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美國薄膜電池“獨苗”,將成中國光伏勁敵

   2024-02-21 世紀新能源網馬增輝17630
核心提示:終有一天,First Solar將露出獠牙,與中國光伏軍團短兵相接,一決高下。

在晶硅電池“一統天下”的當下,薄膜電池幾乎沒有了生存空間,市場占比萎縮至5%左右,幾乎“絕跡”于光伏江湖。

整個光伏圈都在瘋狂內卷晶硅電池時,中國企業遙遙領先,幾近霸榜世界光伏TOP10。而美國First Solar公司卻劍走偏鋒,以薄膜電池偏安光伏一隅。數個行業周期,大浪淘盡無數光伏企業,歐美光伏企業日益勢弱,First Solar公司憑借薄膜電池穿越周期,存活至今,傳奇色彩,令人稱奇。

來源:First Solar

“世界最大的薄膜光伏組件制造商”、“美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等頭銜無一不佐證著這家公司的實力,結合20余年發展起起伏伏的歷程,更顯不易。

頑強生命力的背后,是何種因素在支撐?本文將嘗試淺析。

“金主爸爸”沃爾頓家族,20載守望相助

世界光伏江湖的一眾晶硅組件廠家中,有一家公司特別扎眼,以薄膜組件企業的身份,常年出現在TOP10榜單中,那就是來自于美國的First Solar。在這個晶硅“一統”的時代,“異類”First Solar成功穿越了數個光伏賽道周期,其生存之道,值得探究。

談及其誕生經歷,還頗有一番“曲折”。

1999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一家名為First Solar的光伏企業成立了。First Solar的前身是一家名為Solar Cells的光伏企業,而Solar Cells公司此前已經被一家名為True North的風險投資公司收購,True North的所有者,是零售業巨頭沃爾瑪集團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二兒子約翰·沃爾頓。

First Solar成立后,約翰·沃爾頓的風投合作伙伴邁克·埃亨(MikeAhearn)最終成為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從此開始,First Solar與沃爾頓家族這輛黃金戰車緊緊捆綁在了一起,開始了薄膜光伏電池之旅,而金主爸爸也沒讓First Solar失望,頻頻出手,救其于危難。

約翰·沃爾頓的入主,不僅使得First Solar虧損多年的研發活動得以繼續,還支持了公司新任核心領導開展全新的業務,推動大規模的發電項目建設。這一戰略性的轉變不僅讓First Solar走出了困境,實現了健康發展,還有力地推動了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通過這一系列舉措,First Solar成功實現了從虧損到盈利的華麗轉身,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約翰·沃爾頓的影響下,沃爾頓家族不斷加持First Solar股票,頂峰時期持有First Solar約27%股份,市值約14億美元。

美國投資業專業人士曾表示:“如果沒有沃爾頓家族綿綿不斷地金融支持,FirstSolar無法支持到現在,也無法實現如今的規模。”

2005年,也是FirstSolar舉行首次公募的前一年,約翰·沃爾頓駕駛自制試驗型私人飛機時墜機身亡,年僅58歲。這位零售巨頭的后裔堪稱冒險家,他不僅繼承了家族的商業頭腦,更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他曾在越戰中擔任特種兵,勇敢地面對戰火;回到家族企業后,他又擔任沃爾瑪公司的飛行員,展現出了出色的職業技能。作為沃爾頓家族中的改革者,他擁有造船廠、農藥噴灑公司等多個企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早在沃爾瑪轉向環保主義之前,他就已經積極倡導和實踐環保理念,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傳奇經歷和先進思想不僅為家族帶來了榮譽,也影響著First Solar,延續其傳奇基因。

2005-2010年,歐洲政府補貼激活了光伏市場,市場需求和價格雙雙飆升,也為First Solar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但FirstSolar認為,建立在政府補貼之上的歐洲市場的井噴只是暫時現象,因為政府補貼終有到期之時。

于是,First Solar公司進行了兩項重大改革。

1.將市場重心調整到美國本土市場,特別是以加州為代表的對政府補貼依賴較小的地區,這些地區雖然光伏產品售價較低,但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2.加大對公用事業領域項目的投資。First Solar不再僅僅局限于銷售太陽能板,而是開始涉足大型發電裝置的建設。公司通過自有資金和外部資金進行大型發電裝置的建設,建成后將其出售給發電公司。

