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雅安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雅安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文件提出,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產業集群加快培育。部署實施制造強市三年行動,出臺做強新型工業化主引擎實施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天力鋰能、雅化鋰業二期、中睿銅業等項目建成投產,簽約落地總投資60億元的安雅特電10GWh大容量凝膠固態鋰電池項目。氮化鎵新型半導體材料“中試”進展順利,制氫項目實現零突破。首批氫燃料冷鏈物流車投入運營,成功納入成渝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提升開放發展水平。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大會戰,出臺加強招商引資工作辦法,確保省外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145億元以上,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以上,持續開展外商投資服務專項行動,實際利用外資535萬美元以上。深度參與“川行天下”等市場拓展活動。加快雅安經開區鋰電材料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項目實施。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設老鷹巖電站,開工建設蘆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加快建設川渝特高壓等骨干電網工程,完善城鄉充電網絡。持續提升天然氣保供能力,加快推進經開區環網供氣工程。
原文如下:
關于雅安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雅安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雅安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查,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全市上下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雅安發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以“一區一地”為引領,認真執行市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雅安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現代化雅安建設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呈現經濟持續向好、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大局穩定的良好局面,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兌現“三年跨千億”莊嚴承諾,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表1 雅安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表
(一)“一區一地”破題起步
“一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堅決扛牢省委賦予雅安建設川藏經濟協作試驗區的重大使命,堅持實體運行、研究謀劃兩手抓,健全川藏經濟協作試驗區建設工作推進機制,出臺川藏經濟協作試驗區建設意見,印發工作方案。形成《川藏經濟協作區課題研究》等成果,加快編制川藏經濟協作試驗區初步規劃,深化與川藏鐵路沿線城市交流合作。加快建設川藏經濟協作工業園區,包裝儲備重大產業項目43個,總投資680億元。川藏物流(旅游)產業園加快建設,川藏(雅安)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功開園、運行良好。
“一地”建設促進全域旅游加快發展。堅決扛牢省委賦予雅安建設世界大熊貓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重大使命,出臺《實施方案》,編制總體規劃和行動計劃,建成大熊貓自然博物館AR、VR體驗項目。蒙山茶傳統制茶技藝、滎經砂器入選“非遺四川·百城百藝”四川非遺品牌。嚴道古城創成4A級旅游景區。出臺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推動旅游民宿高質量發展。
(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城市建設提速提質。編制實施三區同城化發展規劃,預計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新增4平方公里。“一環”道路、大興生物多樣性公園等項目加快建設,永興水廠二期完工。90個三區同城化重大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118.1%。開通雅州大道公交專線,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條,三區公共服務體系更為完善。
鄉村振興全面推動。部署實施“百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實施到村到戶產業發展類項目192個,落實銜接資金3.9億元。成立雅茶研究院。“蒙頂山茶”品牌連續七年穩居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雅安藏茶”品牌價值居全國黑茶類第五位。漢源縣、石棉縣、天全縣創成“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1個、示范村8個,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鄉鎮6個、示范村66個。
縣域發展活力增強。石棉縣、寶興縣獲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石棉縣入選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全國試點和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名山區成功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入選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省級試點。百丈鎮、龍門鎮創成省級百強中心鎮,天全思經魚子醬特色小鎮正式創建為四川省特色小鎮。寶興縣咎落村創成天府旅游名村,名山區蒙頂山鎮蒙山村等5個村創成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建成川西藥谷·禾茂田園等藥旅融合示范點。
(三)實體支撐堅實有力
產業集群加快培育。部署實施制造強市三年行動,出臺做強新型工業化主引擎實施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天力鋰能、雅化鋰業二期、中睿銅業等項目建成投產,簽約落地總投資60億元的安雅特電10GWh大容量凝膠固態鋰電池項目。氮化鎵新型半導體材料“中試”進展順利,制氫項目實現零突破。首批氫燃料冷鏈物流車投入運營,成功納入成渝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市場主體培優育強。深入開展“轉企升規”行動,完成“升規入統”241戶。新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7戶,新增年產值超10億元企業3戶。雅投集團獲評AA+主體信用等級,雅安農商銀行市級統一法人正式揭牌亮相。億欣新材料成功備案為省級瞪羚企業,實現“零突破”。5戶制造業企業上榜2023四川民營企業100強。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13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1個。
