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極星風力發電網了解到一起因為風電機組噪音和光影起因的糾紛,某村民反應,一臺風電機組建在離自己居住的地方200米距離,白天噪音和光影影響,晚上噪音不斷,干擾了正常生活,晚上無法入眠,舉報后環保督察組等相關部門來調查時,風機就會發生轉向,轉速降低導致噪音也小了。
對此該風電場業主反應:該風電場手續齊全,風電場建設位置靠近企業,而非居民區,某人士反應的那臺風電機組建在企業廠區周邊,風機轉動所產生的聲音經過檢測,也都數據正常范圍內,不存在較大噪音,目前正在積極配合與協商,但對于該村民提出的150萬元索賠無法接受。
對于村民的舉報和反應,當地政府和環保督察組給予了回應,目前正在積極調查協商。
近幾年,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壯大,風電機組的數量也隨之增加,目前已經達到了19.5萬臺,它們大多數樹立在荒漠、戈壁、高山等人煙稀少的地區,但也有部分機組,聳立在田間山頭、村落之間,源源不斷的提供綠色電力。
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三部委聯合引發《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以村為單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的風電項目,原則上每個行政村不超過20兆瓦,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風電投資建設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機制,推動構建“村里有風電、集體增收益、村民得實惠”的風電開發利用新格局。
這意味著全國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旗)域農村地區都有機會豎起風機,也意味著風電機組將會更近距離的走進百姓的生活,風電機組不在是一種僅可遠觀的存在。
距離產生美,遠遠的看風電機組,很多人也許會贊美它的威武高大,一但走近了,機組的某些“缺點”也就會暴露,比如噪音和光影等問題。據了解,每年環保監督關于風力發電機組噪音光影等舉報近10起。
北極星認為,隨著風電機組走近百姓生活,如何讓風電與人相處,讓風電機組更具“人性化”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也是各大設備廠家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也指出,鼓勵采用適宜鄉村環境的節地型、低噪聲、高效率、智能化的風電機組和技術,實現與農村能源協同互補,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