宣傳和培訓,不斷完善ESG管理體系,在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物流等環節充分考慮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提高光伏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更好地拓寬國際市場。

(四)打造健康產業生態,構建韌性產業供應鏈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我國光伏企業應充分發揮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各企業分工優勢,產業內部企業間加強聯系與合作,促進行業資源共享和互補,形成密切配合、分工明晰的綠色光伏產業鏈系統。企業應積極探索與全球合作伙伴、客戶、供應商、研發機構等對象的新型合作共建模式,完善在全球供應鏈全鏈條的布局網絡,不斷降低內部交易成本,增加產業發展靈活性,提高市場風險預判與抵御能力,在全球范圍形成協同發展效應。

(五)依托第三方服務機構,助力海外市場拓展

光伏企業在探索自身“走出去”發展路徑時,不應“閉門造車”,需要借助外部力量進行輔助性支撐。企業可依托第三方服務機構,在投資指引、運營管理、法律合規等多方面為自身提供一體化專業服務。高效解決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共性與差異化問題,助力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熟悉并融入本地環境,合理開展業務布局,進而幫助其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場,促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略。

(作者單位: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都兰县| 乌兰察布市| 华池县| 郸城县| 荥阳市| 清新县| 麻阳| 丰镇市| 齐河县| 阳东县| 南澳县| 江北区| 泾源县| 凉山| 泰顺县| 钟祥市| 碌曲县| 新巴尔虎左旗| 景德镇市| 田阳县| 张家川| 来安县| 灵川县| 阿荣旗| 杭锦旗| 枣阳市| 行唐县| 吐鲁番市| 广丰县| 麻栗坡县| 柳州市| 罗山县| 鄂托克旗| 天水市| 遵化市| 化隆| 延津县| 海林市| 隆昌县| 伊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