平臺基礎更加夯實。聚力做強產業發展平臺,全市工業園區建成區面積達到49平方公里,雅安經開區成功創建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鋰電材料),預計工業園區實現營業收入1600億元。建成銅光銅業、合裕鋁業等一批“飛地”項目,預計全市“飛地經濟”總量達到130億元。
(四)有效需求持續釋放
項目投資持續擴大。59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50.4億元,50個標志性引領性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31.4億元。22個省文旅重點項目年計劃投資完成率全省第1。川藏鐵路雅林段、瀘石高速加快建設,國道351線夾金山隧道提前一年實現平行導洞貫通。石棉縣竹馬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引大濟岷工程雅安段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爭取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74.8億元、創歷史新高,爭取下達增發國債項目60個、資金21.4億元。
消費潛力加快釋放。實施“三品一創”消費提質擴容工程,開展“雅貨進蓉”迎春購物月、端午龍舟節暨清涼啤酒季、第二屆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雅安)分會場暨川藏(雅安)美食節等促消費活動70余場,投入財政資金6300萬元,持續激發消費活力。培育正黃商圈、滎經嚴道里美食城、蘆山姜城夜市等夜間消費,二郎山喇叭河景區成功入選四川省“蜀里安逸”消費新場景名單。
(五)改革開放穩步拓展
雙圈建設加力提速。統籌實施投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80個、完成投資286.2億元,獨立實施川渝共建重大項目7個、完成投資51.8億元。與重慶市相關區在公共服務、城市治理與綜合執法等方面簽訂合作協議,與成都、眉山等市共同組建省農產品出口聯盟茶葉出口專業委員會,與成都市3個毗鄰縣(市)簽訂共建綠色發展經濟帶多邊合作協議。中國雅云數智創新中心入駐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
改革創新增添活力。“一企一策”制定6戶市屬重點國企改革培育方案,城投公司升級建筑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以擴權賦能為重點深化改革實踐,率先在雅州新區啟動實施集成改革試點。眾友機械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新增10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入選全省首批創新型中小企業22戶。出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新增“上云”企業112戶,預計數字經濟總量超過400億元。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高規格舉辦優秀民營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家表彰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實施“六大行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發布《雅安市發展機遇清單》。“西南地區通辦”“川渝通辦”“省內通辦”事項持續拓展。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預計退稅減稅降費34.2億元。
外貿招商穩中提質。赴北京、深圳、香港等地舉辦投資雅安產業合作推介會。被省委省政府通報表揚為西博會作用突出貢獻單位。省外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142.6億元,增長9.9%。出臺《雅安市利用外資獎勵辦法》,完成外商直接投資506.9萬美元,增長117%。預計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33%。天全縣獲評全省首批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
(六)綠色生態質量提升
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建設成效明顯。完成大熊貓廊道建設10公里,開展人工純林近自然改造5000畝。依法依規推進小水電、礦業權有序退出,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修復面積達到74.1%。加快五大入口社區建設,建成投用共建共管中心2個,打造自然教育、生態體驗項目8個。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保險試點。建立全省首支以“熊貓警察”為主體的基層綜合執法大隊。大熊貓國家公園滎經監測巡護隊獲國家林草局授予“國家公園優秀團隊”榮譽稱號。
生態建設不斷加強。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編制。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并編制總體規劃,印發雅安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完成營造林20.2萬畝,新建4個古樹公園。石棉縣、天全縣、蘆山縣被命名為第三批省級生態園林縣城。滎經縣入選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縣。
綠色低碳深入推進。印發《雅安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出臺加快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的5條措施,成立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雅安基地,建立“林草碳匯+司法”聯席機制。認定省級竹產業基地7個、省級林草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個,承辦202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四川主場活動。全市新增國省級綠色工廠3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居全省15個重點城市第一,全市10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
(七)社會民生不斷改善
災后重建提速推進。出臺《“6·1”蘆山地震、“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市級支持政策措施》。“6·1”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快速實施,94個總規重建項目全部開工、完工74個,400戶重建戶順利實現搬新家、住新房。有序推進寶興縣縣城功能疏解,23個先期實施項目全部開工、完工8個,28個規劃實施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全部開工、完工24個。“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高效推進,189個重建項目全部開工、完工112個,15127戶住房維修加固全部完成,4026戶城鄉居民住房重建全部完工,王崗坪等因地震關閉的15個景區全部恢復開放。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扎實辦好47件省市民生實事、5件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江南綜合高中一期建成投用并實現秋季招生。入選“第三批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市”。愛國衛生工作在中小城市組排全省第1位。成功舉辦第四屆市運動會。
