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用電量及其變化,是最能客觀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這也是光伏行業的基本盤。
今天,就在全球最頂流的光伏企業家們坐而論道的同一時間,國家能源局發布11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當月全社會用電量76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6%!今年1~11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836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1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第二產業用電量551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第三產業用電量151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3%。
電力需求特別是工業用電量仍在以相當的速度增長,COP28雖然艱難但總算在最后時刻達成擺脫化石能源的阿聯酋共識——無論是電力需求,還是電力轉型,新能源仍有長坡厚雪。所以,即使組件已經跌到了九毛,即使日子已經有點難,無論是對行業還是對宏觀經濟大環境,都不宜過度悲觀。
三位大佬說得都對,筆者認可施博士的觀點,行業很好,大家不要改行。還是年初那句老話,悲觀者接近于正確,但樂觀者接近于未來。你雖然跑不過“熊”,但你必須要跑得過對手。用李仙德的話更簡單,干就完了!
光伏行業存在不存在產能過剩,至少是階段性過剩,幾乎再也沒有什么爭論,因為組件的極端價格已經殺到八毛多。而且,組件在擊穿1元/W以后,非但沒有止跌,反而呈現加速下行狀態。這只能說明,光伏價格戰,遠沒有到低,光伏淘汰賽,異常慘烈。
這里有一組數據,2022年以來,中國光伏行業新增產能迅猛:多晶硅440萬噸、硅片670GW、電池1400GW、組件900GW。
針對這一輪產能過剩,高紀凡、鐘寶申、施正榮從各自角度,發表了真知灼見。以下內容根據光伏大佬講話內容整理,筆者略有增補和刪節。
01
高紀凡:防止過熱,也要防止過冷
今年新新增的擴產,我們也做了初步調研,從電池到硅片到硅料,但是每一個環節不同,大體上現在一年時間新增差不多400~500個GW,可能硅料更多一些,硅片大概稍微少一點,電池片大概是這個數。
這個數字是什么數字?就是累計的,去年以前所有的量還不如這個數字多,因為去年才整個產能才300多GW,400個GW,所以2023年一年新增比累計的所有量還s 多,必然就造成了現在的所謂短期的一個階段性的產能的富余,是吧?造成了價格的快速的下跌。(筆者評:注意,高總在此處用了“富余”兩字,而不是“過剩”。表述不同,性質完全不同。)
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為光伏擴產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動力:
第一個企業愿意投,因為它要通過投資大概來獲取發展,這個是市場之手,這是正常的。
但是,在這個基礎上,還有另外這幾個重要的力量,第一個地方政府要發展,支持企業來投。這樣的話企業的動力和海外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導致產能加快了很多。第二,最近幾年資本市場對于光伏這個戰略新興產業也是支持的,包括私募基金大力支持的,進一步刺激了光伏產業過熱。另外,國家鼓勵金融機構要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加劇了產能擴張。第三,各行各業跨界光伏。
各種因素疊加之下,中國光伏行業投資熱,正常情況下是兩倍,但這一輪我們是16倍。當然,現在開始遇到了一些情況,我們看到資本市場已經對什么跨界非主業的進行了限制,對新的一些融資等等也進行了合理的調整,開始往下降溫。
各地政府現在可能還處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間。
金融機構實際上是光伏行業所有投資的最大的錢的來源,目前金融機構對光伏產業的投資現在正處在一個判斷的過程中,正在觀察。所以,我們也希望金融機構能夠盡快積極地理解行業現狀,能夠理性地合理支持行業發展,不要產生風險。另外,企業本身反正還是要發展,地方政府也要合理支持。
我希望明年開始,行業起碼要在比較熱的情況下能夠往下降一降溫,但是,也要防止一件事情,就是一些企業特別是跨界跨行的光伏企業,明年不要產生資金鏈的重大風險。另外,金融機構要避免一刀切,造成行業的過冷。
所以,過熱這個情況要讓它冷下來,但是不希望發生過冷的情況。光伏行業未來盡可能避免過去出現的這些過冷過熱、冷熱交替的情況,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02
鐘寶申:非市場化配置資源是根本原因
我覺得當下的光伏行業階段性產能過剩,本質上是非市場化資源配置導致的。
為什么這么講?剛才高總講的幾個方面,應該說投資一個項目的話,最本質的還是它的資源來源于非市場化。
資源配置,就是說我們很多企業都是通過資本市場來融資來發展的。所以,資本市場看上去是完全市場化的,但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又有點不同。
因為你可以看中國發任何一只股票,大家在申購的時候,我相信90%的股民根本不知道買的是啥股票。他相信的是政府的審批。就是說,我們過去幾十年的計劃經濟,我們對老百姓保護得非常好,對投資人保護得非常好,已經讓他絕對相信我申購了就不會虧。這是過去幾十年形成的,就像我的錢存銀行,銀行不會破產,已經做了保底。
雖然國家現在對存銀行的錢說了最多保50萬,但是事實上老百姓在存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說銀行到時候真的破產,出現風險了,不賠我錢。老百姓沒這個認識。這個是我們國家長期的慣性。
所以實際上資本市場在中國,我認為它也是非市場化配置資源。我們回過頭來看,兩年前我們在討論光伏行業的參與企業的時候,那時候上市公司才二十幾家,今天的話我們梳理下來就是130多家。我們要想想這兩年進來了多少家企業,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資本市場的熱,推動了像剛才高總講的一些私募的進入,為什么要進入?私募進入之后就可以進入資本市場,投資人可以退出套現,所以它又疊加了這部分的投資過熱。另外,再疊加上地方政府的招商意愿。所以,這幾股力量,金融的力量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它加速了產業的擴產速度。
光伏產能擴張在某種意義上是什么?花錢的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我覺得這是最本質的。然后怎么解決,我覺得還需要時間。
03
施正榮:光伏前景很好,大家不要改行
我覺得剛剛高總、鐘總講的都是關于擴產的原因,我完全贊同。
但是,我總體還是非常樂觀。因為怎么講,光伏產業為什么這么多人進入?這個行業,其實大家都認為在整個全球經濟形勢這么一個不確定的情況下,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大趨勢,這是確定的,所以大家才都會進來。
那么對于我國的光伏短期的、階段性的情況,我相信也會導致我們這個產業越來越理性。我們都講,從少年到青年,現在我們可能要進入成年了,越來越理性。資本市場,政府通過這樣一個震蕩,也會越來越看清產業發展的規律。
但我相信這可能需要時間。比如說,過時的技術,老的產能會被淘汰,先進的產能會保留,會繼續發展。
我相信光伏產業創新的機會還有很多。所以說,我們要實現能裝就裝、能裝硬裝這樣一個碳中和的這樣一個愿景。過去,我們解決的問題很少。我們現在只是解決了基礎的問題,需求的問題,生存的問題。
在這之后,人們對于產品的高級需求產生了。現在我們光伏已經解決了低層次的需求,接下來還要解決高層次的需求,我相信這里的機會還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不用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