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氫能產業正以產業集群的方式不斷向前。產業發展初期,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國內氫能產業園(基地)的情況!
氫能觀察統計,截止目前,我國共有77個氫能產業園(基地),各地區均在加緊構建氫能中下游產業鏈的資源基地,力求在區位資源、企業資源、人才資源等方面先行跑馬圈地。
如下圖所示:
資源聚集:政府吸引企業落地
根據各省出臺的省級氫能產業專項規劃目標,到2025年,全國將有至少300家氫能龍頭企業。
為此,各地區政府紛紛開始“招商引資”,使出渾身解數吸引氫能企業落地。在支持氫能企業落地、投資以及項目投建等方面,各地區給予500萬-2000萬等不同程度的補貼措施。如:
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確:支持企業孵化培育,符合標桿型孵化器條件的,按照孵化器建設發展情況分類給予不超過2000 萬元資金支持;支持企業擴大投資,支持氫能企業租賃關鍵設備和產線用于在京研發、建設、生產,對融資租賃合同額不低于1000 萬元的給予不超過5%費率、單個企業年度不超過1000 萬元的租賃費用補貼。
上海市發布的《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對臨港新區內的氫能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于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用于生產、研發和經營的銀行貸款,給予最高200基點的貸款貼息支持,每年貼息金額規上企業不超過2000萬元,規下企業不超過500萬元。
內蒙古自治區支持各盟區根據自身財政條件制訂出臺氫能企業補貼政策,其中,鄂爾多斯市發布的《鄂爾多斯市支持氫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中表示:在2022—2025年期間,對落地鄂爾多斯市的氫氣制造、儲存、運輸等裝備制造企業,且固定資產總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在建成投產并形成主營產品開票銷售后,按照該項目設備投資額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一次性獎補,市級財政、旗區財政按照1∶1比例承擔。
不僅如此,為了激勵氫能項目的落地及氫能基礎設施的加快建設,各省市在氫能應用示范推廣上更是做出了不懈努力。
“氫谷”眾多:誰能拔得頭籌?
灣區氫谷、仙湖氫谷、西部氫谷、北方氫谷、中國氫谷……我國的“氫谷”似乎越來越多,但究竟哪一個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氫能產業“代名詞”?
自國家發改委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后,各地區爭先恐后建設具有“示范效應”的氫能產業聚集地。一方面,在氫能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示范樣板”將對整個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產生重要作用。
濟南·中國氫谷
《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中明確“中國氫谷”建設布局: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核心區域內,打造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會展商務區”三位一體的“中國氫谷”,在南翼鋼城區、萊蕪區發揮工業副產氫資源和產業優勢,鼓勵先行先試。5年內實現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發中心3個,氫能產業鏈企業20家以上,初步建成氫能產業創新集群,具備研發集群、產業化生產、模式化輸出的能力。
白城·北方氫谷
《“氫動吉林”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規劃三個階段實施打造“中國北方氫谷”,以 “三步走”方式,按 “一區、兩軸、四基地”布局氫能產業。一區即全域國家級新能源與氫能產業融合示范區;兩軸即 “白城-長春-延邊” “哈爾濱-長春-大連”氫能走廊;四基地即吉林西部國家級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化供應基地、長春氫能裝備研發制造應用基地、吉林中西部多元化綠色氫基化工示范基地和延邊氫能貿易一體化示范基地。
重慶·西部氫谷
《重慶市九龍坡區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中表示,以完善氫能全產業鏈為目標,依托慶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廣東國鴻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創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等企業重點項目為核心,在陶家片區建設打造能源革命新基地,形成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三位一體的“西部氫谷”,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氫能產業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
重慶九龍坡區在召開新聞發布會時表示,九龍坡區立足打造“設國家級氫能商用車生產基地、國家級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制造基地、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具體分為3個階段13年時間推進。
榆林·西部氫谷
2020年10月15日,中國西部氫谷(榆林)氫能產業園暨華秦一期項目開工儀式在榆林高新區榆橫工業園區舉行。榆林市每年有近200億方的副產氫,具備發展工業制氫的巨大優勢,榆林西部氫谷總投資約180億元,總占地面積1110畝,計劃用十年時間建成集氫能高端裝備制造、氫氣生產、營運、輸出及綜合利用等國家級氫能產業基地。
氫谷,面積更大,企業更多,資源優勢更為明顯。
在爭相設定發展規劃目標的當下,可以說連資源都在瘋狂內卷。
從以上幾個代表性氫谷可以看到,氫谷建設依托于“產學研”深度融合,吸引幾家代表性氫能企業落地,同時充分發揮產業優勢,集聚地方資源,分階段實施氫能產業“宏偉藍圖”。
此外,如美錦能源、東方電氣、雄韜氫能、厚普氫能等氫能頭部企業,會在產業園或產業基地中建設技術研發創新中心、產品生產中心以及能源保障中心等,在區域范圍內產生一定影響力。
未來,中國將會涌現更多的“氫谷”,誰家將最為出彩,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