平安雅安建設有序。建成四川省區域應急救援雅安基地。扎實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迎大運·保安全”集中整治、安雅·百日安全攻堅等專項行動,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13%。組織開展多災種疊加綜合實戰等應急演練,打贏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系列重大安保維穩硬仗。榮獲四川省地質災害防治先進單位。雨城區上里鎮建新村等3個村被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石棉縣新棉街道及老街社區分別被評為全省基層治理示范街道、示范社區。新增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4個。
2023年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關心關懷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加強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奮斗拼搏的結果。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不優,重大項目支撐不足;市場主體創新能力不強、活力不夠;中心城區集聚帶動作用不明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不少短板;防風險保安全仍然面臨較大挑戰。這些都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著力解決的重點。
二、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一)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從全國來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四川作為全國經濟大省、全國戰略大后方,腹地縱深、市場規模優勢明顯,將在國家安全發展大局、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從我市看,雅安發展正處于重大政策機遇加力、重大生產力布局優化、重大項目建設提速的窗口期,“一區一地”建設為雅安重塑發展新優勢、全面提升發展能級提供了重大契機。
(二)2024年主要預期目標建議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雅安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攻堅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雅安發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鮮明“生態立市、農業穩市、工業強市、文旅興市”工作要求,加快構建“一區一地引領、兩軸三圈聯動、縣域重點突破、全域協同共興”區域發展新格局,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拓展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雅安新篇章。
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環境和我市發展基礎,建議202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不低于省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0.5個百分點,糧食產量穩定在36萬噸以上,完成省下達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目標任務。
三、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
(一)推動“一區一地”突破成勢,培育經濟增長動能
推動試驗區建設形成有效突破之勢。健全試驗區建設規劃體系。推動與拉薩、林芝、山南、昌都、甘孜等市(州)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推動實施,促成兩省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爭取省級層面出臺支持雅安建設川藏經濟協作試驗區的意見,大力建設川藏經濟協作工業園區,加快園區發展規劃編制及規劃環評等工作,推動納入省級合規園區。扎實推動川藏路橋設施及配件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
推動目的地建設形成全面加力之勢。編制實施目的地規劃和中心城區城市旅游業態提升規劃。推動王崗坪、蒙頂山景區創建5A級景區,精心打造大熊貓溯源之旅、體驗之旅、放歸之旅等國際旅游線路。打響“熊貓雅宿”品牌,新增旅游民宿100家。深入推廣“金熊貓”旅游服務質量標準,提升完善城市旅游標識系統。爭創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持續創建一批天府旅游名牌。
積極投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深化與成都、江津、渝中等地已簽訂的系列合作協議。建強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加快建設第二數據中心,構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文創為核心的數字產業生態鏈,打造10個以上數字經濟典型應用場景和案例。積極參加成渝重大平臺活動,舉辦專題投資推介,再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實施川渝共建2024年重大項目6個,完成年度投資31億元以上。推動川藏鐵路名山站貨運場項目盡快啟動建設。
(二)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著力推動縣域發展。按照“兩軸三圈”和縣(區)功能定位,建立區域協同發展、競相發展機制,推動招商共引、產業共育、利益共享、成本共擔,強化縣域重點突破,推動全域協同共興。鼓勵招商項目“飛地”落戶,培育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支持縣(區)爭創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支持滎經縣爭創天府旅游名縣。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和“畝均論英雄”評價,大力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低效用地,清退低效工業用地500畝以上。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城市擴容提質,加快火車站站城一體化等項目建設。扎實開展縣城精修細補十項民生工程,改造老舊小區228個。扎實推進石棉縣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加強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支持九襄鎮、百丈鎮等有條件的中心鎮建設縣域副中心和現代新型小城市,大力培育發展一批產業強鎮、文旅強鎮、商貿強鎮。規范發展特色小鎮,加快寶興漢白玉特色小鎮、石棉草科溫泉特色小鎮創建,打造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新載體。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鄉鎮級片區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報批工作。