2008年,First Solar股價一度超過300美元。

不料,中國光伏企業迅速崛起,光伏產品價格全面大幅下降,First Solar盈利能力縮水,2011年虧損4000萬美元,股價大幅下跌,投資者紛紛離場。

First Solar高管相繼離職,其中包括首任CEO邁克·埃亨的繼任者羅伯·吉列,邁克·埃亨臨危受命,回到公司擔任臨時CEO。

First Solar大廈將傾之時,每當公司股價下滑時,就會成為收購的目標,然而持有First Solar近三分之一股票的沃爾頓家族卻始終站在First Solar一邊,不離不棄,與First Solar共渡難關。

在沃爾頓家族看來,First Solar不僅是約翰·沃爾頓留下的寶貴遺產,更是家族的驕傲,這筆遺產最初投資為1.76億美元,至2014年,沃爾頓家族已拋售了價值高達22億美元的股票,而手中仍持有價值14億美元的股票。

技術樂觀主義的First Solar與不離不棄的沃爾頓資本惺惺相惜、攜手克艱,成為了投資界一大佳話。

2012年,First Solar股價接近10美元谷底,前安然(Enron)高管吉姆·休斯(JimHughes)出任公司CEO。次年,吉姆·休斯不負眾望,帶領First Solar公司,取得銷售額為35億美元、利潤額近4.5億美元的好成績。

吉姆·休斯的改革也由兩部分組成。

1.關閉歐洲生產線,組建新的銷售隊伍。

2.聘用新管理團隊,補充上任前就開始離職的高管,新高管多來自于安然公司的管理圈。吉姆·休斯與新團隊成員認為,First Solar首先是一家能源公司,然后才能考慮成為一家可再生能源公司。

2013年,First Solar生產的碲化鎘(CdTe)組件效率約為14%,成本0.59美元/W。

2016年7月1日,First Solar迎來了新任首席執行官馬克·魏德瑪(Mark Widmar),他此前擔任公司的首席財務官。而公司的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邁克·埃亨(Mike Ahearn)則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指導。

2019年8月,First Solar與NREL的研究人員共同在《Nature Energy》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展示他們如何實現20.8%的薄膜光伏電池效率。

2020年9月16日,沃爾頓家族再次對其持有的First Solar股票進行了減持。約翰·沃爾頓之子盧卡斯·沃爾頓出售了該公司約8.2%的已發行普通股股份。此次出售后,盧卡斯·沃爾頓在First Solar的股權比例降至4.9%。

無論結果如何,沃爾頓家族的確在光伏賽道的至暗時刻,為First Solar保駕護航,成為日后First Solar復蘇的強心劑。

然而,帶領First Solar穿越周期的并不止于此,還有First Solar特立獨行的運營模式。

“列強”接連倒下,First Solar特立獨行穿越周期

回顧13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排行榜,First Solar一路浮沉。2011年還曾位列第一,但在中國光伏軍團的“圍剿”下,排名一路下滑,2017-2018年一度跌出TOP10榜單。2019-2023年,First Solar重回視野,在第7名與第10名之間游走,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強。

First Solar強大生命力的原力,一定是特立獨行的經營風格。該風格從公司誕生開始,貫穿至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路線:

光伏電池片技術,由晶硅和薄膜兩個路線分支組成。在薄膜電池鼎盛時期曾占據全球光伏市場20%份額。隨著晶硅電池的崛起,電池市場份額下降到5%左右。就是這僅存的5%,市場份額也基本都是由First Solar爭取出來的。而First Solar的薄膜電池技術則為碲化鎘(CdTe)。

平心而論,在晶硅、薄膜電池技術路線之爭中,晶硅電池的效率一直依靠于薄膜電池效率,在這種大趨勢之下,First Solar能夠始終堅持薄膜路線不動搖,并不僅是因為固執與倔強,除了技術實力不斷提升組件效率外,還與碲化鎘(CdTe)薄膜電池的特點有著密切的關系。

碲化鎘(CdTe)薄膜電池具備以下主要優點:

