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包頭市人民政府公布2024年包頭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23年,弘元16GW高效電池片補齊光伏全產業鏈版圖,韋爾新一代半導體智能制造項目生產出第一顆“內蒙芯”,多晶硅、單晶硅產能達到全國第一,切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分別達到45GW、16GW和17GW,產業配套率由32%提高到55%,晶硅光伏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被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授予“世界綠色硅都”稱號。
2024年,內蒙古堅持做大“世界級”的產業規模。實施大全二期10萬噸多晶硅、弘元25GW切片、中清24GW電池片、雙良15GW組件等49個晶硅光伏項目,開工建設協鑫、英發麗豪、旭陽等一體化項目,打造以通威、弘元、雙良、協鑫為重點的4個500億級晶硅光伏產業園和以大全、東方日升為重點的2個300億級晶硅光伏產業園,支持“鏈主”企業向切片加工、電池組裝、光伏電站全產業鏈發展,加快推動硅料由P型向N型轉換,持續做大量級、做優品級,年內晶硅光伏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做強“世界級”的綠電支撐。堅持源網荷儲一體化推進,實施通威等13個綠色供電項目,支持達茂旗零碳園區探索建立風光氫儲網荷深度耦合的“全綠電”用能和自力電網新模式,鼓勵雙良等頭部企業建設綠色工廠,推動存量晶硅光伏負荷開展新能源替代,積極探索打造綠電認證中心,努力把“綠電池子”做大,實現綠電替代應替盡替、能替早替,年內新建晶硅產業項目綠色電力使用比例達到40%以上。
做優“世界級”的協同配套。圍繞組件、光伏電站等配套產業需求,加快實施斯威克光伏膠膜、興原高端電子玻璃、晶澳接線盒等項目,推動索爾玻璃、標盛達光伏支架、達索火藍逆變器等項目年內投產,進一步擴大坩堝、金剛線、邊框、支架等產能規模,補齊銀漿、背板、EVA膠膜等產業鏈配套斷點,力爭晶硅光伏產業每一個核心配套環節都有項目落地。推動鋼鐵、鋁業、裝備制造等本土企業與光伏企業深化合作,建立光伏產品本地配套追溯體系,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年內本地配套率達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