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投資1228億元建設新能源產業聚集園區,這樣的投資規模是否過于龐大?這一令人驚訝的計劃背后,英利的真實意圖是什么?
11月21日,作者與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展開了對話。
資金絕對不是問題
新聞縱深:看了英利未來十年的規劃,有一個問題讓人疑惑:10年間1228億元的投資是否過于龐大?英利能否支持如此龐大的投入?
苗連生:資金絕對不是問題。
不要忘記,英利集團旗下的控股公司英利綠色能源已在紐交所上市,通過紐交所這個世界上最優良的融資平臺,我們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從資本市場籌集所需的資金,用于快速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
另外,我們良好的業績能夠吸引世界上眾多大財團的投資。就在前幾天,我才接待了一個由花旗等10多家國際金融界巨頭組成的考察團,洽談投融資事宜。與此同時,國內銀行機構也承諾為集團發展提供后續資金支持。
企業做大做強最重要
新聞縱深:最近有外界媒體報道,兵裝集團堅持要求保定市政府和天威保變收回英利的控股權。是這樣嗎?
苗連生:天威集團整體劃撥給兵裝集團,沒有涉及到英利集團,他們合并之后,不管是天威集團還是兵裝集團,我們和他們只是關聯方而已,并不會有股權上的關系。
新聞縱深:據我們了解,YGE在紐交所上市之前,曾經與天威保變有過后續跨境換股的協議。
苗連生:跨境換股一直在正常進行之中,只是徹底完成還需要一定時間。
新聞縱深:還有媒體提出了英利"向左走、向右走"的問題。意思是說,英利有可能脫離天威或兵裝集團"單干"?
苗連生:"左"和"右"都是橫向的,不足為道,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縱向的,我們只求堅定不移地科學發展新能源事業,一直向前走,所以,既不能"左",也不能"右"。
英利集團也是一樣。我們唯一的愿望是把企業做實做強,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別說是控股權,就是把所有股份都讓出去也沒有關系。關鍵是有一個雙方友好協商的平臺,按照價值對等的原則辦事。
英利不會離開河北
新聞縱深:據了解,國內有些地方一直希望英利能夠搬過去,而且提供了極為優惠的政策。
苗連生:我很感謝這些地區的熱心和誠意,但現實情況讓我們必須首先考慮立足河北、扎根保定。
要緊的是,一個企業,只有在產業聚集區才能夠發揮集聚作用,得到更好發展。河北省近來十分注重新能源的發展,保定市提出"電谷"規劃,又在相關基礎設施、人才培訓上有著很大優勢,這對我們今后非常有利。
新聞縱深:您是保定人,是不是也有著一定感情因素?
苗連生:我生在保定,長在保定,作企業還是在保定,當然對保定有著深厚的感情。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從企業發展考慮。
我們的企業能夠發展到今天,為什么?一個是我們找對了路子,趕上了新能源產業迅速發展的好時機。第二,在發展過程中,省、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在土地、資金、政策等層面又給予大力扶持,給我們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現在,我們正在保定高新區建設國內首座太陽能光伏一體化建筑―――太陽能大廈,它代表著英利集團正向太陽能光伏更廣泛的應用領域發展,透過這座挺拔的大廈,我們可以看到英利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