弱光效應好、發電能力強 由于碲化鎘是直接間隙材料,對全光譜吸收較好,所以在清晨、傍晚等弱光條件發光效果明顯優于間接帶隙材料的晶硅電池。在歐洲地區,CdTe電池每年比晶硅電池多發5.4%以上電能(摘自 PHOTON's 2nd Thin Film Conference) 。

因此,碲化鎘(CdTe)薄膜電池的發電效率得以強化。

溫度系數低 以龍焱產品為例,碲化鎘太陽能電池的溫度系數在-0.21%/℃左右,而晶硅電池的溫度系數在-0.45%/℃左右。在光照較好的地區,組件溫度會達到50℃,夏天甚至會達到70℃以上。這使得碲化鎘組件更能勝任高溫環境下的使用要求。

來源:龍炎能源官網

2.回收模式:

在太陽能行業中,First Solar公司展現出了其獨特的環保責任感。他們率先實施了預付費的光伏模塊回收和循環利用計劃,這一計劃確保了光伏模塊在使用壽命結束后能夠得到妥善處理。任何購買First Solar太陽能模塊的客戶,在模塊使用壽命結束時,都可以提出回收要求。公司承諾將負擔回收和循環利用這些產品的全部成本,確保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再利用。

據First Solar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其封閉的再利用流程,95%的半導體材料可以被成功回收,并最終用于生產新的光伏模塊。此外,90%的玻璃也可以被再利用于制造其他產品。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減少廢物產生,還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該計劃的費用已經包含在最初光伏模塊的售價中,并被劃入一個由獨立機構監控的專用投資賬戶。這確保了回收模塊的處理獨立于First Solar公司本身,為這一計劃的長期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

除了自主發起回收計劃外,First Solar還積極聯合大部分歐洲制造商,作為PV循環利用職業協會的成員,共同承諾建立回收和再利用系統。這意味著無論何種品牌的模塊,在使用壽命到期后,都將得到回收利用,進一步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環保進程。

3.運營策略:

First Solar發展初期,在EPC業務及光伏電站運維業務方面表現出色,曾占有美國市場的很大份額。

從2019年開始,First Solar決定退出EPC市場,并在2021年退出了光伏電站運維業務,將近10GW的北美公用事業規模電站運維業務被出售給了Clairvest Group旗下的投資組合公司。相比之下,中國光伏企業通常會保留電站的運維業務。

此外,First Solar的大型地面電站投資業務原本是其在全球領先的領域,但自2021年初開始,公司的戰略思維發生了轉變。放棄了過去同時追求最大光伏加工能力和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投資能力的策略,轉而專注于成為最先進、最大的組件生產商。公司計劃退出電站投資市場,將重點放在組件制造業務上。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First Solar在擴大產能方面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盡管公司出售了大量的電站,但它同時也在快速增加產能。到2020年底,其名義產能已達到6.3 GW,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增加至7.9 GW。公司的目標是在2021年底和2022年底分別達到8.7 GW和9.4 GW的產能。在分布式光伏市場中,First Solar的碲化鎘光伏組件與晶硅光伏組件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憑借上述策略和技術優秀,薄膜孤勇者First Solar成功穿越了行業周期,而同期的其他歐美光伏企業則沒有那么幸運。

2023年12月18日,苦苦支撐的美國晶硅光伏領軍企業SunPower開盤時暴跌超過41%,創下了自2011年美國IPO以來的最大盤中跌幅。這一劇烈波動可能與該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延遲提交有關,引發了市場的廣泛擔憂。

據SunPower透露,由于子公司的庫存核算出現錯誤,公司不得不重述10月份的財務業績,并因此推遲了第三季度業績的提交。這一舉動被認為違反了信貸協議,導致債權人有權要求SunPower立即支付所欠的653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66億)。這對于SunPower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財務壓力,因為公司表示,如果無法及時支付這筆款項,其流動性將不足以履行其義務并支付正常業務運營產生的負債。這將使得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面臨重大疑問。在這種情況下,高盛已經將SunPower的評級下調至“賣出”。

在大洋彼岸的歐州奧地利,另一家光伏行業的老牌企業Energetica公司,也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困境。由于無法履行當前的付款義務,該公司已向克拉根福地區法院提交了破產程序的申請。