大力實施“百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扎實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莊清潔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五大行動”。開展“廁污共治”試點,落實建制鎮污水處理“一廠一策”機制。新改建農村公路400公里,3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達90%。創建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0個以上。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進程。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向鄉村覆蓋。推動城鄉要素合理流動,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合法權益。深入實施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暢通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里”。爭創省級“交商郵供”融合發展試點,有序推進石棉縣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和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
(三)繼續擴大有效投資,不斷激發內需潛力
鞏固筑牢項目支撐。加快27個省重點項目、300個市重點項目建設,聚焦“一區一地”等5個重點領域實施50個標志性引領性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全力服務保障川藏鐵路建設,加快建設瀘石高速、國道351線夾金山隧道、國道318線成都界至雨城段,推動邛蘆滎高速、成雅高速擴容、國道108線漢源縣段改建等項目開工。啟動引大濟岷工程(雅安段)建設,推進名山區蒙頂山水庫、雨城區上里水庫、漢源縣旭家溝水庫、天全縣大廟水庫前期工作。
促進消費提振升級。全面落實“消費促進年”部署,深入實施“三品一創”消費提質擴容工程,持續開展“蜀里安逸·雅至生活”系列促消費活動。豐富城市商業業態,提升雅安啤酒廣場核心區,規范發展夜間集市。支持新能源汽車、家居家電家裝等大宗消費。優化實施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措施,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抓好市場主體培育。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實施民營企業梯次培育計劃,對60戶重點優質民企實施“一企一策”幫扶。開展國企改革提升行動,加快培育“千億國企”,支持雅州集團、雅投公司、交建集團提升信用評級。持續實施大企業“領航工程”、中小企業“春筍計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戶,新培育產值超10億元企業3戶。
(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提升產業能級
提升發展現代農業。推動“五雅”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持續提升“蒙頂山茶”“雅安藏茶”“漢源花椒”“天府魚子醬”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價值。新增“兩品一標”認證50個,新培育農業產業強鎮5個,力爭新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個。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力爭創建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推進林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認定一批省級林業產業園區、基地、龍頭企業。
促進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鮮明工業當先、制造為重,深入實施“工業強市”行動,推動鋰電新材料、固態電池、先進有色金屬、綠色建材等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大力實施建材、紡織、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開工制造業重點項目40個以上,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00個以上,加快建設廈鎢新能二期、雅化鋰業三期、安雅特電等項目。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爭創全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新增“規上”“限上”服務業經營單位100戶。開工建設川藏物流(商貿)產業園,打造商貿物流特色園區。推動文化體育旅游產業融合升級,高水平承辦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大力發展體育賽事培訓等體育服務業,積極爭取國省級專業體育訓練基地落地。
(五)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力活力
持續深化科技創新。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啟動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瞪羚企業培育行動,新培育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20戶以上,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戶,創新載體3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戶,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70億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做好“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第一批“全市通辦”事項規范運行。開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做到有事服務好、無事不打擾。抓好經開區集成授權改革試點,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實現“辦事不出區、審批再提速”。強化金融支持力度,出臺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激勵辦法。深入開展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清理行動,完善民營經濟市場主體貸款風險補償機制。
提升開放發展水平。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大會戰,出臺加強招商引資工作辦法,確保省外引進產業項目新增實際投資145億元以上,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以上,持續開展外商投資服務專項行動,實際利用外資535萬美元以上。深度參與“川行天下”等市場拓展活動。加快雅安經開區鋰電材料外經貿提質增效示范項目實施。
