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上周已經宣布了一項32億美元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太陽能產品制造商的日子似乎還是不怎么好過。
政府提議的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處負責發放的基金會針對于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Australian Solar總監Jain Lal就沒既希望于在政府那里發一筆意外之財。
Lal先生說政府的此項基金對他來說鮮有幫助,“目前還沒有基金針對我們這種已經開發并運營了的業務,也滅有基金能夠幫助我們革新技術,降低成本。”
“并沒收到國家或聯邦政府提供的一分錢”的工廠自己負責設計、開發和制造“高品質”、“高性能”的200W太陽能電池板。
但是來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Lal先生認為進口的中國產品質量不佳——卻使太陽能產品越來越廉價,甚至價格是本土太陽能產品的一半。“6個月前,我們的產品價格比他們要高出30%之多。后來他們又開始新一輪的降價,降價后我們的產品價格竟比他們高出80%。去年市場行情還一片看好,但這個月卻直轉急下。”
他說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南威爾士政府停止了對新能源用戶的利潤補貼,正是補貼支付了電力并網的收入。
政府提議的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處負責發放的基金會針對于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Australian Solar總監Jain Lal就沒既希望于在政府那里發一筆意外之財。
Lal先生說政府的此項基金對他來說鮮有幫助,“目前還沒有基金針對我們這種已經開發并運營了的業務,也滅有基金能夠幫助我們革新技術,降低成本。”
“并沒收到國家或聯邦政府提供的一分錢”的工廠自己負責設計、開發和制造“高品質”、“高性能”的200W太陽能電池板。
但是來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Lal先生認為進口的中國產品質量不佳——卻使太陽能產品越來越廉價,甚至價格是本土太陽能產品的一半。“6個月前,我們的產品價格比他們要高出30%之多。后來他們又開始新一輪的降價,降價后我們的產品價格竟比他們高出80%。去年市場行情還一片看好,但這個月卻直轉急下。”
他說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南威爾士政府停止了對新能源用戶的利潤補貼,正是補貼支付了電力并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