據資料顯示,Energetica目前負債約1900萬歐元,而即將到期的債務就有160萬歐元。然而,公司的流動資產僅為約43萬歐元,顯然已經資不抵債。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Energetica首次面臨破產的境地。公司用“無法預料的毀滅性競爭局面”來形容當前的困境。Energetica指出,光伏批發商的倉庫里充斥著大量來自中國的低價組件,對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

Energetica作為一家有著28年歷史的老牌光伏組件廠商,其破產申請無疑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類似倒閉的歐美企業很多,在此不再贅述。

現在看來,薄膜技術路線的選定,使得First Solar公司避開了一次次硅料價格波動浩劫,加之“雙反”的庇佑,開啟保護傘模式的First Solar得以回血、恢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低成本、高溢價的美國市場,再輔以“雙反”利劍對于中國光伏產品的打壓,確實給美國“光伏獨苗”First Solar提供了生存溫床,但不得不說的是,First Solar并不是坐吃山空的敗家子。而是在不斷尋找翻身的機會,頻頻出擊,上演一幕幕擴產、收購的戲碼。與一眾老牌國外光伏企業日漸蕭條下的收縮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收購異質結光伏企業,得到硅基電池入場券

2013年,全球光伏行業陷入困境,一向專注薄膜電池的First Solar公司斥資1億美元,收購了晶硅初創公司TetraSun。TetraSun曾憑借“單晶丘克拉斯基法(Cz)矽”,成功獲得美國能源部“SunShot計劃光伏孵化器”獎金扶持。彼時的TetraSun公司僅有14名員工,募資總額僅1200萬美元,但其擁有的異質結電池和組件技術卻成為了First Solar當時避險的不錯選擇。

First Solar曾表示,當時其薄膜電池的效率存在瓶頸,市場競爭力較弱,收購TetraSun公司能以對沖的方式,規避市場生存風險。

其實,這并不是其收購目的的全部內容。

當時,日本政府對光伏項目的大力補貼與疲軟的光伏產業行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0-50kW范圍的系統在日本需求量非常高,進軍日本市場尋找增長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日本相關法規禁止使用碲化鎘(CdTe),First Solar的碲化鎘(CdTe)薄膜電池無法進入日本市場。于是,以收購TetraSun的方式進入日本市場,無疑成為了最優解。

然而,從技術層面來看,First Solar收購TetraSun的目的,或另有原因。

TetraSun具有與眾不同的電池設計方式,具備低成本和耐高溫兩個特性。其電池可以通過更少的步驟完成生產,并通過創新表面鈍化技術,憑借40um寬的銅電極替代寬幅印刷銀金屬,極大減少對銀漿和導電氧化物的依賴,降低了成本。在低銀化、去銀化的當下光伏賽道,TetraSun當年的前瞻性和技術實力,對First Solar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同年,First Solar的對沖操作,還包括買下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GE)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部門。First Solar表示,GE的碲化鎘(CdTe)薄膜光伏電池轉換效率高達19.6%,創世界記錄。盡管GE采用的碲化鎘技術模式獨特,但它與First Solar的平臺兼容,為兩家公司提供了技術整合的可能性。

通過此次收購,First Solar將獲得GE所有的碲化鎘知識產權,包括多項重要專利。這不僅將豐富First Solar的技術庫,還有助于其在全球范圍內鞏固和拓展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發生了收購,但First Solar和GE之間的業務往來并未中斷。First Solar將繼續購買GE制造的逆變器,而GE也將繼續采購First Solar生產的光伏組件,這種互補性的業務合作實現了雙贏。

2015年1月,在First Solar完成對TetraSun的收購后,在馬來西亞吉打州居林縣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建立了一處產能為100MW的生產工廠,該工廠使用TetraSun的技術,生產硅基太陽能電池。媒體爆料的TetraSun演示文稿顯示,該電池單元為156mm,轉化效率超21%,采用特別薄的銅線,既會增加電導率又會減小損耗。據了解,該工廠的組件優先供應日本市場。

