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在“雙碳”目標和“十四五”規劃的指引下,開發海上風電成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領域。作為海上風電的建設新場址,東營轄區地理位置優越,目前共規劃A到H八個海上風電場,其中A、B1、B2風場共168臺風機已建設、安裝完成,并網發電。
為加強海上風電建設、運維期間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維護海上通航秩序,保障風電場設施及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環境,按照山東海事局發布的《海上風電通航安全管理辦法(暫行)》和《海上風電通航安全自主監控平臺建設與運行指南》相關要求,東營海事局積極推進、指導山能新能源(東營)有限公司依托渤中海上風電A場址、B場址建設海上風電通航安全自主監控平臺,平臺于4月17日進入試運行階段。
該平臺涵蓋AIS子系統、雷達子系統、VHF子系統、CCTV子系統、水文氣象采集子系統、網絡傳輸子系統、基礎信息子系統、數據處理子系統、數據融合子系統、交通顯示子系統、監控預警子系統等十四個子系統。依托海上升壓站、海上風機建設2座AIS基站、2座VHF基站、2部6英尺雷達、2部超視距雙光譜重型云臺攝像機等感知設備,達到對風場區域以及附近沿海航路感知信號全面覆蓋。主要包含海域態勢感知、數據處理及互聯互通、船舶異常行為識別預警、海上固定設施位置播發、電子圍欄監管、船舶碰撞感知、預警信息自動播發等功能,以事前發現預警、事中處理取證、事后場景追溯為目標,探索實現一體化聯控、全區域可視化管控、多部門業務協同。
該平臺的運行填補東營西北海域海上目標識別的空白,突破傳統海事監管盲區,進一步拓展了海上風電監管途徑,增強東營轄區海區異常行為的發現及處置能力,使東營海事局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動態感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實現全轄區船舶實時動態“看得見、聽得到、傳的回”奠定良好的基礎。
下一步,東營海事局將繼續服務轄區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不斷指導企業開展海上風電智能化監管研究,進一步擴充轄區海區動態感知手段,推進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設,全力保障轄區海上安全形勢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