(六)厚植綠美生態本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嚴格落實規劃管控,完善全域“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學院,爭取全域納入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加快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五大入口社區建設,修復受損棲息地500畝,持續推動拖烏山、泥巴山等大熊貓廊道建設。深入落實河湖長制,嚴格執行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推進國家級生態清潔小流域創建。深化落實林長制,推進國土綠化工作,持續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加快整改中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聚焦細顆粒物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整治、“無廢城市”建設等重點,深入開展系列專項行動,確保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無黑臭水體,國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堅決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剛性底線。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縱深推進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市建設,多元化探索碳匯交易機制,推進“森林四庫”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加快發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產業,培育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杜絕“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推動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大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開展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創建。
(七)著力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統籌推進災后重建。全面完成“6·1”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94個總規重建項目、28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推動寶興縣縣城功能疏解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積極探索地質災害中高風險區縣城避險功能疏解的有效路徑。加快國道662線、省道217線等國省干線建設,完成直升機野外停機坪項目,統籌公共服務、水利、地質災害防治、生態修復等項目建設,加強集中安置點管理服務,“9·5”瀘定地震189個重建項目完成個數和投資完成率均達85%以上。
促進居民就業增收。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充分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36萬人左右,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強化就業創業服務,持續做好“雅州英才”招才引智工作,加大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力度,創建一批“天府微創園”,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6億元以上。健全根治欠薪長效機制,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及農民工、靈活就業和新業態就業人員等群體參保擴面,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醫保參保率達95%以上。全面加強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工作,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深化川西教育中心建設,加快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省級義務教育領航學校達到6所。開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大力支持四川農業大學、雅安職業技術學院發展。深化川西醫養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健康雅安18個專項行動,全市新增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個,爭創省級醫養服務示范單位1家、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2家,推進建設中醫藥強市。爭創國家兒童友好型城市。
(八)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守牢安全底線,加快完善“應急三大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突發事件應對處置能力。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抓實森林草原防滅火常態治理,實現森林草原“零火情”。加強食品藥品和特種設備質量安全監管。守牢政府債務警戒線,穩減存量、嚴控增量。加強國有企業投資和債務風險防控。健全金融工作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強化金融監管,加大對非法集資等各類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力度。扎實做好“保交樓”工作。
全力保障糧食能源安全。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糧食高產示范片8個。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設老鷹巖電站,開工建設蘆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加快建設川渝特高壓等骨干電網工程,完善城鄉充電網絡。持續提升天然氣保供能力,加快推進經開區環網供氣工程。
深入推進平安雅安建設。扎實開展安雅·百日安全攻堅行動,加強社會面整體防控,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深化信訪問題源頭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梯次化解,持續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防范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快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全國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和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穩步推進基層治理向“深耕善治”轉型,建設川藏鐵路“平安首站”。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的監督指導,認真聽取市政協的意見建議,堅決落實大會的審查意見和決議,拼搏實干、勇毅前行,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雅安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