2016年7月,隨著First Solar在碲化鎘(CdTe)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其電池轉換率已達到22.1%,這一成果使其產品足以與一般晶硅產品相競爭。基于這一技術突破,First Solar做出了重要決策,決定停止進一步開發和生產通過收購初創企業TetraSun所獲得的混合異質結晶硅電池及組件技術和產品。

First Solar表示,位于馬來西亞居林的TetraSun工廠將進行必要的調整,轉型為封裝Series 5的碲化鎘(CdTe)薄膜組件的生產基地。這一轉型計劃于2017年初正式投入運營。

有觀點認為,此舉說明First Solar向晶硅的邁進之路以失敗告終。如果換個角度來看,First Solar已經具備異質結相關技術,未來發展將呈現更多可能。

第6座工廠落戶印度,核心訴求在于擴產降本

1月11日,First Solar宣布將斥資7億美元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建設一座組件工廠。這座工廠的年產能將達到3.3GW,該工廠將解決1000名員工就業,主要生產First Solar的Series 7薄膜碲化鎘組件,這一技術是在公司位于美國的研發中心精心研發的,并經過優化后,將專門面向印度市場投放。

Series 7組件參數 來源:First Solar

First Solar官網顯示,Series 7組件功率為525-552W,效率19.7%,具備30年效率保證,年衰減速率為0.3%,30年后,輸出功率大于89%。

除了生產組件,該制造工廠還擁有印度首家太陽能光伏回收工廠,致力于提供閉環式半導體回收,用于生產新組件。此外,該回收廠還負責回收其他材料,如鋁、玻璃和背板等,以實現更全面的資源循環利用。

本次印度工廠的投資總額約為7億美元,其中5億美元來自此前宣布的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的投資。First Solar聲稱,與中國企業生產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板相比,該工廠生產的組件的碳足跡和水足跡僅為前者的四分之一,這體現了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顯著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工廠是繼美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生產基地之后,First Solar在全球投產的第六家組件工廠。

在提高產能、攤薄成本的永恒定律之下。自2020年以來,First Solar已先后斥資41億美元用于產能擴張,使其運營產能從6GW增長到2023年底的16GW,并預計在2026年實現26GW的產能。

隨著美國光伏裝機需求的不斷增長,First Solar公司的薄膜電池組件產能也在不斷提升。2022年末,該公司名義產能已達9.8GW,其中美國占2.8GW,東南亞占7.0GW。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末,名義產能已增至16.5GW,其中美國為5.8GW,印度為3.5GW,東南亞為7.2GW。公司預計到2026年,總產能將達到約25GW,其中美國約占14GW。

從First Solar生產線布局馬來西亞、越南、印度等人力成本較低的亞洲國家不難看出,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其產品的售價將更具備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下一步與中國光伏企業“正面開戰”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022年,美國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IRA)法案,對光伏制造端提供了補貼。鑒于薄膜組件的完全集成制造工藝,First Solar可以同時獲得與晶硅體系下硅片、電池、組件環節相似的補貼,折合為0.17美元/W,用于抵減銷售成本。

據First Solar公司2023Q3財務報表顯示,其Q3營業收入達8.01億美元(57.62億人民幣),凈利潤為2.68億美元(19.28億人民幣)。2023年前三季度總營收為21.6億美元(155.38億人民幣),凈利潤為4.82億美元(34.6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3.6%。這個數據放在國內光伏企業,也屬可圈可點。

在2023年第三季度,First Solar共交付組件訂單2.9GW,組件平均單價為0.296美分/W,毛利率約為47%,環比增長9%,每瓦凈利0.1美元。由于First Solar在美國生產并對外銷售的組件可獲得約0.17美元/W的IRA 稅收抵免,因此IRA補貼占銷售單價的57%。按照當下的匯率計算,其組件單價為2.129美元/W,IRA補貼則為1.214元/W。數據顯示,僅2023年第三季度,該公司就享受2.05億美元的IRA 稅收抵免。進一步提升了First Solar公司的生存能力。

擴產、降本疊加補貼,讓First Solar在這輪光伏上行周期內,收獲頗豐。

數據顯示,2023年初至2023年10月底,First Solar新增組件訂單約為27.8GW,累計在手訂單達81.8GW。

收購鈣鈦礦電池設備制造企業,備戰下一個彎道

在經歷收購異質結電池企業、海外建廠等一系列操作后,First Solar公司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在尋找下一個發力時機。

