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還夸贊光伏在金融領域左右逢源,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8月以來,部分光伏企業上市和募資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新上市光伏相關企業數量只有5家,而2022年新上市光伏相關企業數量達到了15家。”日前,在談及光伏融資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
近期,就有彩虹新能、優邦材料等光伏企業撤回IPO申請。不僅是光伏,今年下半年,風電企業佑威新材、儲能企業金力股份等也先后終止了IPO。
上市步伐放緩
“上半年資本市場活躍,下半年IPO進程放緩”是今年新能源產業的真實寫照。
以儲能產業為例,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高級研究經理寧娜介紹:“上半年儲能賽道持續火熱,資本大量涌入,甚至多起儲能融資事件的金額都在億元以上,上半年融資總額達到734億元,涉及領域除了鋰電池和材料相關的研發和制造,還包括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儲能安全、電池回收、智能制造、虛擬電廠、AI數字化等。多家產業鏈企業上半年進入上市程序或完成上市。但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產業IPO節奏放緩,很多企業的上市周期也確實有被拉長。”
從目前情況來看,大部分新能源企業終止IPO都是因為主動撤回了相關申請。對于撤回原因,選擇公開回應的企業均表示,撤回申請材料是公司對現狀及未來戰略發展審慎、綜合考慮的結果,公司已對資本市場路徑重新研判規劃,故撤回本次上市申請,待外部環境明確好轉后,將擇機再報。
王勃華透露,據不完全統計,有數十家光伏企業仍處于IPO的不同階段,雖然更新了相關進展,但其IPO進度可能會延緩。
募投項目暫停
在業內專家看來,金融政策的階段性收緊,是新能源企業IPO受影響的主要原因。
王勃華指出,今年8月,中國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 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明確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并提出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審核中將對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等予以重點關注。
今年一些新能源企業終止了IPO募投或定增項目。6月,珠海冠宇表示將終止IPO募投項目“重慶鋰電池電芯封裝生產線項目”。該項目已累計投入募集資金金額1.07億元。珠海冠宇稱,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受市場環境變化和客戶配套業務需求變化等客觀因素影響,公司動態調整業務發展戰略和產能規劃布局。后續將挖掘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且未來發展前景較好的項目,盡快實施新的投資項目,以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
此外,新能源供應鏈價格波動,產業內競爭越發激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企業IPO。寧娜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受上游原材料端價格下降影響,EPC和儲能系統中標均價一直呈下行態勢,其中,儲能系統到9月中標均價已達到993.01元/kWh,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8%,與今年初相比下降34%。”
風電、光伏供應鏈價格總體也處于波動下降的趨勢,進而導致部分新能源企業業績并不樂觀。2020年至2022年,佑威新材分別實現營收7.63億元、4.84億元和5.7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55億元、6875.22萬元和8455.89萬元。雖然2022年財務指標較2021年有小幅提升,但較2020年仍有較大差距。
光伏企業愛士惟則是營收和凈利潤指標表現良好,然而其應收賬款及存貨占比較大,引發輿論關注。
提出更高要求
在“雙碳”目標下,新能源一度成為金融市場的香餑餑,資本的青睞一方面促使相關產業加速發展,另一方面也讓產業內部競爭加劇。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金融專委會輪值主任委員、中國民生銀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任勁峰指出,伴隨產能擴張及新進入者的加入,光伏行業出現了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現象,內卷加劇。2023年下半年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臺,光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募資的難度逐步加大,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可能對光伏企業自身的經營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伏企業能夠在這種技術創新、產品迭代方面保持積極投入,加強積淀,才能最終提升核心競爭力。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金融專委會主任委員、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行委執行總經理張世舉認為,IPO上市審核力度不斷加大,要優中選優。法律的合規性、財務披露的準確性是IPO上市的重中之重,企業只有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做到合法合規,才能增加上市成功的可能性。
在上述背景下,新能源企業IPO確實面臨一些挑戰,但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研究主管寇楠楠提出,考慮到一級市場融資情況、光伏產業鏈、鋰離子電池、宏觀經濟及全球化投資趨勢等各方面因素,新能源仍然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賽道,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資本市場部助理總經理譚思晨對此表示認同:“IPO發行將會逐步走向動態均衡,要對IPO市場充滿信心,特別是在明年北交所可以預期以及未來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我國資本市場能夠為更多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帶來更大的資金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