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擴大會議中提到:加快構建以風電、太陽能發電大基地為主體,集中式與分布式協同發展,氫能、新型儲能支撐調節、前沿核心技術引領帶動的新能源產業體系;超前部署研究先進儲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作為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新興產業,儲能逐漸從默默無聞走到臺前:不僅是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話題之一;今年兩會,新型儲能被首次收錄到政府工作報告之中。相關報道原文如下: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認真傳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積極發揮中央企業主力軍作用
為筑牢國家能源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貢獻
3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緊密結合國資央企實際,研究具體貫徹落實舉措,更好發揮中央企業主力軍作用,為筑牢國家能源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貢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主持會議并講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出席會議并結合分管工作作了發言。
會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能源安全,強調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中央企業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國家隊、主力軍,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先立后破,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能源體系,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油氣增儲上產,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高煤電基礎保障水平, 持續加大非化石能源的規模開發和綜合利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穩定。
會議指出,要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優勢,做強做優主業、提升效率效益,加快構建以風電、太陽能發電大基地為主體,集中式與分布式協同發展,氫能、新型儲能支撐調節、前沿核心技術引領帶動的新能源產業體系;推動能源科技加快創新,發揮能源技術變革作用,明確能源技術開發應用重點,充分考慮資源條件、技術基礎、環境容量、經濟合理等因素,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關鍵重大技術裝備,超前部署研究先進儲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加快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著力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加大國際能源合作力度,在綠色技術、綠色裝備、綠色服務等方面持續深化與各國企業的交流協作,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著力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副秘書長,駐委紀檢監察組,各廳局、直屬事業單位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大力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9日下午就新能源技術與我國的能源安全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能源電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吉臻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提出工作建議。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認真聽取講解,并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在聽取講解和討論后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能源保障基礎不斷夯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能源發展仍面臨需求壓力巨大、供給制約較多、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艱巨等一系列挑戰。應對這些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
習近平強調,我國風電、光伏等資源豐富,發展新能源潛力巨大。經過持續攻關和積累,我國多項新能源技術和裝備制造水平已全球領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還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力,新能源發展已經具備了良好基礎,我國成為世界能源發展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推動者。
習近平指出,要統籌好新能源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堅持規劃先行、加強頂層設計、搞好統籌兼顧,注意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政府與市場、能源開發和節約利用等關系,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強調,要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選擇技術路線,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習近平指出,要適應能源轉型需要,進一步建設好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加快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支撐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習近平強調,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深度參與國際能源治理變革,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
習近平最后強調,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既要把握當今科技發展的大方向,又要堅持以我為主,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