2023年5月16日,First Solar宣布一項重大商業決策。公司決定以8000萬美元(約5.75億人民幣),收購瑞典Evolar公司,該收購決策由兩階段組成。第一階段須支付3800萬美元。在未來達到某個技術里程碑后,將繼續支付額外4200萬美元費用,兩次支付共計8000萬美元。

Evolar公司是一家來自于瑞典的鈣鈦礦科技初創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專注于鈣鈦礦薄膜疊層光伏技術商業化的公司,致力于開發包括制造設備在內的全面解決方案。其核心團隊由歐洲薄膜光伏專家組成,他們在光伏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創造了多項薄膜效率記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目前CIGS研究太陽能電池的23.6%效率記錄。

雖然身為一家歐洲獨角獸公司,但其“資歷”一點也不淺。Evolar由已經破產的銅銦鎵硒(CIGS)薄膜制造商Solibro ResearchAB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領導,在Solibro ResearchAB公司破產后,其創始人各奔東西,其中的Lars Stolt博士加入漢能集團,任首席技術官,這是題外話。

在2022年8月,Evolar公司對面積為100平方厘米的半透明獨立鈣鈦礦模塊進行了可靠性測試。該模塊已經通過了行業標準的加速可靠性測試,并證明其可以在室外穩定運行超過25年。

Evolar公司聲稱,該公司傾力打造的創新鈣鈦礦電池生產線,利用其獨特的蒸發技術(“PV Power Booster”)來涂覆鈣鈦礦薄膜層,可以作為串聯電池生產的升級方案,無縫集成到硅基生產線中,能夠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將光伏效率提高到25%。這套完整的制造解決方案,能夠讓客戶在簽約后的短短18個月內開始生產鈣鈦礦電池。

Evolar公司利用蒸發技術涂覆鈣鈦礦薄膜層 來源:Evolar

根據該協議,Evolar位于瑞典烏普薩拉的實驗室將繼續開展鈣鈦礦電池的研發活動。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First Solar首次在歐洲擁有了自己的研發設備。

此交易完成后,Evolar研發部門的大約30名員工將加入First Solar,與該公司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高級研發中心以及俄亥俄州的開發團隊緊密合作。這一舉措不僅加強了First Solar的研發實力,還為其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次收購也是First Solar全球擴張戰略的一部分。

至此,不難看出First Solar的光伏野心,也不得不佩服其深遠布局。

如果說之前First Solar公司收購Tetra Sun公司是為了補齊晶硅生產能力(雖然此前收購的晶硅生產線已經關停,但不排除其在短時間內重新架設晶硅生產線的能力)。那么此次收購Evolar公司,極有可能是為了布局碲化鎘(CdTe)/鈣鈦礦疊層電池,將生產線緊緊握在手中,當產能達到大幅降本的量級,First Solar將有足夠優勢,向中國光伏企業發起反擊。

縱觀First Solar公司發展經歷,有穩扎穩打,有銳意進取。在嘗試技術路線的轉變后,涉足晶硅與薄膜兩個賽道。

手握碲化鎘(CdTe)、異質結、鈣鈦礦“三叉戟”的First Solar,雖然當下看似“友善”,但韜光養晦之后,絕不是止戰于光伏江湖的寧靜,而是血雨腥風的角斗。

終有一天,First Solar公司這個值得尊敬和警惕的對手,將露出獠牙,與中國光伏軍團短兵相接,一決高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越西县| 汨罗市| 甘德县| 永济市| 衡阳县| 鄂托克前旗| 黎城县| 日喀则市| 开平市| 锦州市| 专栏| 黑水县| 南汇区| 边坝县| 乐清市| 祁东县| 蓝田县| 嫩江县| 恩施市| 西吉县| 射洪县| 陕西省| 盐津县| 阿勒泰市| 吴桥县| 浙江省| 海盐县| 黄浦区| 法库县| 侯马市| 洛隆县| 驻马店市| 镇坪县| 林芝县| 栖霞市| 乳源| 错那县| 阜南县| 长子县| 平罗县|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