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例儲能系統設備采購開標,再次展現了當下國內儲能市場競爭的慘烈。
盡管采購規模不大,這兩例招標卻吸引了央國企、跨界的各路選手齊聚重慶,69家儲能系統集成商現身投標,其中不乏儲能行業龍頭、也有此前在電力能源跨界而來的知名代表。其中9家企業同時參與了兩次投標,3家以價格取勝。
千軍萬馬搶過獨木橋,價格成了第一把利刃。此次重慶戰場上,儲能系統價格再次逼近了業內“底線”。
2024年3月8日,辰峰儲能發布2024年度儲能系統公開招標,兩項采購規模分別為47.5MW/95MWh和40MW/80MWh,交貨地點分別位于江蘇泰興地區和重慶地區。
3月21日開標的項目(二)儲能系統供貨,即為重慶地區的40MW/80MWh。盡管規模還不到百兆瓦時,仍吸引了14家企業參與投標,其中不僅有陽光電源、比亞迪、天合儲能、采日能源、海辰儲能、威勝能源等知名企業,央企代表的融合元儲、南瑞繼保、許繼電氣、許繼電科、中車株洲所、電工時代也參與其中。
其中南瑞太陽能報價最高、為0.694元/Wh,陽光電源與比亞迪緊隨其后。晶科能源的報價最低、總價4800萬元整。最終入圍中標候選人的,是除去晶科能源之外報價最低的三位:電工時代0.6元/Wh、中車株洲所0.603元/Wh、威勝能源0.614元/Wh。
公開信息顯示,重慶辰峰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16日,由垃圾發電企業三峰環境、儲能電池企業海辰儲能,以及電氣設備企業金冠股份等,合資4億元設立,主要從事用戶側工商業儲能投資、建設、運營等業務。這意味著,或許此次采購的需求,將用于工商業儲能。
在三峽水利2024年度用戶側儲能設備框架協議采購中,盡管采購規模不大、僅有200MWh,卻也成為今年以來最為吸睛的一次儲能招標,共吸引了64家企業參與投標。(詳細名單見文末表格)
其中除了儲能領域已經耳熟能詳、業內常見的知名企業,還有很多相關電力能源跨界而來、并在此次采購中首次亮相儲能市場,如埃斯倍風電科技、斯菲爾電氣、新華三信息技術等。
此外,還有一些已經從事儲能但鮮少露面的企業,也在此采購中亮相,例如:河南賽美科技、江蘇安時商用儲能、江蘇富仁能源、江蘇數世能源、江蘇北人、青島益和儲能、清安儲能、星能裝備、國瑞協創、四川航電微能源、蘇州白澤儲能、烽火富華等等。
市場需求不達預期,可能是造成競爭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極星儲能網了解到,去年同期,各大央國企發電集團、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都曾開啟大規模儲能設備集中招采,而實際上部分企業實際采購規模未達年度采購目標。今年以來,部分央企尚未啟動規模化集采,或者個別已經啟動的招標采購的規模也較去年同期相對減少。當前,儲能項目前期公示、備案的總量很多,但真正進入施工或設備采購階段的偏少,工程進展相對遲緩。
不過,以上這些僅僅是當前儲能明爭暗戰的冰山一角。此次我們看到的,只是在重慶地區比較活躍的一部分儲能系統集成商,而仍有相當龐大的集成商群體,可能種種原因沒有參與這兩大項目的投標。
甚至還有上游、儲能電池環節,他們直接影響儲能系統成本、儲能項目造價的,因而相關企業在這場由“價格”掀起的亂戰中處境更為艱難。
不可否認的,價格推動了市場的繁榮,但犧牲利潤、犧牲質量為代價的純價格戰,也可能暗藏更多隱患。
春天來了,但儲能市場看起來是乍暖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