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構建推動氫能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充分發揮標準對氫能產業發展的規范和引領作用。11月30日,全國氫能標準化工作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辦,交流氫能技術、標準進展,分享實踐經驗,共同探討氫能技術和標準創新發展方向。國家能源集團氫能公司獲批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標準驗證中心,并舉行授牌儀式。
作為首屆全國氫能標準化工作會議,大會得到國家能源局大力支持,中國氫能聯盟聯合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中國標準化協會、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國家能源集團共同主辦,邀請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氣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負責人到會,搭建了我國氫能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國家能源局科技司能效與儲能處處長徐梓銘、國家能源集團科技與信息化部副主任袁明參會并致辭,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林聰解讀《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 版)》。會議由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鮑威主持。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行業協會共200余人參加,共同探討了氫能產業標準化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圖 | 在與會嘉賓見證下,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林聰與中國氫能聯盟秘書長、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公司(氫能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瑋共同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標準驗證中心揭牌。
打造國家級氫能綜合開發利用高地。作為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國家能源集團高度重視氫能標準化工作,已在可再生能源制氫、綠色燃料評價、氫能關鍵裝備檢測和氫氣品質分析等領域的標準化建設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方面積極培育氫能創新服務能力。形成“風光氫儲融”一體化發展模式,率先建立起專業化、標準化氫能產業標準體系,牽頭及參與編制氫能技術標準40余項;其中支持編制我國首個綠氫評價標準,牽頭編制的全球首個可再生能源制氫減排方法學獲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批準。另一方面穩步拓展質量氫能體系構建。建成國際領先的氫氣品質檢測實驗室,立項批準綠色氫能關鍵裝備檢測實證基地項目,支持中國氫能聯盟“氫能領跑者行動”,完成13臺套電解槽檢測,3個項目入選國家能源局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裝備。
本次授牌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標準驗證中心”以中國氫能聯盟“氫能領跑者行動”指導建設的我國首個綠色氫能關鍵裝備檢測實證基地作為實施主體。針對目前行業內缺少驗證氫能檢測測試方法合理性的基礎設施以及缺乏相關標準實證基地的現狀,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標準驗證中心的建設,將有力填補相關技術開發與實證檢測基地空白,對推動我國氫能檢測技術發展、完善行業標準體系和實現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 | 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林聰解讀《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 版)》
首個國家層面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落地。“十四五”以來,我國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相關政策體系隨之建立健全。標準化是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基礎,不僅能夠提升產業的規范性和競爭力,而且能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堅實基礎。今年8月,國家標準委聯合六部門發布《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指南》),馬林聰在解讀中指出,《指南》系統建構了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明確了到2025年標準體系建設目標以近三年國內國際氫能標準化工作的重點任務,為我國氫能產業鏈各環節提供了統一的規范和引領,有望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下一步,應強化相關技術委員會的溝通聯絡,保證標準協調下一致性;充分調動產學研用各方力量,探索形成氫能領域各類標準協同發展新模式;加強標準體系和重要標準的宣貫和培訓,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積極實施應用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合作,提升國際標準化能力。
中國氫能聯盟作為中國氫能產業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積極推動中國氫能產業標準化建設。在今年10月國家能源局下達的2023年能源領域行業標準計劃中,氫能標準制定計劃就有12項,覆蓋了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涵蓋基礎與安全、氫制備、氫儲存和輸運、氫加注、氫能應用等領域,包括低碳清潔氫能標準、水電解制氫系統性能、燃料電池性能評定、加氫站壓力設備評價、氫氣輸送管道焊接技術等都是行業當前所亟需完善的標準。其中,有4項是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牽頭。中國氫能聯盟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深入合作,共同支持深化企業標準領跑者,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標準驗證中心,計劃發布氫能領域標準50+項,已發布標準近20項。
圖|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副總經理劉聰敏
圖|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鮑威
圖|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馬林聰
圖|全國氣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張保國
圖|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主任陳志偉
圖|全國燃料電池及液流電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標準化工程師刁力鵬
圖|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汽車標準化研究院高級總監何云堂
圖|全國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氫冶金標準聯合工作組秘書長陳劍