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季節溫度對動力電池的影響,北方新能源汽車市場熱度一直較低。尤其從磷酸鐵鋰電池的角度來看,成本優勢和安全優勢并不能“抵消”其低溫性能較差的短處。
不過近年來隨著電池技術的升級迭代,磷酸鐵鋰電池的低溫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并成功應用于低溫環境。比如,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已在東北地區落地產能,通過配套該地區新能源汽車,正式“殺入”北方市場。
總產能45GWh,百億項目首批電芯下線
近日,比亞迪與一汽在北方合作的動力電池項目再度傳來新進展。
12月29日,一汽弗迪首批成品電芯順利下線。該項目總投資135億元人民幣,占地80萬平方米,總產能45GWh,建成投產后每年可滿足60萬輛電動汽車的配置需求。
一汽弗迪動力電池項目自2022年9月開工,今年7月項目主體全部封頂,同在7月項目迎來首臺電池包下線。
據了解,比亞迪與一汽的合作由來已久,紅旗的首款純電動車E-QM5就搭載了弗迪生產的刀片電池。而后雙方繼續深化合作,建立合資公司,打造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梳理來看,2021年,比亞迪與一汽達成合作,稱將設立合資公司,打造東北地區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戰略基地。
2022年1月,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即指文中的一汽弗迪)正式成立,該公司法定代表人武瑞甲,注冊資本高達10億元人民幣。其中大股東為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1%;第二大股東為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9%。
從經營范圍來看,一汽弗迪業務涉及包括動力電池及電池系統、儲能及儲能系統的開發、生產、銷售以及電池回收、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等。
現階段,電池廠聯手車企建設電池產能并不少見,比如寧德時代、欣旺達、國軒高科等。一方面,車企擁有電池企業的優先配套權,避免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另一方面電池廠可以率先獲得車企訂單,提高市場份額。
行業認為,本次電芯下線,意味著比亞迪與一汽在電池領域的合作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同時強強聯手將迅速助力比亞迪搶占北方新能源市場。
動力電池漸入“北”境
近年來,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投資和擴產的雙向熱潮,加速動力電池“北上”。
據觀察,除了比亞迪,還有較多電池企業和車企在北方市場進行布局。比如億緯鋰能、寶馬在東北地區沈陽投建項目,欣旺達、吉利在山東棗莊落地項目等。
億緯鋰能方面,2022年9月,其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沈陽市鐵西區。項目擬投資100億元,分兩期建成。其中,一期項目投資50億元,建設20GWh儲能與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及配套設施。
據悉,該項目填補了沈陽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空白,未來對于沈陽市鞏固汽車產業重鎮地位、搶占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項目進度上,億緯鋰能沈陽項目于今年3月20日正式開工,預計2026年正式投產。
寶馬方面,11月22日,其沈陽生產基地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建筑已正式封頂,建筑主體全部完工。
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是寶馬“新世代車型”的國產化配套設施,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規劃面積24萬平方米,于今年5月全面動工。
欣旺達和吉利合資在棗莊打造動力電池項目,項目總投資50億元,分兩期建設,采用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模組產線和動力電池系統產線,建成后可年產10GWh純電動力電池及30萬套混合動力電池。
2022年年初項目正式開工,今年5月,山東吉利欣旺達實現電芯量產,BEV 173Ah產品正式下線。
此外,欣旺達還單獨在棗莊投資200億元建設30GWh動力電池及配套項目,進一步優化了棗莊的鋰電全產業鏈生態。
實際上,電池項目的落地將吸引諸如材料、設備等配套企業投資,促進新能源鋰電全產業鏈條加速完善,帶動地區新能源經濟發展。可以確定,隨著龍頭企業示范作用的發揮,將有更多鋰電企業落子北方地區,鋰電產業集群效應將越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